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民间文艺

中国民间文艺

中国民间文艺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雕塑、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专利文献3255篇;相关期刊27种,包括中国西藏、文史杂志、东北之窗等; 中国民间文艺的相关文献由9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守华、邢东、丰国需等。

中国民间文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3.38%

专利文献>

论文:3255 占比:96.62%

总计:3369篇

中国民间文艺—发文趋势图

中国民间文艺

-研究学者

  • 刘守华
  • 邢东
  • 丰国需
  • 何彬(译)
  • 刘锡诚
  • 日加藤千代
  • 柴兴志
  • 祝鹏程
  • 苏航
  • 薛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祝鹏程
    • 摘要: 自清末林传甲、黄人等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中国文学的历史一直是以汉族文人的著述为主的,即便是民间文艺学兴起后,旧有的格局仍未得到彻底改变。这一状况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悠久历史与丰富传统极不匹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远景规划草案》(1956年)就把“发展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作为工作的重要方面,还特别规定了发掘和研究民族地区的各种优秀的民间文艺的任务。此后,民间文艺工作者搜集整理和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传说、故事、歌谣、史诗、叙事诗、谚语和仪式文本,产生了《阿细人的歌》《阿诗玛》《召树屯》《白族民歌集》等经典文本。
    • 潘金松
    • 摘要: 从《传佛》作品荣获2017年映山红奖,到《古韵新风》作品入围2019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评,再到这件《印象西泠》作品荣获2021年映山红奖,能够受到评委和专家的青睐,受到其他创作者的一致好评,是对我当前创作方向的一种肯定,我觉得十分荣幸,未来将会在这方面深入拓展。
    • 宋舸
    • 摘要: 2022年9月,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揭晓,宁海匠人葛招龙的作品《人生·戏台》摘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为此,本刊记者近期特前往宁海,探寻这朵“山花”的故事。
    • 祝鹏程
    • 摘要: 自1950年成立到2020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经走过了70年辉煌历史。一直以来,中国民协及其前身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组织、规划、指导全国性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及民俗文化的考察、采集、保护、传承工作,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展览展示上,做出了巨大的文化贡献。
    • 马海燕; 吴京男(图)
    • 摘要: 2020年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70周年。为深刻反映70年来党领导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在传承、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奋斗实践,展示中国民间文艺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励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砥砺前行,2020年12月8日-12日,中国民协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了“大美民间——中国民协七十华诞展览”活动。中国民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同期举办。
    • 高寒;
    • 摘要: "大美民间——中国民协七十华诞展览"开幕2020年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70周年。为深刻反映七十年来党领导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在传承、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奋斗实践,展示中国民间文艺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励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砥砺前行,12月8日至12日,中国民协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大美民间——中国民协七十华诞展览"活动。
    • 摘要: 红木雕版《姑苏繁华图》曾在2018年获得我国民间文艺界的最高奖项——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作品总长40.47米、高2.13米,一万两千多个人物、两千多栋房屋建筑、四百多艘船、五十多座桥梁、文化场景十余处……一件苏作木雕巨制,囊括古城苏州连绵数十里的繁华,栩栩如生,一览无余。作品在2020年第九届中国苏州创博会上首次与苏州市民见面,展现别样形式下的经典传承。
    • 王素珍
    • 摘要: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以下简称民研会)在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作品的分类及体裁划分成为重要的学术问题。经过数十年发展,在几代学者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学的体裁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对大量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进行体裁的划分与归类,在歌谣、故事、史诗等具体体裁理论层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初步建立了以作品为中心的体裁学。新时代,民间文学的体裁研究面临两个新课题:一是立足已经搜集和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和文本,对传统的民间文学体裁分类进行反思和再研究;二是拓展研究视域,将民间文学体裁研究置于更广泛的日常叙事中加以讨论。
    • 日饭仓照平; 日加藤千代; 文责(译); 何彬(译)
    • 摘要: 1980年12月10日至16日,受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以下简称民研会)邀请,日本口承文艺学会访华代表团一行9人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在北京、上海做了两场学术报告,在北京参加两次座谈会,中方也做了报告,此外双方还就今后的交流计划交换了意见。此次民研会发出邀请,大概是贾芝先生在1979年11月召开的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要强化国际交流的结果。
    • 何彬
    • 摘要: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创建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间文学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学术彩响力的重要途径。中日民间文学学术交流史上,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87年改名中国民间丈艺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民研会)与日本“中国民话之会”(以下简称民话之会)的交流与合作尤其值得关注。中国民研会与H本民话之会在2070年代前后建立联系,并于2080年代实现中日民间文学代表团互访。可以说,中国民研会和日本民间文学界交流的第一步,是从民话之会开始笛。日本民话之会(1967-2011)是一个民间组织,“不仅仅是研究者们的集会,也面向普通民众大开门户”,其通过举办研究会、编辑出版会刊、组织学术代表团互访等方式吸引并团结会员,深化对中国民间文学的认识和研究,加强与中国民间文学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民研会与日本民话之会之间的交流与令作持续时间长、主题多样、形式新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中日民间文学界人员餉交流和学术交往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民间窗口和桥梁,其文化交流作用和窗口功能是无比重要的。因此,我们特别邀请旅日学者何彬教授担任主持人,组织本次特别策划,以中国民研会与日本民话之会的学术交流为主题,分上下两期来回顾和记录这一段特殊的学术史。本期刊载6篇文章。《我与中国民话之会》《中国民话之会简介》主要介绍民话之会的基本情况,《从中国民话之会起步》《东亚比较故事学》则从个人研究经历出发,回忆了民话之会对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彩响。《中国民话之会的后期洽动》《日本口承文艺学会代表团访华》以民话之会具体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事件为例,呈现了中日学术交流史上丰富的内容和丰满的细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