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疼痛,手术后

疼痛,手术后

疼痛,手术后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63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5篇、专利文献691792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河北中医、上海针灸杂志、医学临床研究等; 疼痛,手术后的相关文献由2209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泳浩、王国林、胡兴国等。

疼痛,手术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5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91792 占比:99.91%

总计:692427篇

疼痛,手术后—发文趋势图

疼痛,手术后

-研究学者

  • 于泳浩
  • 王国林
  • 胡兴国
  • 张麟临
  • 赵军
  • 曾因明
  • 舒瑞辰
  • 刘功俭
  • 张卫
  • 曹君利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庆伟; 董洪权; 金文杰; 钱燕宁; 董世阳
    • 摘要: 目的 观察羟考酮能否有效抑制妇科腔镜手术病人全麻术后拔管时的呛咳反应.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妇科腔镜手术的病人12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范围为18~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0.1 mg/kg)和对照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组60例.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或等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两组病人入恢复室时(T1)、拔管时(T2)以及拔管后3 min(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拔管时间、拔管期间咳嗽的发生例数和咳嗽严重程度;拔管期间气道不良反应例数以及拔管后5 min和30 min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后需追加镇痛药、术后不良反应的例数及拔管后30 min改良Aldrete评分.结果 羟考酮组与对照组相比,在T1、T2、T3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未见明显差异;拔管期间咳嗽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咳嗽例数31/46例;重度咳嗽2/11例,P<0.05);拔管时间、拔管期间气道不良反应、拔管后药物副作用及拔管后30 min改良Aldrete评分未见明显差异;羟考酮组拔管后5 min、30 min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1.2)比(4.2±1.3)分;(1.9±1.1)比(4.1±2.2)分,P<0.05]且需追加镇痛药例数少于对照组(0例/7例,P<0.05).结论 妇科腔镜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能明显减少拔管时的呛咳反应,减轻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陈祖涛; 张立群; 韩俊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椎旁神经(TPVN)阻滞和胸神经Ⅱ(Pectoral NervesⅡ,PecsⅡ)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及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病人共130例,均行改良根治术治疗;入选病人以随机抽签法分为TPVN组(65例)和PecsⅡ组(65例),其中TPVN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TPVN阻滞,而PecsⅡ组则在超声引导下采用PecsⅡ阻滞;比较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效果持续时间、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量及局麻药物扩散区域.结果 PecsⅡ组术后2 h、6 h、12 h、24 h VAS疼痛评分分别为(0.52±0.10)分,(1.90±0.52)分,(3.21±0.94)分,(2.60±0.82)分,均显著低于TPVN组为(0.94±0.22)分,(2.35±0.69)分,(3.94±1.22)分,(3.23±1.09)分(P0.05);PecsⅡ组镇痛效果持续时间和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量分别为(342.70±62.62)min,(6.96±1.02)μg,均显著优于TPVN组的(215.96±46.17)min,(10.51±1.49)μg(P0.05).结论 与TPVN阻滞相比,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采用PecsⅡ阻滞方案应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增加镇痛效果持续时间,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并有助于获得更为完善阻滞效果.
    • 郭尔斐; 田振峰; 宋亮亮; 吴海龙; 梁丙寅; 张斌; 商永伟; 李洁冰
    • 摘要: 目的 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锻炼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GardenⅠ、Ⅱ型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术后开始负重锻炼时间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术后48 h即指导患者扶双拐行患肢部分负重锻炼,至术后1个月扶单拐行部分负重锻炼,至术后2个月撤去辅助拐行完全负重锻炼;对照组术后避免患肢负重,直至术后3个月才行完全负重锻炼.比较两组术后3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感染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血清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术后12个月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股骨颈短缩、股骨颈前倾角度、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其优良率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差异.结果 术后3 d,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肺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Harris评分优良率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专业指导下行患肢早期阶段性负重锻炼可有效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感染、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增加股骨颈短缩及股骨颈前倾角度改变发生率,并可明显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
    • 林勇; 杜庆钧; 罗江; 曾秋涛; 叶前驱; 李绪辉; 冯杰荣; 周驰
    •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疼痛的危险因素,并探索一种预测其风险的模型.方法 纳入随访时间≥6个月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且资料齐全的患者,并排除术后发生深部感染或合并骨盆骨折或其他多关节损伤,或存在其他疾病可导致髋关节周围疼痛的患者,最后一共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3家医院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标准的病例47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选取可能与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持续疼痛相关的危险因素纳入研究.选取其中34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其中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之后将模型应用于临床实际,对剩下的133例患者进行评估,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进行统计分析,对该风险预测模型的鉴别效度和预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置换类型、术中出血量、下肢静脉血栓、术后C反应蛋白(CRP)≥10 mg/L是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些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y=eLogit(P)/[1+eLogit(P)],其中y为发生持续疼痛的概率,e为指数函数.用模型对患者进行评估后显示模型总正确率为72.18%,并通过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鉴别效度,结果显示:AUC=0.863,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62.86%.结论 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75岁、BMI、糖尿病史、置换类型、术中出血量、下肢静脉血栓、术后CRP≥10 mg/L;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构建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持续疼痛风险预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但是仍然需要通过前瞻性研究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 张华; 牟亚魁; 柳忠禄; 宋西成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喉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喉癌患者,其中男76例,女4例,年龄45~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依次分为ERAS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施以多学科协作下ERAS措施和传统的喉癌治疗措施.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类数据采用x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协方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进行评估.结果 ERAS组因故退出研究2例,对照组退出6例,最终ERAS组38例以及对照组34例进行本次研究.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在术后6 h时最高,此后逐步下降,ERAS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低,计算2组术后不同时间段之间的疼痛评分差值发现ERAS组术后24 h疼痛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AS组患者术前口渴评分[(0.15±0.36)分比(4.29±1.17)分]和饥饿评分[(0.38±0.49)分比(3.44±1.13)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95、-7.426,P值均<0.001).术后不良反应总例数(8比16)、经口进食时间[(4.06±4.42)d比(9.06±2.42)d]和术后住院时间[(5.91±0.97)d比(11.03±2.11)d]ERAS组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值分别为5.461、-4.558、-7.347,P值均<0.05),而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颈部引流管留置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入院时舒适度及焦虑评分基本相同,出院前ERAS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0.37±8.78)分比(50.38±8.08)分,Z=-4.370,P<0.001].出院前ERAS组焦虑程度有所下降,而对照组出院前焦虑程度则明显上升,比ERA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12±6.43)分比(52.62±6.25)分,Z=-4.179,P<0.001].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喉癌手术患者中,结合多学科协作,能够改善患者术前饥饿干渴以及术后疼痛和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 项万红; 郑翔; 卢敬利
    • 摘要: 目的 探讨地佐辛用于腹腔镜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前15 min静脉输入镇痛液,对照组镇痛液为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昂丹司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地佐辛.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8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术后2h、术后12h、术后24h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TNF-α、IL-6、MDA、SOD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48h,观察组 TNF-α[(28.92±3.47)pg/L]、IL-6[(67.81±8.14)pg/L]、MDA[(6.37±0.96)mmol/L]均低于对照组[(44.59±4.90)pg/L、(133.52±17.36)pg/L、(10.12±1.21)mmol/L,SOD[(78.35±10.97)U/mL]高于对照组[(57.34±7.45)U/m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14、22.473、15.921、-10.390,均P<0.05).观察组术后2h、术后12h、术后24h疼痛评分分别为(1.05±0.61)分、(2.25±0.60)分、(1.72±0.6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6±0.48)分、(3.12±0.54)分、(2.37±0.71)分(t=2.619、7.067、4.522,均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65%(2/43)、0.00%(0/43),均低于对照组的20.93%(9/43)、13.95%(6/4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8、4.479,均P<0.05).结论 地佐辛用于腹腔镜手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抑制术后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 潘建丹; 陈爱华; 王玲琴; 汪少艳; 郑阿芬
    • 摘要: 目的 观察艾灸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及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肛肠科2019年3-8月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艾灸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治疗,两组连续治疗、护理3 d.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指标(首次排尿时间、膀胱残余尿量、术后8h尿潴留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37/50)(X2=5.741,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2.52±0.38)h比(4.96±0.62)h,t=5.633]短于对照组、残余尿量[(23.78±3.41)mL 比(52.28±6.51)mL,t=7.185]少于对照组、术后8h尿潴留发生率[4.0%(2/50)比22.0%(11/50),x2=7.162]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 h 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2 h[对照组:术后 12 h(6.32±0.78)分、术后2 h(3.21±0.82)h,t=5.387;观察组:术后 12 h(4.35±0.53)分、术后2 h(3.17±0.75)h,t=4.316],术后24 h、36 h VAS评分开始下降,且观察组术后12 h、术后24 h及术后36 h 的 VAS评分[术后 12 h(6.32±0.78)分比(4.35±0.53)分,t=5.367;术后24 h(4.46±0.59)分比(3.18±0.32)分,t=6.025;术后36h(2.91±0.36)分比(1.83±0.20)分,t=5.08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护理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艾灸联合中医情志护理能够促进创面愈合,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尿潴留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
    • 周孜辉; 汪小海; 施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日间不同时间段和移动应用程序(APP)疼痛评分对股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神经阻滞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阻滞的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术后疼痛评分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纸质疼痛评分方法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感,观察组通过APP评估.于7:00-19:00每2个小时划分患者实施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的时间段,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术后疼痛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1 d肌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于07:00-09:00实施腰丛阻滞的观察组疼痛视觉评分表(VAS)评分更低,17:00-19: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17:00-19:00实施腰丛阻滞的两组MAP和心率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而于07:00-09:00实施腰丛阻滞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短,17:00-19:00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07:00-09:00和17:00-19:00行腰丛神经阻滞患者的 MAP、心率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呈现明显的时间变化特点,APP疼痛评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的时间段依赖性.
    • 袁晓军; 李广; 林军明; 甘心荣; 徐文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以腰椎钉棒系统为引导进行类竖脊肌平面阻滞的可行性,观察其在后路腰椎融合术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后路腰椎融合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对照组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腰椎钉棒系统为引导的类竖脊肌平面阻滞.评估两组患者术前6 h及术后6、12、24、48、72 h术口周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术后72 h内追加止痛药的人数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多模式镇痛管理下,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追加哌瑞昔布钠的人数分别为1人、8人,追加盐酸哌替啶的人数分别为0人、4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后路腰椎融合术多模式镇痛中应用腰椎钉棒系统引导的类竖脊肌平面阻滞,可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症状,减少术后追加止痛药物的使用,安全性好,可操作性强,利于术后早期快速康复.
    • 郭宏梅; 季佳婧; 向丽媛; 贺敏敏; 李秀娥
    • 摘要: 目的 对头颈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中度及以上疼痛特点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为后续术后疼痛管理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住院行组织瓣修复术的2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症状自我报告方法,先根据疼痛报告条目对疼痛类型分类,每天以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评分对患者6个时间段伤口、咽喉、输液、其他及非干预疼痛进行为期6 d疼痛症状收集,分析中度及以上疼痛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239例患者中有87例主诉出现中度及以上疼痛,其中42例为重度疼痛;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在有无中重度疼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疼痛病例数和频次排在所有类型疼痛的第1位.结论 头颈组织瓣修复术后虽经静脉给予患者自控镇痛,但超过1/3患者仍主诉存在中度及以上疼痛,并且不同类型的疼痛也存在着不同的疼痛特点,咽喉疼痛较为突出.性别因素中男性患者以中度疼痛病例数为多,而女性患者显示出更高比例的重度疼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