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癔症

癔症

癔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1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1篇;相关期刊445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民康医学、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等;癔症的相关文献由1819位作者贡献,包括等、陈波、任红梅等。

癔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1 占比:95.80%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2.15%

专利文献>

论文:21 占比:2.05%

总计:1024篇

癔症—发文趋势图

癔症

-研究学者

  • 陈波
  • 任红梅
  • 冯斌
  • 张洁
  • 汪志良
  • 不公告发明人
  • 严蔷薇
  • 余西金
  • 刘春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劲骁
    • 摘要: 癔症长久以来不仅被视为仅流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古老症状,还饱受污名化女性的指责。通过对该概念进行精神病学的谱系考察和精神分析的理论考察,癔症在当代不仅被理解为一种发生在女性身上的病理症状,还往往以同性恋或开放性关系等形式表现在当代主体的生存境遇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性结构。
    • 张瑾
    •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癔症发病情况,提高校医院对癔症急诊的医疗技术水平。方法对江西财经大学40例癔症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癔症患者发病均与受到各种精神刺激有关,主要由人际关系(15例)、学习就业(11例)、情感(9例)、家庭重大变故(4例)及其他(1例)问题诱发;患者发病形式多样,其中抽搐和痉挛15例,植物神经系统和内脏机能障碍13例,肢体瘫痪5例,情感暴发4例,感觉障碍2例,听觉障碍1例。对患者给予安慰、暗示、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在1 d内消失。结论各种精神因素是癔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耐心的心理支持与安慰及暗示疗法配合对症治疗,疗效显著。
    • 蔡占魁; 阎同军; 陈方斌; 汪莉; 丁松柏; 欧阳晖
    • 摘要: 目的探讨躯体疾病误诊为癔症的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20年6月收治4例躯体疾病误诊为癔症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均有前期心理刺激因素,伴有精神症状,因早期躯体疾病症状不典型,误诊为癔症。入院后经连续观察病情变化,结合各项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Guillain-Barre综合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各1例。3例转入神经内科并给予相应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抗NMDA受体脑炎转外院治疗。结论癔症诊断要慎重,需全面询问病史、严格体格检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以及行必要的专科检查,以避免误诊。
    • 陈秋雨; 杨诗蕊
    • 摘要: 癔症,属于西医学的概念,指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在中医学中属于“郁证”“痰饮”“眩晕”等范畴,临床上很多人治疗癔症,大多是从心、肝、脑等与人情志思维、精神活动相关的脏腑入手。其实肺也可成为治疗癔症的切入点,文章从肺为贮痰之器、肺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朝百脉等生理功能来论述癔病各种表现的机制,并结合从肺切入治疗癔症成功的案例,认为当癔症出现和中医肺系相关的病理症状时,从肺辨证论治不失为一种治疗思路。
    • 张美锦
    • 摘要: 晕厥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短暂性意识丧失的一种状态,患者会因一时失去维持身体的张力而倒地,还可伴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抽搐等表现,具有突然发作、可自行恢复、恢复后一般不留后遗症的特点。晕厥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等,精神抑郁、癔症等也可以导致晕厥。临床4表现1.诱因:晕厥发作前多有明显诱因,如疼痛、恐惧、紧张。
    • 陈凌燕; 钟晖; 方旺
    • 摘要: 目的:对儿童癔症性视力障碍的病因进行分析,比较试镜与人工泪液给药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20年10月以“癔症性突发视力下降”于深圳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36例患儿,其中男16例,女2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镜组与人工泪液给药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都辅以语言暗示。两组治疗的首次有效率采用SPSS 17.0软件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儿童癔症性视力障碍的发病原因,提出诊断要点和防治对策。结果:在辅以语言暗示的前提下,试镜组与人工泪液给药组治疗方案的首次有效率分别为94.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病因分析中,学习压力相关的有20例,占55.6%,包括成绩下降、逃避考试、因成绩受到家长或老师的训斥,甚至体罚。家庭变故13例,占36.1%,父母离异为主要原因。留守儿童不愿返乡、同学纠纷、校园霸凌以及外伤等为其他原因。结论:试镜加语言暗示比人工泪液加语言暗示更能有效提高癔症性视力障碍的首次治疗有效率。学习压力、家庭变故相关因素为癔症性视力障碍的最常见原因。
    • 王丹
    • 摘要: 通过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本文采取医务人员授课的方式,及时纠正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错误人生观念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通过授课后,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情绪能正确对待.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故青春期的大学生,入学后学习紧张、压力大、思虑、疲劳过度,难免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引起消极的观念.为此,学校应该引起重视,关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宜过分关注但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 程琪
    • 摘要: 随着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并发症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支气管镜检查常见并发症主要有:麻醉药物过敏、出血、低氧血症、感染、心脏并发症、喉头水肿及支气管痉挛、气胸等,同时支气管检查术后也可能诱发癔症,虽然罕见,但易给医生对于急性并发症判断造成干扰,对于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故要仔细、认真分析,准确判断,因症施治.除了常见并发症,对于罕见并发症也要提高认识.同时,术前病史的询问及心理护理也要被重视.
    • 张会
    • 摘要: 目的:探究暗示性心理护理对癔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癔症患者共9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暗示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癔症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癔症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癔症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暗示性心理护理对癔症患者护理效果更加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刘帅; 张荣军; 张宏兵; 杨芳; 冯林; 赵闯; 安盼盼
    • 摘要: 分离转换性障碍又称为"癔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多由较明确的精神因素而引起,如: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重大生活事件、强烈的内心冲突等。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出现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者并不多见,现报道如下。1基本情况患者女性,汉族,目前17岁,高二学生,成绩优秀,性格内向,无遗传性疾病,身体素质良好,无不良嗜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