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片上网络

片上网络

片上网络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3年内共计1320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系统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0篇、会议论文72篇、专利文献596665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电子学报、中国集成电路、计算机工程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2015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CFTC'13)、2011年第17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IST 2011)等;片上网络的相关文献由1894位作者贡献,包括欧阳一鸣、顾华玺、杨银堂等。

片上网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0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7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6665 占比:99.88%

总计:597377篇

片上网络—发文趋势图

片上网络

-研究学者

  • 欧阳一鸣
  • 顾华玺
  • 杨银堂
  • 梁华国
  • 吴宁
  • 许川佩
  • 张多利
  • 杜高明
  • 宋宇鲲
  • 黄乐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小帆; 杨智杰; 彭凌辉; 王世英; 周干; 李石明; 康子扬; 王耀; 石伟; 王蕾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摩尔定律的放缓,传统体系结构逐渐面临“存储墙”和“功耗墙”问题。如今新型计算模式和体系结构层出不穷,其中就包含了类脑计算。由于其存算一体的特点,类脑计算已逐步打破了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带来的“存储墙”和“功耗墙”限制,在类脑处理器上相关类脑算法得到了高效的应用。现阶段在大规模生物神经网络的应用场景下,需要提升多核类脑处理器的规模可扩展性,保持其高数据吞吐量和低传输延时。现今,大多数多核类脑处理器的设计采用片上网络作为互连结构。然而目前关于这类片上网络的验证研究还相对较少。鉴于片上网络对多核类脑处理器的重要性,建立一套完整而鲁棒的片上网络功能验证框架意义重大。旨在基于随机化方法来生成行为级和FPGA硬件级测试所需的激励文件,通过对日志文件进行高效处理实现较为全面的功能验证。
    • 胡春雷; 毕佳佳; 方杰
    • 摘要: 针对传统3D Mesh NoC中路由器存在的单点故障问题,设计了一种双端口的RNI,即在传统的3D Mesh结构基础上,将IP核通过双端口RNI分别连接在Y维上相邻的2个路由器上,从而得到一种新的3D NoC通信架构——DPRNI 3D NoC。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3D Mesh NoC通信架构相比,DPRNI 3D NoC通信架构具有更优的通信性能和更高的可靠性,同时所耗费的硬件开销较少,且随着DPRNI 3D NoC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开销占比越来越小。
    • 胡东伟; 尚德龙; 张勇; 王力男
    • 摘要: 片上网络路由器是实现多核/众核互连的核心电路部件。在介绍同步先进先出缓存器和异步先进先出缓存器的实现电路架构和延迟特点以及片上网络及其路由器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片上网络的时钟优化方案,给出了优化时钟方案下的路由器电路结构,并进行了实现。采用该时钟方案,片上网络路由器间的延迟得以减小。为降低先进先出缓存器的面积开销,进一步提出采用锁存器来实现同步或异步先进先出缓存器,解决了单时钟下的锁存器写问题。更进一步,给出了多个先进先出缓存器的共享实现方案。文章中的方案对开发低功耗嵌入式众核处理器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 胡聪; 信文雪; 周甜; 朱爱军; 许川佩
    • 摘要: 为了优化测试时间,提高片上网络(NoC)资源内核的测试效率,结合NoC测试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超立方体拓扑结构的NoC测试规划优化方法。该方法针对超立方体结构自身优势设计一种具有部分自适应能力的E-cube路由算法,增加测试过程中对路由节点和通信链路的利用率;通过引入混度序列和压缩因子对粒子算法进行改进,增加种群多样性。在ITC’02国际标准电路测试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测试时间最大优化率可达17.38%,有效缩短了测试时间。
    • 康子扬; 彭凌辉; 周干; 林博; 王蕾
    • 摘要: 类脑处理器能够支持多种脉冲神经网络SNN的部署来完成多种任务。片上网络NoC能够用较少的资源和功耗解决片上复杂的互连通信问题。现有的类脑处理器多采用片上网络来连接多个神经元核,以支持神经元之间的通信。SNN在时间步内瞬时突发的通信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脉冲报文。在这种通信行为下,片上网络会在短时间内达到饱和,造成网络拥塞。片上网络中非拥塞感知路由算法会进一步加剧网络拥塞状态,如何在每一个时间步内有效处理这些数据包,从而降低网络延迟,提高吞吐率,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对SNN的瞬时猝发通信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一种拥塞感知的哈密尔顿路径路由算法,以降低NoC平均延迟和提高吞吐率;最后,使用Verilog HDL实现该路由算法,并通过模拟仿真进行性能评估。在网络规模为16×16的2D Mesh结构的片上网络中,相对于没有拥塞感知的路由算法,在数量猝发模式和概率猝发模式下,所提出的拥塞感知路由算法的NoC平均延迟分别降低了13.9%和15.9%;吞吐率分别提高了21.6%和16.8%。
    • 许威; 张霞
    • 摘要: 功耗是片上网络(NoC)主要限制因素,链路状态的选择性开/关切换算法可降低电路级和系统级的链路功耗,这些算法大多集中于一个简单的静态阈值触发机制,该机制决定了是否应该打开或关闭链路;为解决上述触发机制存在诸多限制,提出了一种针对NoC的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tral network)作为动态链路功耗管理方法,该方法基于对系统状态的有监督在线学习,通过使用小型可扩展的神经网络来关闭和打开链路,从而提高预测能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利用了非常低的硬件资源,并且可以集成在大型网状和环面NoC中;通过对不同网络拓扑上各种综合流量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与静态阈值计算相比,该方法在较低的硬件支出下可以节省功耗;可为解决链路管理NoC中的功耗问题提供思路。
    • 蒋海雁
    • 摘要: 本文通过观察基于不同注入率下数据微片的延迟表现对拥有不同容量存储设备的片上网络路由器进行了性能分析。基于并行应用的仿真也揭示了存储设备容量及路由器延迟与能耗之间的关联。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针对片上网络路由器中存储设备容量的优化选择方案及片上网络路由器的结构改进方案。
    • 刘元旭; 张方正; 王永昶; 王宝生
    • 摘要: 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在计算机视觉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DNN任务具有访存密集的特点,对于基于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NoC)架构的多核DNN处理器,当前的内存访问指令(load-store指令)的数据宽度的访存效率较低。为了提高DNN处理器的访存效率,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片上网络架构的多核DNN处理器load-store指令数据宽度的混合策略。该策略混合使用一组长度不等但固定的访存指令数据宽度。基于LeNet5和AlexNet训练任务的实验表明,采用混合访存数据宽度策略比在采用传统定长访存数据宽度下的访存延时平均降低15.87%和11.90%。
    • 李悦瑶; 胡海洋; 王奇; 安鑫; 李建华
    • 摘要: 片上网络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和并行性,能够应对多核处理器的各种通信需求。路由算法对片上网络的性能和效率有较大的影响。网络流量不均衡可导致拥塞和热点,严重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当前学界已提出了本地感知、区域感知和全局感知的自适应路由算法来缓解拥塞问题。然而,这些算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近视、非全局最优、开销高。本文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中sarsa奖惩机制思想的路由算法,简称TCRA。TCRA针对Mesh网络中无死锁的路由限制来确定每一跳的可选输出端口,并基于sarsa模型进行非最短路由的策略选择和拥塞值更新。此外,TCRA中还引入了基于延迟的阈值更新机制,通过增加一些阈值的限制来动态调整拥塞值,从而平衡网络中的流量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区域感知路由算法相比,TCRA能够将网络延迟平均减少30%,并降低13%的功耗。与传统的基于强化学习的路由算法相比,TCRA也能够平均降低20%的延迟,并具有较低的路由器面积开销。
    • 张培雯; 于宗光; 陈振娇; 徐新宇
    • 摘要: 针对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NoC)中由于通信量增大而出现的拥塞问题,提出了一种加权轮询仲裁策略。对在传输方向上剩余跳数较少且其端口负载量较大的报文请求赋予较高的权重值,权重值高的请求优先传输,其占用的网络资源得以尽快释放,减少网络中总的报文数目,缓解网络拥塞。同时,采用具有容错功能的自适应路由算法,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算法执行方案。介绍了NoC路由器关键模块的设计,给出相应的仿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网络通信量较大时,本文路由方案在平均包延时性能方面相较于采用普通轮询仲裁路由具有明显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