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位分布

电位分布

电位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465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5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104243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油气田地面工程、全面腐蚀控制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5输变电年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电位分布的相关文献由1188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洁、吉满哲夫、坪井雄一等。

电位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5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4243 占比:99.61%

总计:104646篇

电位分布—发文趋势图

电位分布

-研究学者

  • 郭洁
  • 吉满哲夫
  • 坪井雄一
  • 张源斌
  • 日高邦彦
  • 池田久利
  • 熊田亚纪子
  • 李相怡
  • 杜艳霞
  • 温定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云龙; 刘威峰; 周秀; 田天; 白金; 罗艳
    • 摘要: 多断口真空断路器由于杂散电容的存在易导致其各断口的电压分布不均,为了研究分布电容参数和断口电压分配的关系,建立了仿真模型,分析了分布电容的类型对断口电压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灭弧室等效自电容的存在使得断口电压分布均匀,对地杂散电容的存在使得断口电压极不均匀,而结构杂散电容的存在使得断口电压稍不均匀。同时分析了多种分布电容组合的情况下某一类分布电容的引入对断口电压不均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杂散电容和地杂散电容的存在均会对另一类分布电容对断口电压均匀度的破坏起到抑制作用;另外随着V型排列方式下夹角的增大,三个断口的断口分压变的更加不均匀。
    • 席光兰; 杜文; 吴玉清; 王菊琳
    • 摘要: 对经远舰牺牲阳极保护进行研究,获得不同数量铝合金牺牲阳极对沉船基体的保护效果,为经远舰沉船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测试沉船基体及铝合金牺牲阳极在模拟海水中的极化曲线,得到模拟计算所需参数。运用Comsol软件建立物理模型,设置边界条件,模拟计算沉船在海水中的阴极保护效果。根据不同数量牺牲阳极的沉船表面电位分布、局部电流密度及电极腐蚀速度,分析基体和牺牲阳极的腐蚀行为,得到牺牲阳极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随着牺牲阳极数量减少,基体表面电位分布最低和最高电位同时减小,局部电流密度增大,阳极的腐蚀速率增大。当布置24块牺牲阳极时,基体局部电流密度和电极腐蚀速度最小,但表面最低电位超出标准保护电位范围,基体发生过保护;牺牲阳极数量减少到14块和12块时,基体表面电位分布在标准保护电位范围内;布置10块牺牲阳极时,表面最高电位不在标准范围内,基体处于欠保护。依据国家保护电位范围标准-0.95~-0.75 V(vs.Ag/AgCl)及牺牲阳极最长使用寿命,选择14块铝合金牺牲阳极作为沉船保护的最佳方案。
    • 张奇志; 权勃; 李琳
    • 摘要: 阴极保护是抑制管道电化学腐蚀的重要手段,其电位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着管道保护效果。以西北某成品油输油站为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研究管道阴极保护电位的分布规律,分析确定了影响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辅助阳极的埋设位置和输出电流值;并且通过电化学试验分析得到了L360管线钢在该成品油输油站模拟土壤溶液的最佳保护电位。然后以阳极数量、阳极敷设位置和阳极输出电流值为优化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搜索出最佳阳极数量,最佳阳极位置和最佳阳极输出电流值。最后根据管道实际保护电位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证明该方法对阴极保护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寅伟; 李强; 李岩; 汪江昆; 胡建林; 谭恢林
    • 摘要: 应用COMSOL软件建立了定子线棒端部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绝缘材料电性能参数对线棒端部表面电场及电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主绝缘相对介电常数的增大,线棒端部表面最大电场增大,主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选择偏小为佳;主绝缘材料电阻率对线棒端部表面最大电场的影响不显著。各级防晕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对线棒表面最大电场变化影响很小。中阻防晕层非线性电阻系数取较大值时为佳;中高阻防晕层非线性电阻系数对线棒表面最大电场影响很小,但取值为1时最佳;高阻防晕层非线性电阻系数对线棒表面最大电场基本没有影响。不同防晕层初始电阻率对线棒表面最大电场的影响程度不同,通过偏相关分析,得到绝缘材料电性能参数对端部电场最大值的影响程度排序,其中中阻防晕层的初始电阻率和非线性电阻系数为主导因素。
    • 满宇光; 兰东宏; 赵阳; 宋瀚生; 佟德利; 王洪瑜; 宋德强
    • 摘要: 绕组防晕技术是大型发电机的一项核心技术。本文针对大型水轮发电机的结构特点,结合几个典型案例,从设计、结构、工艺、材料和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阐述归纳了电晕的产生各种原因,以及不同影响因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难点,同时也介绍了电晕处理的常用涂漆手段和现有手段的使用效果。结合大量的实际工程经验,本文提出了对电晕现象不必“谈晕色变”的建议,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电晕是极难彻底消除的;所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或者延缓电晕现象的发生。同时对如何预防电晕,以及对现有检测标准和方法提出了参考建议。
    • 周冰; 赵玉飞; 张盈盈; 韩文礼; 王顺; 董亮
    • 摘要: 目的 分析海洋桩基平台所在浅海区域牺牲阳极接地电阻和不同牺牲阳极方案的保护效果及施工量,为海洋桩基平台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利用BEASY CP数值模拟软件,对桩基平台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设计中阳极接水电阻和不同保护方案的保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在文中桩基平台所在海域内,所选牺牲阳极单支布置于海水/海泥界面0.25 m以上、水面1.35 m以下时,接水电阻接近且相对最小,约为0.048?,比标准推荐公式计算的接水电阻大约26%.多支组合阳极的接水电阻,随阳极数量或阳极间距的增大而降低,但因存在拥挤效应,其接水电阻要明显高于理想的多支阳极并联电阻.在设定的牺牲阳极布置方案中,将牺牲阳极布置于距离海水/海泥交界面0.8 m处,共给出了3种阳极的组合方式,即5支、3支组合阳极和单支阳极.再基于阳极位置或数量变化合计,设置6种牺牲阳极方案,每种方案下的阳极总数处于48~60支之间.计算结果 显示,在不同牺牲阳极方案下,桩基平台的保护电位分布区间较为接近,约处于?680~?1080 mV(vs.CSE)之间.不同方案的保护效果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腐蚀性相对较高的海水和海水/海泥交界面附近主桩和隔水管的保护上,随着阳极由5支组合阳极方案、3支组合阳极方案到单支阳极方案转变,牺牲阳极输出总电流由110A增加到133 A,其对主桩和隔水管的保护效果越好,即保护电位越负,且保护距离增加.其中对主桩在海泥中的保护距离由5~8 m增加到5~10 m,对隔水管在海泥中的保护距离由0~3 m增加到4~7 m.5支组合阳极方案1中,两侧阳极输出最大电流约为中间阳极输出电流的2倍,3支组合阳极方案2中各牺牲阳极输出电流相当.结论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 ,可优化牺牲阳极数量、组合方式和位置,从而实现保护电位分布更均匀.基于案例提出的3支组合阳极方案2兼具了保护效果、阳极输出电流均匀性和相对较少的施工量等特点,可为在役海洋桩基平台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提供参考.
    • 谢雪芳; 熊志金
    • 摘要: 为了模拟变电站接地网及组合电器外壳在雷电冲击下的暂态特性,基于场路耦合思想,提出雷电冲击下接地网支路的π型分布参数模型和组合电器外壳的暂态模型.基于某220 kV变电站,建立组合电器外壳与接地网暂态联合仿真模型,以1.2μs/50μs雷电流作为注入波,得到组合电器外壳与接地网的暂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接地网边节点的暂态电位比内部节点大,接地网各节点电位的波头时间分布在2~4μs;组合电器外壳最大暂态电位出现在C相进线套管与组合电器外壳连接处;接地网电位波头时间与组合电器外壳暂态电位波头时间基本一致;接地网支路电流大小随着与雷电流注入点的距离增大呈递减趋势;接地网电流消散时间分布在200~400μs,远大于电位消散时间,离注入点越远消散时间越长.
    • 李汉伟; 曾国辉; 刘瑾
    • 摘要: 基于ANSyS对某瓷套式500kV氧化锌避雷器电阻片进行等效介电常数计算,然后考察在不同均压环高度和底端圆环直径下,氧化锌避雷器电阻片的电位分布情况和避雷器最大场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均压环高度从1120mm增加到1720mm,氧化锌避雷器电阻片的电位分布不均匀系数不断减少,在均压环高度达到1720mm,不均匀系数控制在15%以内,而避雷器的最大场强值变化不大,它均发生在均压环上;当均压环底端圆环直径从1570mm增大到1900mm,其对电阻片的电位分布不均匀系数和避雷器的最大场强变化影响可忽略不计.
    • 曹方圆; 白锋; 李博; 沈光霁
    • 摘要: 利用管道上已有的防护措施降低直流接地极电流对管道的影响.在昌吉-古泉±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调试期间,对邻近的川气东送管道电位进行了测试,并主动调节了阴保站内阴极保护电源的输出电流大小,获得了直流接地极电流干扰下,阴极保护电源的输出电流对管道电位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阴极保护电源的输出电流,管道通电电位会整体下降,距被调整的阴极保护电源越近,管道通电电位下降的幅度越大,反之亦然.在合适位置调整阴极保护电源的输出电流,可以大幅削弱直流接地极电流对管道的干扰,这也为调整管道上防护措施的配置、治理直流接地极电流对管道干扰问题积累了原始数据.
    • 张宗扬; 马子鑫; 郭洁; 李朋飞; 房崇豪; 沈林; 陈喆
    • 摘要: 避雷器的高梯度电阻片在生产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使其相对介电常数呈现一定分散性.本研究通过实验和仿真研究了某型号220 kV GIS避雷器高梯度电阻片相对介电常数的分散性及其在不同荷电率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其对GIS避雷器内部电位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电阻片相对介电常数随荷电率变化存在很大的分散性,同时提出一种基于电阻片排布的避雷器设计优化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