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硼氢化钠

硼氢化钠

硼氢化钠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69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0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1907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材料导报、电源技术、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4年火炸药及装药安全性与寿命评估技术研讨会、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江苏省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等;硼氢化钠的相关文献由1529位作者贡献,包括魏永生、赵新生、刘宾虹等。

硼氢化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0 占比:3.17%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1907 占比:96.69%

总计:12315篇

硼氢化钠—发文趋势图

硼氢化钠

-研究学者

  • 魏永生
  • 赵新生
  • 刘宾虹
  • 韦露
  • 李洲鹏
  • 钱烽
  • 刘嘉斌
  • 刘维波
  • 秦海英
  • 钱兵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益平; 赵瑞芝; 汪吉艮; 王祥荣;
    • 摘要: 分析硼氢化钠/焦亚硫酸钠脱色体系的基本原理。结果显示,硼氢化钠/焦亚硫酸钠脱色体系混合后产生的活性物质(高能态[H])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可作用于染料的发色基团,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染料进行还原脱色。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FT-IR光谱对脱色前后的染料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脱色后偶氮双键共轭发色体系被破坏,核磁共振氢谱也表明染料的偶氮键被破坏,断裂生成两分子伯氨基(—NH;),而染料其他位置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
    • 朱家杰; 毕台飞; 马国伟; 田永达; 张傑
    • 摘要: 为了解决稠油黏度大而难开采问题,采用自生热降黏解堵工艺技术,利用化学生热剂和催化水热裂解的协同作用,开采近井地带富含沥青质的稠油。结果表明:优化开发的自生热降黏解堵体系,以浓度为5 mol/L的NaNO_(2)和NH_(4)Cl为产热剂、质量浓度为10 g/L的硼氢化钠为产氢剂、质量浓度为15 g/L的水热裂解催化剂为添加剂,体系产热温度最高达155°C,有效产气时间为27 min,稠油降黏率为70.1%。自生热降黏剂反应残液对黏土的防膨率稳定在45%以下,对石蜡的溶解度为31.4%,可以有效保护储层的渗透性,解除石蜡堵塞和疏通输送管道。试验井降黏解堵施工应用结果表明,自生热降黏剂的解堵降黏效果有效期长达18月,累计增油量为520 t。
    • 罗明洪
    • 摘要: 通过溶液法合成了ZIF-67/CNT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下高温热解制得氮掺杂碳-碳纳米管载钴复合物(Co/NC-CNT)。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复合物的形貌、结构以及组成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o/NC-CNT成功制备,Co纳米粒子负载在NC-CNT上。通过线性伏安、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测试了复合物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o/NC-CNT对硼氢化钠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且当热解温度为800°C时,性能最佳,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
    • 王雪; 张迪; 任简; 徐凤艳; 王艳
    • 摘要: 通过化学沉积法在TiO_(2)载体上制备三元非贵金属Co-Ni-B催化剂,其中载体TiO_(2)采用水热法合成。实验通过调节化学沉积法制备催化剂的反应时间对样品进行最优选择,进而探究出本实验体系的最佳制备催化剂的反应时间。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7 min所制备的Co-Ni-B/TiO_(2)催化剂在硼氢化钠水解制氢中表现较高活性,其放氢的速率可以达到6298.1 mL·min^(-1)·g^(-1)。
    • 刘婧文; 崔凤娟; 刘悦; 郑晓琦; 曹艳珍
    • 摘要: 将PdAg纳米颗粒负载到MIL-101(Fe)上作为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催化剂.采用XRD、TEM、HRTEM、XPS、SEM和EDS等方法对催化剂PdAg/MIL-101(Fe)的结构进行了表征.PdAg/MIL-101(Fe)在硼氢化钠水解制氢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在温和的条件下水解制氢最大速率为2.60 L·min-1·gcat.-1.详细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氢氧化钠和硼氢化钠浓度对该催化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制氢速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反应温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制氢速率明显增加,制氢的表观活化能为54.89 kJ·mol-1.该催化剂重用性能好,5次循环后仍能保持活性.
    • 芦宝华; 李久明; 徐宁; 陈晓彤
    • 摘要: 硼氢化钠还原不饱和烃(烯烃及炔烃)是传统加氢方法的一种可行性替代途径,催化剂在还原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催化剂角度综述了硼氢化钠还原不饱和烃反应的研究新进展.
    • 芦宝华; 徐宁; 陈晓彤; 谢晓红; 李久明
    • 摘要: 不饱和烃催化加氢一直是制备某些无法从自然界得到或合成的化合物的重要途径,在化工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传统不饱和烃的加氢不仅需要催化剂,而且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氢气压力,反应条件相对苛刻,不仅对反应设备要求严格,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亟需探索一种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果优异的催化体系.1942年Brown发现了NaBH4,其是一种廉价、安全、稳定、易于处理且具有较强还原性的氢化物,一般用来还原醛酮羰基.Brown还在1962年首次报道了NaBH4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还原简单烯烃,这是NaBH4作为氢供体还原不饱和烃的第一个实例,该方法成为传统不饱和烃还原的替代性方法.NaBH4能还原不饱和烃是基于催化剂的存在,催化剂分为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主要为Pd、In、Ru等,非贵金属主要为Cu、Co、Ni等.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是指其金属盐或负载在载体上的金属纳米粒子,都具有高催化活性和化学稳定性.最初的研究主要以贵金属催化剂为主,然而贵金属催化剂在价格上相对昂贵,某些贵金属催化剂存在使用后即失活的缺点,这明显增加了成本.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倾向于非贵金属催化剂,非贵金属催化剂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在催化效果上与贵金属催化剂相差无几.目前,贵金属催化剂/NaBH4催化体系下,不饱和烃的转化率最高可以达到99%;而非贵金属催化剂/NaBH4催化体系下,不饱和烃的转化率最高可以达到98%.可见两种催化剂催化还原不饱和烃的转化率基本一致,催化活性基本相同.因此,无特殊要求时可以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代替某些贵金属催化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aBH4在不同非贵金属/贵金属催化剂条件下还原烯烃和炔烃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包括含有敏感保护基团的烯烃和炔烃,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李晓; 梁开; 王爽; 田锐
    • 摘要: 研究了纳米金对硼氢化钠降解邻硝基苯胺的催化作用,考察了纳米金和硼氢化钠溶液浓度及体系酸度对邻硝基苯胺降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0.20 mL 3.0 nmol/L的纳米金溶液和0.10 mL 5.0 mg/mL硼氢化钠共同作用下可使3.00mL 0.1 mg/mL邻硝基苯胺20 min内降解89.41%.方法简单、快速,为邻硝基苯胺的处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王书航; 吴明羽; 曹安童; 邹铠潞; 王艳
    • 摘要: 实验采用一步化学沉积法,制备非贵金属CoM基纳米催化材料,同时采取控制变量法,改变了泡沫铜金属片在沉积时镀液中Co/Mo的摩尔比.并且把所制得的催化剂用于催化硼氢化钠(NaBH4)制氢,比较不同体系中产出氢气量,除以泡沫铜上生成催化剂的质量,得出析氢速率.得出该体系催化剂的最佳Co/Mo摩尔比.结果 表明:当水浴温度为25 °C、且镀液积淀时间为3 min时,Co/Mo摩尔比为1∶1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对NaBH4水解的产氢速率达到8938.5 mL·min-1·g-1.
    • 胡锦阳; 汪鹏飞; 董吉喆
    • 摘要: 瑞来巴坦(Relebactam)是美国制药巨头默克公司研发的新型二氮杂双环辛酮化合物,是一种广谱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中关键手性哌啶中间体1的高效、廉价合成,对于瑞来巴坦的商业化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为发现CeCl3/NaBH4体系对肟醚的高效选择性还原,并对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和放大的工艺验证,获得了最佳合成工艺,产物收率提高至86%.本合成工艺具有还原选择性高、成本低、产率高等优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