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97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国政治、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2623篇;相关期刊341种,包括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等;社会有机体的相关文献由4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本松、高天琼、贺祥林等。

社会有机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6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2623 占比:99.73%

总计:183120篇

社会有机体—发文趋势图

社会有机体

-研究学者

  • 李本松
  • 高天琼
  • 贺祥林
  • 周建超
  • 孙寅生
  • 孙承叔
  • 魏伟
  • 崔丽娜
  • 万光侠
  • 周志山

社会有机体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文君; 陈丹良; 张大玉
    • 摘要: 传统村落是在一定的区域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地域背景下演变而形成的,其承载着鲜活的生产智慧、民族特色、地域特征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宝贵的活态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我国传统村落量大面广,亟需建立整体性保护发展理念。社会有机体是探讨社会各环节运行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支撑,文章以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视角,提出传统村落集群保护发展方法,探索县域范围内多个传统村落的系统性、协同性保护发展框架和路径,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为例,从整体保护、资源整合、激活内生动力形成村落品牌文化群等方面为县域传统村落集群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 孙丽娜; 纪天阳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把整个社会看作相互联系、共生共存的生命体,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瞿秋白作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强调在中国的社会有机体中,农民阶级是“最有力最伟大最主要的同盟军”,中国革命“应当以土地革命为中枢”,为了推动中国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要为“文化运动的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而斗争”。瞿秋白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它启示我们把促进理论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统一;把促进民生改善与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感相统一;把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 邹庆楷
    • 摘要: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且有迹可循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的感性活动下进行的,这种物质生产的感性活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还创造了适应一定物质生产水平的社会形式。它是一定的社会形式,也就表明是暂时的、历史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形式。同时,新旧社会的更替也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前一社会取代旧社会后,在经济、道德和精神等方面都或多或少有着旧社会的痕迹。这些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毕竟新生社会不是空中的楼阁,凭空而来。它是遵循着一定的社会规律,按图索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那么历史的发展过程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惯性的力量。
    • 李彩云
    • 摘要: 《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是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思想,并吸收其它哲学家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逐渐生成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研究马克思在这本巨著中所用的方法论以及社会有机体思想,对于注重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指导社会建设,以及注重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体系,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肖新发
    • 摘要: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完善生产关系以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实践,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社会有机体运动的生动体现,有利于新时代经济社会诸方面和诸环节的系统变革和创新。
    • 杨海
    • 摘要: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蕴涵着丰富的"风险治理"意涵:物质生产实践为社会有机体的安全、稳健、有序运行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实践为中介的主客体矛盾滋生了实践二重性风险效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演化了风险生成与风险消解这一双向互动机制;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更新提高了自身驾驭风险的本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是跨越风险社会的根本出路等等.其中,"总体性"方法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度批判是贯穿于本文始末的两条主线,也是我们有力、有度,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思路.
    • 毕文锐
    • 摘要: "社会有机体"一词提出两百年来始终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严重制约社会有机体理论体系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社会有机体在性质上是实指概念,有着可考的历史起源,是具有机能和有机性等生命特征的,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等多个维度的动态统一体,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社会有机体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观察视角、价值尺度和方法论原则对系统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意义重大,在社会有机性日益凸显的新时代彰显出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毕文锐; 孙雯
    • 摘要: 社会有机体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关键视角.在同民粹派唯心史观、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论战中,以及领导人民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开展苏维埃国家建设的实践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系统论证了社会的有机性,确立了社会有机体范畴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深化了对社会有机体主体的认识,指明了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研究路径,对后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理论影响.
    • 吴攀
    • 摘要: 严复以"群"观念为核心,阐发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化的必要性、正当性及总体路径.他广泛吸收并融合荀子群学思想以及19世纪欧洲生物学与社会学理论,认为现代国家不仅延续了传统社群的道德内涵,同时也兼具种族联合体以及历史进程中高阶社会形态的多重身份.因此,现代国家的构建不仅是中国谋求生存、寻求富强的前提,也是遵循"群"作为社会有机体不断进化的自然法则和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这一进程要求个体努力冲破家族、部落、地方等宗法共同体束缚,并在独立、平等的身份基础上,紧密地融入现代民族国家,参与生存竞争的国际秩序,汇入历史进步潮流.
    • 赵培玉
    • 摘要: 高校为社会培养人才,也提供社会服务,当前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方向是促进地方产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在融入社区治理上还有不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当代高校要融入到社会有机体各方面,贡献更多的治理智慧,要通过党建引领、组建团队、搭建平台等方式,履行好社会服务职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