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长指数

生长指数

生长指数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石油、天然气工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0710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地下水、地质力学学报、中国棉花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第五届全国猪营养学术研讨会等;生长指数的相关文献由399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淦明、夏绍南、张丽娟等。

生长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0710 占比:99.76%

总计:50831篇

生长指数—发文趋势图

生长指数

-研究学者

  • 叶淦明
  • 夏绍南
  • 张丽娟
  • 杨磊
  • 高培喜
  • 殷爱林
  • 陈齐炼
  • 刘小玲
  • 屈磊
  • 崔恒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林土; 高娜; 朱有为; 徐火忠; 洪海清; 邓美华
    • 摘要: 为全面了解铅污染对茶叶安全生产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对2000—2021年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构建了点对点“土壤-茶树”相关数据集,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了铅污染对茶树生长和铅在茶树中累积迁移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生长受铅污染影响严重,浓度越高,影响越严重。在水培铅浓度为100 mg·L^(-1)时,茶苗的成活率仅80%。在铅污染土壤中,当土壤铅浓度高于200 mg·kg^(-1)时,所有生长指标呈下降趋势,可见茶树种植中土壤铅浓度不宜高于200 mg·kg^(-1)。在自然土状态下、土壤人为加铅或者水培铅胁迫下,铅在茶树各部位富集浓度均随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富集效应以新叶、老叶、侧茎、主茎、主根、侧根的顺序递增。其中,侧根表现出了超强的铅富集能力,其浓度甚至远远高于土壤铅的浓度。当土壤铅浓度在0~1531 mg·kg^(-1)时,茶树新叶铅含量最高为7.02 mg·kg^(-1)。但是在水培条件下,茶树新叶铅浓度可以达到229.35 mg·kg^(-1)。可见,在适当条件下,新叶中铅的含量可能随土壤铅浓度的升高而达到很高。由于茶叶不仅仅用于泡水喝,还以“抹茶”的形式成为直接“吃茶”,因此,抹茶中铅含量须严格控制。根据现有调查,我国安徽、福建、贵州、云南茶叶铅含量相对较高,均有样品超过欧盟茶叶铅含量标准;而且土壤pH与茶叶铅含量呈负相关,因此,通过施用石灰、生物炭、油菜饼等措施提高土壤pH,能降低茶叶铅的吸收。
    • 岳颖; 罗荣涛; 柴浩栋
    • 摘要: 在被动构造发育程度的表征中,首先利用断层生长指数、断层落差、断层活动速率等方法表征断裂的发育强度,从而确定主动断裂与被动断裂,进一步研究主动断裂对构造单元演化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前古近系的构造演化规律和周边断层发育及演化具有密切的关联,因而对周边的主要断层进行分析。综合对东营凹陷及其周边主要断裂的断层活动速率统计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及其周边的断层活动时期差别较大,陈南断裂在中生代、新生代的活动强度最大,结合东营凹陷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沉积体系发育等特征,明确陈南断裂为东营凹陷前古近纪发育的主控断裂。
    • 王丹燕
    • 摘要: 为探明上海盆栽矮牵牛栽培中的有机肥与氮素最佳配比,特进行了不同有机肥和氮素配施对盆栽矮牵牛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纯氮用量高于0.92 g/盆的矮牵牛生长情况均较佳。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矮牵牛生长情况,以Mb处理(即有机肥用量为36.78 g/盆,尿素用量为1.4 g/盆)的有机肥与氮素配比较为适宜。
    • 李静; 帅伟; 苟天雄; 姜欣华; 杨平; 刘燕云; 马志良
    • 摘要: 在大渡河干旱河谷3个典型地区(康定市金汤乡陇须村(KJ)、泸定县杵坭乡联合村(LC))、康定市姑咱镇甘孜州林科所苗圃(KG))开展早实核桃品种8518、9818、云新14号和香玲引种栽培试验,并以本地品种为对照,评价早实核桃品种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地径、株高等生长指标,以筛选出适合大渡河干旱河谷地区引种栽培的优良早实核桃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和栽植地点显著影响早实核桃品种的成活率、保存率和地径、株高生长量.不同品种核桃幼苗在各栽植地点的成活率、保存率和地径、株高生长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KG>LC>KJ.香玲品种的成活率、保存率和地径、株高生长量在3个栽植地点均最高,8518品种次之,9818和云新14号品种最低.因此,我们建议在大渡河干旱河谷地区大面积推广早实核桃品种时需充分考虑品种和栽植地区的环境条件,在大力发展本地品种的同时可以引进香玲和8518品种.9818和云新14号品种在大渡河干旱河谷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较低,不建议在该地区引种栽培.
    • 罗旭荣; 蒋慧; 李悦宁; 温庚金
    • 摘要: 分析了不同椰糠、泥炭土配比的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保水保肥能力,筛选出适宜模块式垂直绿化植物生长的栽培基质,为模块式垂直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不同椰糠、泥炭土配比的栽培基质为研究对象,测定各配比的容重、孔隙度、酸碱度、吸水率、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同时以不同配比基质应用至模块式垂直绿化墙体上观测小叶龙船花、黄金榕、红桑、福建茶的生长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泥炭比例的增加,椰糠比例的降低,配比基质的孔隙度、pH值、吸水率逐步升高,容重、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逐渐增大,对小叶龙船花、黄金榕、红桑和福建茶生长的影响大小程度分别为T3>T4>T2>T5>T1、T3>T2>T4>T1>T5、T3>T4>T2>T5>T1、T4>T3>T2>T5>T1.结果表明:以泥炭土、椰糠为主原料的模块式垂直绿化栽培基质的椰糠+泥炭土的占比在60%+20%至20%+60%之间为宜,其中以各占40%左右的比例为最佳配比,更有利于绿化植物的生长.
    • 程爽爽; 杜双田; 张姣; 舒斌; 高昱昕
    • 摘要: [目的]通过杂交选育出菇早、产量高、菇形好、硬度大的香菇优良菌株.[方法]以香菇9608和野生香菇菌株FP作为杂交亲本,经单孢分离获取9608不同核相的单核菌株,与野生香菇菌株进行单双杂交,获得杂交菌株,对其进行常规栽培,测定农艺性状,筛选优良菌株.[结果](1)27株杂交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长势及生长指数差异显著(P<0.05),仅1株生长指数大于2个亲本,有10株生长指数处于2个亲本之间;(2)有24株杂交菌株正常出菇,其子实体形成时间及温度差异较大,19株杂交菌株的子实体形成时间比双亲短,其子实体形成温度均高于2个亲本,其中8株于60 d内形成子实体;(3)不同菌株的产量差异显著,有16株子实体产量超过双亲;(4)成菇数量、单菇质量及菇形差异较大,其中D97FP的成菇数量最多,D106FP和D81FP单菇质量优于亲本,D111FP的菌盖厚度最大,D170FP菌盖直径最大,D21FP的菌柄最短,D178FP菌柄直径最小;(5)不同菌株的菌盖硬度差异显著,18株杂交菌株中,有17株菌盖硬度大于亲本;(6)D100FP和D97FP的选择指数较大,并且与亲本均有拮抗现象.[结论]本研究采用的育种方法有效,筛选优良菌株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筛选出的优良菌株(D100FP和D97FP)具备出菇早、产量高、硬度大等诸多优点,可为香菇生产及菌种选育提供良好的材料.
    • 王洪宇; 付晓飞; 王海学; 陈沫; 孟令东; 平贵东
    • 摘要: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凹陷,凹陷内发育多个断层相关圈闭.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研究区发育4 组方位断裂.前人从不同角度对断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多以定性研究为主.本文通过构造层序界面、生长指数、断距-埋深曲线等研究手段,建立系统的断裂活动参数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技术,定量分析断裂活动特征.岐口凹陷古近系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为沙三段和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受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影响,北东-北东东向断层开始发育;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区域伸展方向转变为近南北向,发育大量近东西向展布断层.结合断层分布规律,凹陷自下而上划分为前裂陷构造层、裂陷构造层和后裂陷构造层,裂陷阶段进一步划分为裂陷I 幕和裂陷II 幕.通过对岐口凹陷断裂活动特征的厘定,发现断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对于洼槽形成、圈闭演化以及圈闭有效性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控制了小型断控洼槽的形成与展布,洼槽的迁移规律受控于应力场及断层走向的变化.临近的同向断层分段生长连接过程中,上盘分段生长点位置能够形成局部构造高点,从而形成同向断层相关圈闭.盆地主要生排烃期与断层相关圈闭形成时间的匹配也是影响圈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 杨正涛; 刘东升; 郝亮; 马征; 董晓霞; 郑福丽; 别庆福; 张柏松; 徐兴振
    •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探究矮牵牛氮肥的最适用量.试验设置5个处理,纯氮用量分别为0、0.2、0.4、0.6、0.8 g/kg,对不同时期矮牵牛的植株干重、花朵总数、叶绿素含量、生长指数以及当日存花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矮牵牛植株干重和花朵总数,并能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植株生长指数,增加矮牵牛的当日存花数.综合考虑各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盆栽矮牵牛的最适氮肥用量为0.4 g/kg.
    • 罗莹; 张志军; 周永斌; 钱磊; 王文治
    • 摘要: 以灵芝、蛹虫草、金针菇为试验菌株,通过对菌丝颜色、密度、均匀度、平均生长速率和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了7种不同谷物对试验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试验菌株在7种谷物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生长情况各不相同,其中最适合灵芝菌丝生长的是黑豆培养基,菌丝生长指数39.90;最适合蛹虫草菌丝生长的是荞麦米培养基,菌丝生长指数12.80;最适合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是黑豆培养基,菌丝生长指数33.6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