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灵武长枣

灵武长枣

灵武长枣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2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2076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北方园艺、中国果业信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现代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暨果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交流会、智能农业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暨2018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学术年会等;灵武长枣的相关文献由65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喜宏、曹兵、李占文等。

灵武长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2 占比:0.9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2076 占比:99.05%

总计:42480篇

灵武长枣—发文趋势图

灵武长枣

-研究学者

  • 李喜宏
  • 曹兵
  • 李占文
  • 万仲武
  • 宋丽华
  • 章英才
  • 朱刚
  • 喻菊芳
  • 魏卫东
  • 张宇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雅茹; 马亚平; 陈丽华; 赵思明; 宋丽华
    • 摘要: 【目的】探究气温升高与干旱环境对灵武长枣花青苷代谢的影响,揭示气候变化对枣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方法】以白熟期、半红脆熟期、全红脆熟期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设置大气温度与干旱交互处理试验。大气温度设置自然大气温度(T1)和升高大气温度[T2,T2=T1+(2.0±0.5°C)]两个水平,干旱设置正常土壤水分[D1,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MFC)的70%~75%]、中度干旱(D2,50%~55%MFC)和重度干旱(D3,30%~35%MFC)三个水平。测定灵武长枣果皮花青苷含量,并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关联分析挖掘关键调控基因。【结果】气温升高有利于花青苷积累,干旱不利于其积累,气温升高协同干旱使果皮花青苷含量降低4.28%~12.33%。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29.66 Gb Clean Data,果实全红脆熟期T2D1处理下获得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为6599个,其中6278个经MAPMAN注释到总代谢通路中,类黄酮代谢中注释8个基因。差异基因与代谢物经KEGG富集分析分别筛选到8个类黄酮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及7个相关代谢物。基因ZjCHS、ZjDFR、ZjANS、ZjCFI在气温升高和干旱处理下,在花青苷代谢物的转化合成中显著上调,在T1D3处理下促进了山柰酚、槲皮素、飞燕草色素的积累;在T2D1处理下促进了儿茶素、槲皮素、飞燕草色素、圣草酚、天竺葵色素、表儿茶素、山柰酚的积累,而在T2D3处理下降低。荧光定量分析表明,关键调控基因在不同处理中上调,与转录组中表达趋势一致。【结论】基因ZjCHS、ZjDFR、ZjANS、ZjCFI在气温升高与干旱协同处理下灵武长枣果皮花青苷合成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初步揭示了灵武长枣呈红色的生物学基础。
    • 李元景; 曹兵; 宋丽华; 马冲
    • 摘要: 以种植在宁夏大学实验农场的7年生灵武长枣为材料,从植株的不同冠层采集成熟期的果实,测定上、中、下3个冠层果实的纵横径、果型指数、单果质量、不同冠层果实数、产量等指标,分析灵武长枣果实大小和形态差异,探究其果实外观性状指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果实的纵横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均呈现正态分布,试验地果实纵径20~62 mm,平均42.1 mm,变异系数为14.6%;横径15~40 mm,平均24.6 mm,变异系数为16.4%;果形指数1.1~2.21,平均1.75,变异系数为9.3%;单果质量4.4~33.3 g,平均为14.1 g,变异系数为34.5%;不同冠层间的果实产量和外观性状指标无显著差异;果实外观性状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杨静慧; 邱雪; 张海红; 郝慧慧
    • 摘要: 为了解析贮藏过程中鲜食灵武长枣硬度变化的微观机理,该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长枣细胞壁多糖纳米结构的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降解酶活性、水分含量与果实硬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前8 d为果实快速软化期,液泡水水分含量A_(23)与硬度同步降低(P<0.05)。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纤维素酶等细胞壁降解酶均参与了长枣果实软化过程。其中β-Gal对果实硬度下降起促进作用,贡献率为0.2729。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螯合性果胶中的长链结构和聚集体逐渐降解,短链(15.625、19.531、23.438、31.252 nm)出现的次数及频率均有所增加,其对硬度的贡献率为0.4780。该研究为灵武长枣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 李燕; 刘贵珊; 李月; 陈亚鹏; 康宁波
    • 摘要: 针对灵武长枣贮藏期间易出现品质劣变等问题,该文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acidic electrolyzed oxidizing water,AEW)结合气调包装技术(modified atmospheres packaging,MAP)处理长枣,在(1±1)°C下贮藏,分析贮藏期间气体变化、呼吸强度、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AEW结合MAP的复合保鲜技术可有效抑制长枣呼吸,延缓长枣贮藏期间失重率以及TSS、TA和硬度的下降,抑制POD和PPO的活性,同时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和贮藏品质,保鲜效果大于两者单独处理。该研究表明,AEW结合MAP复合保鲜技术可有效保持长枣贮藏品质,延缓果实衰老,提高商品价值。
    • 张磊; 万仲武; 李娜; 杨洋; 马国飞; 徐蕊; 胡宏远; 尚艳
    • 摘要: 以盆栽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利用保鲜冷库在2°C条件下对盆栽灵武长枣进行冷藏,强制其休眠,将经过20~65 d共10个冷藏时间处理的盆栽灵武长枣移至日光温室升温催芽,通过分析不同冷藏时段下盆栽灵武长枣的萌芽率,确定其需冷量。研究结果显示,在0~7.2°C范围内,随着冷藏时间增加,盆栽灵武长枣的萌芽率也在增加,萌芽率与冷藏时间呈对数关系,若设定最终萌芽率达到70%~80%时的低温累积量已满足打破休眠所需,则依据≤7.2°C模型和0~7.2°C模型估算的盆栽灵武长枣需冷量为1214~1403 h,平均为1309 h。根据研究结果,大泉林场设施园艺基地于2020—2021年度开展了1个温棚的试产,初步达到预期效果:经2020年7—9月的冷藏-升温处理,于2021年2月上旬盆栽灵武长枣陆续成熟。
    • 刘慧; 刘杰超; 张春岭; 张静林; 张光弟; 方海田; 焦中高
    • 摘要: 【目的】明确采后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灵武长枣果肉硬度和褐变度的调控机制及其主要作用因子。【方法】通过比较不同1-MCP处理灵武长枣的果实硬度、褐变度及细胞壁果胶、总酚、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等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利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指标对硬度和褐变度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1-MCP处理结合低温贮藏条件抑制了灵武长枣采后果实褐变度的增加和硬度的降低,在贮藏15~22 d维持了较高的蔗糖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减缓了螯合性果胶的增加,在贮藏后期维持较高的蔗糖含量和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清除力。可溶性糖含量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灵武长枣硬度和褐变度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或负向效应。【结论】1-MCP结合低温延缓了灵武长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减缓了果肉软化和褐变,维持较好的贮藏品质。
    • 王娟; 张海红; 马晓艳; 高坤; 王通
    • 摘要: 目的:研究鲜食灵武长枣在贮藏期间的活性氧代谢和水分迁移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灵武长枣在常温(25°C)和4°C贮藏过程中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硬度,同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灵武长枣组织中水分迁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H_(2)O_(2)、MDA的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常温贮藏的鲜枣变化速率较4°C变化更加显著(P<0.05);两种贮藏条件下鲜枣的相对电导率分别在第8天和第12天后迅速增加,此时鲜枣组织膜结构被破坏,H_(2)O_(2)和MDA大量积累;由水分迁移及不同水分的弛豫面积分析可知,随着贮藏期延长,贮藏过程中各个状态的水分子相互转化,两种贮藏条件下各阶段总弛豫面积A_(2)和自由水弛豫面积A_(23)变化趋势较一致,整体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不易流动水弛豫面积A_(22)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常温和4°C贮藏的鲜枣结合水弛豫面积A_(21)分别呈下降和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论:4°C贮藏的鲜枣水分流失较常温缓慢(P<0.05);硬度随贮藏期延长呈下降趋势,常温贮藏的鲜枣质构品质显著低于4°C贮藏的鲜枣(P<0.05);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与A_(21)、MDA含量、A_(23)和相对电导率是影响鲜枣果实硬度的4个主要指标,与硬度显著相关。该研究可为鲜食灵武长枣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 陈改莲; 张丽颖; 柳康乐; 乔长晟; 万仲武; 宋丽华
    • 摘要: 为探明γ-聚谷氨酸(γ-PGA)不同施用方式对‘灵武长枣’生长的综合影响,以宁夏灵武市千亩果业设施基地大棚的2年生盆栽‘灵武长枣’幼树为试验对象,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γ-PGA对‘灵武长枣’进行叶面喷施和灌根处理,通过测定‘灵武长枣’新梢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了灌根和叶面喷施2种处理下不同浓度梯度的γ-PGA对‘灵武长枣’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根处理下,200 mg·L^(-1)PGA对‘灵武长枣’新梢长、新梢粗、叶面积、叶绿素的含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叶面喷施处理下,300 mg·L^(-1)PGA对‘灵武长枣’新梢长、枣吊长、枣吊粗、叶面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200 mg·L^(-1)PGA对‘灵武长枣’新梢粗起抑制作用;灌根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PGA后均对叶片厚度无显著影响。综上,2种施肥方式下,合理的PGA浓度均能促进‘灵武长枣’幼苗的生长,其中灌根处理下PGA的最适浓度为200 mg·L^(-1),叶面喷施处理下PGA的最适浓度为300 mg·L^(-1)。因此,在宁夏地区长枣幼树实际栽培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使用2种施肥方式。
    • 王静; 章英才; 陶珊珊
    • 摘要: 目的:为探讨灵武长枣果实AGPs糖蛋白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4个时期灵武长枣果实为实验材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果实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灵武长枣果实AGPs在品质调控方面的功能奠定基础。结果:(1)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在4个时期果实的外果皮及相邻的内部数层排列紧密的中果皮小细胞细胞壁和细胞内部均有分布。(2)除了空腔之外,内部的中果皮大型卵圆形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内在膨大前期均有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分布,而快速膨大期、着色期和完熟期果实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均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上,大部分细胞内部无分布;随着果实发育成熟,空腔数量增多,中果皮薄壁细胞间隙拉大排列更加松散,出现细胞破裂,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分布逐渐减少。(3)4个时期果实维管束中维管束鞘、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所有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内部都分布有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维管束数量和大小随果实发育及体积的进一步增大逐渐减少,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分布逐渐减少。结论:JIM13和JIM8为灵武长枣果实免疫组织化学的良好抗体,各时期果实的不同组织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强弱存在一定的差异;AGPs参与了灵武长枣果实维管束发育过程的形态建成、细胞的分裂和体积的增大,为果实发育提供营养支持及保护。
    • 郝慧慧; 邱雪; 张海红; 杨静慧
    • 摘要: 研究灵武长枣在4°C贮藏25 d过程中,硬度等宏观参数以及细胞壁组分含量及细胞壁结构的变化。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细胞壁果胶多糖中二级结构变化对果胶组分及细胞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贮藏25 d内,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硬度不断下降,到贮藏末期硬度为贮藏初期的84.7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倒V”趋势,贮藏第7天含量达到最高值(27.07%)。提取的果胶组分中,水溶性果胶含量不断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果胶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8,-0.8862。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胶酯化度降低,果胶中吡喃糖苷键的波峰发生偏移,该变化与枣果软化有关。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长枣细胞壁结构随贮藏期间的延长,从紧密的蜂窝状结构到松散的有空隙结构,这与果胶组分中水溶性果胶的生成密切相关,这一改变导致枣果硬度下降,表现为枣果发生软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