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农业经济、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1篇、会议论文156篇、专利文献307531篇;相关期刊793种,包括中国外汇、中国水土保持、林业调查规划等; 相关会议131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2013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等;监测体系的相关文献由2318位作者贡献,包括翁春英、于涛、李翔等。

监测体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1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15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07531 占比:99.57%

总计:308848篇

监测体系—发文趋势图

监测体系

-研究学者

  • 翁春英
  • 于涛
  • 李翔
  • 焦雯珺
  • 王洋
  • 闵庆文
  • 阎秀峰
  • 韦江峰
  • 黄阳成
  • 张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彬彬; 邓婕; 张毅瑜
    • 摘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大力提倡优化政务流程,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施政务服务质量监测是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整体路径框架的选择,建立一个可操作、可推广、可复制的政务服务质量监测体系,为政务服务质量研究拓展视角和方法论。文章首先梳理当前我国政务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依托“服务型政府”“整体性政府”以及SERVQUAL模型理论,根据二维框架设计路径建立政务服务质量监测体系;最后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政务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的思路,提出各级政府研制监测体系的对策建议。
    • 梁斌; 鲍晨光; 李飞; 孙钦帮; 姜文博
    • 摘要: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历经40余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从分散到统一的跨越发展,监测领域、监测项目不断拓展和丰富,监测质量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在统筹协同、体系建设、人员装备能力和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与服务管理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分析体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强化监测体系的统筹协调、优化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能力建设和提升监测技术研发应用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卞瑞庆
    • 摘要: 长庆石化公司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工艺防腐和设备防腐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合力,提升防腐蚀管理水平,使防腐蚀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和专业化道路,保障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 邱国良; 陈泓霖; 付柳淑; 李恒
    • 摘要: 本文结合前期文件、新的文件、其他研究等材料,分析探讨了我国将会逐步建立以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这种地表水环境质量新监测体系的趋势,并提出了需建立管理平台及数据管理中心、逐步出台相应的技术规范、加强监测科研和技术研发、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应的建议。
    • 王权; 尤淑撑
    • 摘要: 我国陆地卫星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构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针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生态修复及全球变化研究等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及其相关地表参数指标动态变化信息的需求,基于当前我国陆地卫星观测能力,设计了全球宏观尺度监测及我国陆域范围季度监测、重点区域月度监测及应急事件即时响应的卫星遥感监测体系框架;针对自然资源卫星遥感监测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工作流的监测生产线智能流转与可插拔模块调度控制、遥感影像样本知识库构建、复杂场景自然资源变化自动提取、自然资源特定目标自动提取和自然资源变化图斑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技术解决方案,构建了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技术流程,实现了我国陆域范围自然资源全要素季度监测、重点区域高频次精准监测、特定目标即时监测能力,并在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和地表水变化等监测中得到应用。
    • 张辉; 李瑞
    • 摘要: “加快开展‘碳汇+’交易,通过‘两山银行’,建立碳汇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完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1月11日,省政协委员、永业行董事长潘世炳组织召开永业行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座谈,围绕“湖北省‘双碳’战略目标实施”听取意见建议。“双碳”相关提案调研自2021年11月20日开始,座谈会开了4次,潘世炳还深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中法生态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以及大冶、大悟、松滋等地实地调研。
    • 王莉华
    • 摘要: 目前,我国掀起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热潮,对外部环境改革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并热切追求更加完善的高等教育制度。倘若想有效提升高校治理能力,那么应合理调整政府、教育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确保三者之间相协调,从而形成与现代社会相符的制度。并且,还需注重制度建设的加强,找出法律法规的疏漏之处,及时将其弥补完整。本文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治理中的一系列困境展开,面向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盘,探索构建高职院校综合质量监测体系的实践路径。
    • 赵瑞雪; 靳玉乐; 艾兴
    • 摘要: 世界各国在构建基础教育监测体系上纷纷做着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外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的构建以"消除教育不公平"为核心理念,遵循"循证决策"的监测取向,推动实现监测权力的去中心化和监测主体的多元化。基于此,国外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立足于三大观测点进行监测,即学生发展质量、教师队伍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并凸显了监测方式的可持续性、监测工具的标准化和监测标准的连贯性。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建立督政、督学、督评一体化的运行机制;赋权学校,激发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以教育监测信息化引领教育改革现代化;将"一贯式"测评结果作为完善监测体系的主要依据。
    • 李琪; 王伟; 徐小东; 徐宁
    • 摘要: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已进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时期,当下如何汲取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持续探寻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的前沿理论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由于监管缺失导致传统村落“建设性破坏”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亟待针对传统村落的分级分类监测体系展开研究。基于“三生”视角,研究传统村落监测体系的构建原理及其相应的技术路径,构建包含监测指标、监测机制与监测标准的监测体系。同时采用多准则决策法进一步筛选出与保护优先型、发展优先型及传承优先型(综合型)传统村落相匹配的监测指标,实现监测体系的分级与分类。并且建立起监测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反馈机制模型。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村落监测工作提供引导准则,提升了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相关工作的效率与参与主体丰富度,有利于传统村落监测工作的持续发展。
    • 李杨昕
    • 摘要: 地理国情属于国情的一部分,是与自然资源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空间化和可视化的基本国情情况。近年来,全国一些一线城市陆续开展了基于地理国情的城市资源环境监测工作,针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结合城市资源可持续发展,围绕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生态文明等工作,再根据气象卫星、环保监测结果展开了城市资源环境监测体系的构建,初步构建了以生态、低碳、海绵、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主体的监测体系,为城市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以及高质量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