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激光辐照

激光辐照

激光辐照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809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2篇、会议论文81篇、专利文献227901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激光生物学报、光学精密工程、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北京力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等;激光辐照的相关文献由1595位作者贡献,包括田中幸一郎、蒋毅坚、黄虎等。

激光辐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2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8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27901 占比:99.75%

总计:228464篇

激光辐照—发文趋势图

激光辐照

-研究学者

  • 田中幸一郎
  • 蒋毅坚
  • 黄虎
  • 钱永峰
  • 洪婧
  • 龙连春
  • 任亚涛
  • 王超
  • 阮立明
  • 齐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辰光; 孙瑜; 岳海涛; 李强; 何顺之; 张寅
    • 摘要: 分析了激光辐照热裂破岩工艺参数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提高激光辐照热裂破岩效率。开展了激光辐照热裂破岩正交实验研究,分析了激光功率、辐照时间及辐照距离对激光辐照热裂破岩温度变化及岩石形貌损伤的影响规律,基于X-ray diffraction(XRD)物相图谱分析了激光辐照热裂破岩后岩石不同区域物相成分及含量,探讨了激光功率、辐照时间及辐照距离对激光辐照区物相含量变化的影响趋势,研究了激光功率、辐照时间及辐照距离对岩石强度的弱化程度。研究表明:随着激光功率和辐照时间增加及辐照距离减小,岩石反应区温度变大,热裂纹生成数量增多且裂纹深度变大,岩石热破碎反应增强;激光高温辐照后岩样所含高脆性、低强度、低导热率和低热膨胀系数的石英和钙长石含量占比增加,且随着激光功率和辐照时间增加及辐照距离减小,岩样烧灼孔内所含石英和钙长石成分增多;激光辐照后岩样烧灼孔内冷凝沉积物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钠长石,且冷凝沉积物中部分晶体在激光辐照作用下转变为非晶体结构;激光辐照时间对岩石强度弱化程度影响最大,激光辐照距离次之,而激光功率对岩石强度弱化程度影响最小;随着激光功率和辐照时间增加及辐照距离减小,岩石抗压强度由83.89 MPa显著降低至36.13 MPa,岩石轴向挤压形变量变大,挤压破碎效果增强,岩石强度弱化程度变大。结果表明,激光辐照岩石可以有效降低岩石强度,提高激光辐照热裂破岩效率。
    • 韩永超; 韦成华; 张冉; 王家伟; 吕玉伟
    • 摘要: 针对激光与机械载荷联合作用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增强复合材料(CFRC)层合板失效时间的预测需求,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密度(70~210 W/cm^(2))、不同预应力水平(拉伸强度的50%和70%)、不同光斑尺寸(拉伸试件宽度的70%和100%)下2 mm厚层合板的失效机理,获取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断裂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预加载层合板失效机制为迎光面环氧树脂基底材料热解、纤维氧化断裂,背光面剩余结构偏脆性断裂;在预应力一定条件下,试件断裂时间与辐照激光功率密度成指数规律;预应力水平对断裂时间影响显著。
    • 冯茂林; 谭勇
    • 摘要: 本文采用偏振光谱视频成像的在线检测识别方法,结合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探测原理和数学模型,研究偏振光谱成像主动探测复合环氧树脂在激光辐照下的损伤演化过程。依据斯托克斯(Stokes)矢量分析法,分析复合环氧树脂表面随激光脉冲数目和脉冲能量增加所引起的损伤变化规律。
    • 李晨昂; 王頔; 魏智; 金光勇
    • 摘要: 针对毫秒脉冲激光辐照硅基四象限探测器(Quadrant Photoelectric Detectors,QPD)单一象限输出电流的规律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并进行了不同条件下输出电流的模拟仿真研究,开展了毫秒脉冲激光辐照硅基QPD探测器单一象限输出电流的实验研究。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激光辐照硅基QPD探测器单一象限时,激光辐照象限在激光辐照结束后出现了电流震荡现象,形成第二峰值,且可以观察到输出电流第二峰值和电流恢复时间随着激光能量密度增大而增大。
    • 张宇; 白春玉; 惠旭龙
    • 摘要: 高能激光武器作为未来飞行器面临的新型毁伤源,研究典型航空材料在激光辐照下的损伤特性,为飞行器激光毁伤评估和抗激光设计提供基础。本文基于典型金属材料激光辐照理论和激光辐照试验,分析了LY12-CZ铝合金激光辐照损伤过程,并系统性研究了激光光斑大小、激光功率密度以及靶板厚度对激光辐照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靶板在激光辐照下,刚开始处于加热、熔化阶段,表面逐渐出现鼓包现象,形成类似于水滴状的变形;随着温度上升,在重力作用影响下,在鼓包上端处开始形成击穿小孔,形成冒烟、飞溅等现象,之后小孔沿鼓包的上边缘迅速扩大,形成肉眼可见的穿孔。激光光斑越大,靶板的穿透时间越短,且靶板穿透时间与激光功率密度负相关,但与靶板厚度的平方正相关。
    • 张竞文; 毕娟
    • 摘要: 激光致反射镜热变形引起光束质量下降是强激光系统优化设计的关注热点.为了在不同反射膜和不同基底的多种材质组合中筛选出热变形最小的情况,对反射镜热变形特性开展了理论分析,讨论了激光参数的影响.首先模拟了不同反射镜的温升和热变形,发现温升和热变形的最大位置始终位于被激光辐照镜面上;然后筛选出热变形最小的镜体组合是镀Ag膜的硅基底反射镜,并且随着入射激光波长的增大,反射镜温升变小,热变形量也减小;激光功率越小,反射镜的温升越低,热变形量越小;激光光斑半径越大,最大热变形量越小.研究结果可以为反射镜的优化设计,以及反射镜的激光损伤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 乔凯; 高超; 高秀娟; 尚卫东; 赵思思; 韩潇; 张蕾
    • 摘要: 针对光学遥感器激光防护任务需求,文章分析了激光对光学遥感卫星的光学部件、光电探测器件、电子学部组件的辐照效应,结合地基、天基激光武器对卫星的作战场景和模式,梳理了激光武器对卫星光学遥感器不同程度的打击效能及相应的阈值.文章对自适应激光限幅防护和快速响应快门防护技术、对防护的原理、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对应用配置和防护效能进行了分析;对激光威胁及防护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 王彦斌; 张德锋; 周旋风; 肖文健; 任广森
    • 摘要: 采用1064 nm激光辐照可见光面阵CCD时,在其光敏面上观察到了规则点阵,相邻格点的间距约为99.38μm.改变激光的入射参数发现,规则点阵的产生与激光的入射能量、束散角和入射角无关,而与激光的波长有关,532,632,670和780 nm激光辐照时均没有观察到规则点阵的出现.更换不同型号的CCD,像元尺寸由3.75μm增大为5.6μm,相邻格点的间距却由99.38μm减小为63.84μm.改变前置光学系统的F数、焦距和光路结构,相邻格点的间距均保持不变.通过采用高分辨率的折返镜头开展实验,发现点阵中的每个格点与CCD光敏面上的像元一一对应,并且实验测得的格点间距与衍射效应计算的格点间距最大偏差仅为1.18μm,证明了规则点阵是由于CCD光敏面的二维光栅衍射效应引起的.
    • 朱建强; 邓勇跃; 李来华
    • 摘要: 探究金属材料加工及表面处理领域中皮秒与飞秒激光的应用情况,本文选择金、铜、铬三种金属为研究对象,在有限元软件的协助下,以热传导双温方程为始发点,观察并探究脉冲宽度有差异的激光作用在金属材料时的热产生与热积累情况,在理论层面上确定了激光参数有差异时被加工金属表面的电子与晶格温度各自的分布规律,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激光的脉冲宽度是影响金属材料电子温度的峰值高低及电子晶格耦合的时间长短,当激光脉冲宽度>10ps,可以采用单温与双温模型阐述激光作用在材料的热效应;当激光脉冲宽度≤10ps时,需利用双温模型去阐述金属材料的热效应.
    • 汪庆桃; 钱秋冬; 李霄; 王崇旭
    • 摘要: 采取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光辐照45#钢板的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基于连续光纤激光发射系统,开展钢板的激光辐照实验,得到温度场分布及靶板的烧蚀穿孔特性;基于ANSYS建立靶板有限元模型,模拟激光辐照下靶板的热响应过程,得到了靶板厚度、激光功率和光斑直径等因素对靶板温度分布及靶板穿孔特性的影响规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