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5460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商洛学院学报、滁州学院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相关文献由37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永兵、卓志清、吴喆滢等。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5460 占比:99.91%

总计:95542篇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发文趋势图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研究学者

  • 刘永兵
  • 卓志清
  • 吴喆滢
  • 周军
  • 周慧
  • 李纯厚
  • 杨宇晟
  • 杨雪
  • 林彩
  • 林智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小容; 李金辉; 何映; 秦小波; 王艺; 吴东云; 张泽敏
    • 摘要: 为了解六盘水市水城河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对水城河底泥中Cd、Cu、Ni、Pb、Co、Cr、Mn、Zn八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城河底泥中八种重金属的含量顺序为:Mn>Zn>Pb>Cr>Ni>Cu>Co>Cd;I_(geo)结果表明,污染元素有Cd、Zn、Pb,其中Cd的污染程度最高,为中度污染,Zn的污染次之,Pb的污染为第三,Cu、Co、Ni、Mn、Cr无污染;RI结果表明,E_(r)^(Cd)的潜在危害指数高于其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中等级别;水城河上游至下游底泥生态风险呈上升趋势。
    • 陆志华; 蔡梅; 王元元; 钱旭; 潘明祥
    • 摘要: 近年来太湖底泥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为了解太湖沿岸区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基于2018年太湖全湖污染底泥勘察项目中重金属监测数据,对梅梁湖、竺山湖、西部沿岸区、南部沿岸区、东太湖、贡湖6个太湖沿岸湖区浅层(0~30 cm深度区间)底泥中Hg、Cd、As、Pb、Cu、Zn、Cr、Ni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及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对底泥重金属来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沿岸区浅层底泥中重金属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竺山湖、西部沿岸区、贡湖、梅梁湖等湖区重金属含量较高,南部沿岸区、东太湖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各个湖区的Cd、Pb、Cu、Zn、Ni含量,竺山湖的Hg、As、Cr含量,贡湖的As、Cr含量,南部沿岸区的As含量以及梅梁湖的Cr含量均高于背景值;0~30 cm不同深度区间内底泥重金属含量越往表层相对越高.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0~30 cm深度区间内底泥重金属严重污染区域(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30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岸区中部(茭渎港至乌溪港近岸侧)、竺山湖北部、贡湖北部(望虞河入河口附近),面积分别为104.54、10.80、6.89 km^(2),合计约122.23 km^(2);Cd和Hg是主要的重金属生态风险贡献因子、且毒性较强,西部沿岸区、贡湖主要表现为Cd污染,竺山湖主要表现为Cd、Hg复合污染,且西部沿岸区的Cd污染最为严重.重金属源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沿岸区浅层底泥中Zn、Cu、Cr、Ni、Hg、Pb、As具有相似的来源,可能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Cd可能主要来自于农业污染.研究结果可为太湖底泥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一定参考和基础数据支撑.
    • 都小荷; 唐浩楠; 黄文澜; 杨志强; 张勇
    • 摘要: [目的]分析淮北平原麦地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为其污染防治和保障人群健康提供相应的科学支持。[方法]采用四分法在淮北平原麦地采集土壤样品,测定重金属元素Pb、Cd、Cr、Zn、Cu和As的含量,运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估。[结果]重金属Pb、Cd、Cr、Zn、Cu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11、1.13、94.67、80.31、32.71和6.11 mg/kg。污染负荷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土壤中As为无污染,Pb、Cr和Cu处于轻度污染,Cd为重度污染;Zn经污染负荷指数法计算为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计算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Zn、Cr、As、Cu属于低风险,Pb为中等风险,Cd为很强风险。[结论]Cd是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也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 侯永侠; 江宇; 丁睿尧; 魏建兵; 李玉双; 宋雪英; 赵晓旭
    • 摘要: 测定了沈阳市15座污水处理厂污泥中8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对污泥中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3种评价方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沈阳市政污泥中重金属质量分数较高,Cr、As、Hg、Ni、Zn平均质量分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金属Cd、Cr、Cu、Zn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表明这4种重金属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主成分1~3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793%,能够反映原始指标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3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均显示Hg为污染程度最高因子,但不同评价方法的分析结果略有差异。内梅罗指数评价法表明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主要分为3个等级,其中13%的采样点污泥污染程度为轻污染,47%的采样点污泥污染程度为警戒级,40%的采样点污泥污染程度为安全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表明生态风险程度分为重度和严重2个等级,其中53%的采样点生态风险程度为重度,47%的采样点生态风险程度为严重;地累积指数法表明Hg在80%的采样点污染程度为偏重污染和中度污染,在20%的采样点污染程度为偏中度污染,其他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程度较低。
    • 李航; 谭科艳; 张隆隆; 袁欣; 朱晓华; 王玉; 蔡敬怡
    • 摘要: 张家口北部坝上草原地区属于典型的半干旱草原牧区,近年来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土地荒漠化加剧,草原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本研究依据张北县二台镇土地利用现状边界布设了136个土壤采样点,测定了土壤2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GIS空间插值(IDW)方法来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迁移富集与分异机理,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表层土壤9种重金属元素(Cd、Hg、Mn、Cr、Cu、Pb、Zn、Ni和As)污染程度、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9种重金属元素土壤环境质量单指标等级评价以一等、低风险土壤为主。根据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Hg、Pb受人类活动及成土母质控制,其余7种元素均受成土母质的控制。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9种重金属元素除Hg以外地累积指数均小于0,总体为无污染等级,Hg为中污染等级。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结果显示Hg和Cd为潜在危害元素,其中Hg整体达到很强生态危害程度,Cd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其他元素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重金属综合生态危害指数(RI)表明在研究区七间窑村—哈拉勿素村以西地区为中等生态危害风险区,其余地区为轻微生态危害风险区。
    • 石磊
    • 摘要: 利用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淀山湖沉积物中铜、铅、锌、镉、铬、镍、砷、汞等8种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淀山湖重金属整体污染程度较低,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为上游来水,湖区北部入湖河口区域的12#点位铜、锌、镍的地累计指数Igeo值均最高,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全湖单个重金属生态风险系数均处于低风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也处于低风险等级,而入湖河口的12#点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最大,接近中风险标准限制,潜在风险最高.
    • 杨仲玮; 王剑峰
    • 摘要: 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兰州新区部分农用地土壤中铜、铅、锌、镉、铬、镍、汞、砷等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0个农用地地块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所有被调查地块中铜、铅、锌、铬、镍、砷6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均小于40,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镉、汞2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介于40与80之间,属于中等生态风险.被调查农用地地块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总体呈现轻微生态风险,其中汞和镉元素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6.1%和31.9%,需要引起充分关注.
    • 历军; 赵伟强; 俞龙生; 孙斌斌
    • 摘要: 为了解某新设水源保护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32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镉、砷、锌、铅、铜、汞、镍、铬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镉存在土壤污染风险,其余7种重金属达标.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镉处于轻度~极强度污染状态,其余7种重金属处于中等污染状态.镉生态危害极强,汞生态危害很强,其余6种重金属处于低生态风险等级.镉、汞生态风险高,需加以控制.
    • 李秋燕; 魏明辉; 戴慧敏; 贺鹏飞; 刘凯
    • 摘要: 以锦州市为研究区,分析8种土壤重金属As、Cd、Hg、Cr、Cu、Pb、Zn、Ni的污染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确定锦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锦州市土壤重金属Cd和Cr含量高于全国土壤及辽宁省土壤背景值,Cu、Hg、Ni和Pb含量高于辽宁省土壤背景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Cd为中度污染,Hg、Pb、Cr、Ni和Cu为轻度污染.经地累积指数法评价,Cd为轻中度污染,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2.25,为中度污染等级.研究区综合潜在风险指数平均值为157.34,处于中等生态风险,造成局部地区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的重金属为Cd和Hg.
    • 陈立志; 余小小; 马丽娟; 罗飞杭
    • 摘要: 2018年3月,研究人员对滇中某坡耕地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检测,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该坡耕地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铅污染情况最严重,最大超标达123.99倍,平均超标达38.30倍.经ArcGIS绘图,研究发现,铅对很强、较强、中度和轻度等4个RI风险等级区域的贡献率分别为89.61%、84.72%、73.96%、47.31%,远大于其他重金属元素的贡献率.铅是该坡耕地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