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禅宗

禅宗

禅宗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3413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8篇、会议论文35篇、相关期刊1356种,包括中国宗教、五台山研究、法音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2014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2013中国杭州宋茶文化研讨会等;禅宗的相关文献由30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满、李洪武、龙延等。

禅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78 占比:98.97%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1.03%

总计:3413篇

禅宗—发文趋势图

禅宗

-研究学者

  • 李满
  • 李洪武
  • 龙延
  • 黄夏年
  • 陈坚
  • 皮朝纲
  • 胡祖豪
  • 胡遂
  • 陈丽
  • 杨富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祝帅
    • 摘要: 禅宗是在深受中国文化(特别是道家)的影响下很大程度上完成的向佛教原始教义的一种复归。“禅”本身也是一个梵语词汇,禅宗初祖达摩“一苇渡江”从外国入华,但禅宗主要是在中国人即“六祖”慧能及其弟子手中发展成为一种原创性的哲学思想的。慧能本人的不识字恰好促生了“不立文字”的禅宗佛学——尽管后学还是将慧能言论整理成《六祖坛经》。禅宗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视,很难说不是主要受到道家哲学的影响,而“解构经典”进而“呵佛骂祖”的信仰实践,则未尝不可看作是对原始佛教的一种复归。尽管在唐武宗灭佛之后,禅宗思想仍然得到了保存,晚唐五代时期还分化出“五家七宗”。但总的说来,禅宗的创造性高峰已经过去。直到今天,虽有很多人(包括艺术家)热衷于谈“禅”,也还有许多寺庙被称为“禅院”、“禅寺”,但今日名副其实的“禅宗”精神,只能存在于文献之中。本文对于禅宗的分析,即是就其体现出的一些对于艺术和设计创作有启发的中国思维方式进行讨论。
    • 新加坡劳悦强
    • 摘要: 佛陀出世为一大事因缘,演法四十九年,喻为狮子吼,威严无畏,降服异端。然而,狮子吼纯属古印度文化所孕育的文学譬喻,声音本身并无实质意义。狮子吼在中国佛教未见重视,原因复杂,包括中国不产狮子以及中国古人如何看待猛兽等,其中儒、道二家对音声的思想至为关键,所以尝试追溯中国佛教中声音象征的漫长发展,先略述其印度前史,继而指出儒、道二家本土因素在其演变中的影响,目的在于说明佛教声音象征的三个演变阶段,即从狮子吼到终极寂默,再到中国修行者心灵中所崇尚的天籁之音。
    • 贾克斌
    • 摘要: 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双重功能,太极禅是当代太极拳与禅融合发展的一个新理念,本文通过对禅宗主体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论述,得出太极禅在科学实践过程中得到的启示及方法,其文化内涵包括:(1)太极禅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2)太极禅是太极拳养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太极禅是禅修简单易行的入门方法之一,是"生活禅"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4)太极禅是太极拳武者文化修养境界的功夫体现。
    • 陈家春
    • 摘要: 对禅宗文献中所涉及的食物隐喻进行分析,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禅宗食物隐喻自成系统,“禅即食物”是其根隐喻,再由与食物(始源域)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投射到禅(目标域)而派生出“禅即食物之味”“参禅即品尝食物”“悟禅即知味”等下级隐喻,同时又由于食物的特征派生出“禅即盐(盐味)”等再下级隐喻,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封闭而发展不平衡的食物隐喻系统。
    • 胡忠舒
    • 摘要: 慧能禅宗思想的发展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著作,老子在其著作中多次描写了"有"与"无"思想,慧能禅宗的心性论思想也对"有"与"无"有不同程度上的吸收与发展,从而体现了道禅二者的相似性。因而,从"有"与"无"的角度来比较道家与禅宗的异同,对深入了解两者的思想旨趣是不无裨益的。
    • 梅雪容
    • 摘要: 基于休闲美学视域观照茶文化,茶叶体现了审美主体的休闲心境,茶肆是休闲审美空间,茶则因为自身被赋予茶道精神而具有“闲”的品格。梅尧臣通过以茶计时、以茶悟道、以茶会友的茶诗创作,体现出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休闲审美意蕴。梅尧臣的茶诗是宋代市民阶层崛起和士人思想觉醒落实于文学创作的表现,而茶在休闲文化中被赋予的品格成为国民休闲文化异化的破解之钥。
    • 孙晓帆; 王玮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南京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存,南京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相关诗词千古传颂。该文以牛首山文创产品为例,分析其设计特点,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 戴明岐; 孟瑾
    • 摘要: 日本园林的形式以及种类繁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日本的枯山水庭园,其通过园林要素之间的巧妙组合及布置最终给人一种平和的幽寂感,让人身在其中便能感受到浓浓的禅意。文章通过对枯山水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阐述,并以龙安寺为例来探讨研究日本枯山水园林,通过对枯山水园林的分析,希望能带给中国园林造景一些启发。
    • 刘天杰
    • 摘要: 禅宗作为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宗派,对其经典话语的阐释是诸多信仰者无法回避的话题。无论是僧众、执政者还是普通民众,他们对禅宗话语的阐释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阐释路径。禅宗话语阐释的范式包括“格义比附”法、“经典还原”法和“返本开新”法,从禅宗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来看,对禅宗话语的阐释愈接近中国人的心理阅读模式愈容易引起中国人的共鸣。禅宗话语阐释范式的流变完善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禅宗话语阐释范式的多样化丰富了禅宗实践性内容,与时代发展相呼应的禅宗话语阐释范式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 宗晓优
    • 摘要: 禅宗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追求超越一切、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禅学思想中的顿悟说、游戏三昧、不立文字等对绘画产生巨大影响,本文是围绕以南宋画家梁楷的生平经历及绘画作品分析绘画中的禅学思想以及禅宗兴盛后,对水墨发展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