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潜在不适当用药

潜在不适当用药

潜在不适当用药的相关文献在201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0204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海峡药学、药学与临床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2018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潜在不适当用药的相关文献由47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鹏、侯凯旋、王育琴等。

潜在不适当用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0.6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0204 占比:99.29%

总计:20349篇

潜在不适当用药—发文趋势图

潜在不适当用药

-研究学者

  • 王鹏
  • 侯凯旋
  • 王育琴
  • 邢晓璇
  • 闫素英
  • 刘琛
  • 徐珽
  • 李影影
  • 沈芊
  • 王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思蒙; 张晨; 孙雪; 王丽娜
    • 摘要: 老年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病并需要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改变的背景下,易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情况。老年人PIM的发生率较高,PIM可增加老年人衰弱、跌倒、认知功能衰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但目前我国对老年人PIM的研究较为薄弱,且在基层医疗环境下老年人PIM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缺乏规范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人PIM的现状、筛查与评估工具及应对模式进行综述,旨在为减少PIM对老年人造成的危害、规范药品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 庞洋; 孙金钥; 孟丹丹; 董海燕; 王淼; 谢宁; 康天虹; 党艺
    • 摘要: 目的使用Beers标准(2019版)对某院门急诊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为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抽取某院2020年第四季度门急诊处方,对6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Beers标准(2019版)为评判依据,评价老年患者PIM情况。结果共收集该院2020年第四季度门急诊老年患者处方66 884张。根据Beers标准(2019版),老年人PIM共6 330例(9.46%),排名前3的依次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3 755例)、胃肠道系统用药(1 057例)、内分泌系统用药(884例);老年人慎用的PIM 2 156例,药物-疾病或药物-综合症相互作用的PIM 63例。结论该院门急诊老年患者用药存在一定的PIM风险,建议重视老年患者PIM,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内分泌系统药物的使用,以减少或避免PIM对老年患者的损害。
    • 廖雅慧; 郎驿天; 林燕; 刘晓琰
    • 摘要: 目的比较5种常用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判断标准,为临床选择适宜的老年人PIM评价工具提供参考。方法从适用年龄及内容、量表特征方面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常用的5种老年人PIM判断标准,即Beer’s标准、STOPP/START v2标准、ACOVE 3标准、PIM-Check标准以及“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中国标准)。结果5种标准在量表特征方面既有重叠又有所侧重。在各研究中,依据的标准不同,PIM的发生率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以及抗凝药是各标准出现最高频的老年人PIM涉及药物。结论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充分考量治疗效益与风险,合理选择和联用5种PIM判断标准、对我国的PIM判断标准进行必要的补充,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和药师对老年患者治疗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李寅; 许晓乐; 孟佳佳; 窦志华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已出院≧65周岁患者病历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长、用药信息等,参照2019版Beers标准将患者分为PIM组和非PIM组,并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PIM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17份病例纳入分析,其中285例(68.3%)使用了至少一种涉及标准的PIM。主要PIM种类为质子泵抑制剂、第一代抗组胺药以及苯二氮[艹卓]类药。经回归分析,高龄、患病种数、西药数量及使用中成药是发生PIM的潜在风险因素。结论我院老年人暴露于PIM的风险较高,应采取进一步措施降低老年患者PIM率。
    • 刘昀; 古美玲; 庄淑丽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精神疾病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现状。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3月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诊断、用药情况等资料,依据2017年版《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分析处方PIM情况。结果125例研究对象中,平均年龄(73.31±7.87)岁,平均用药(6.62±2.68)种。101例(80.80%)患者存在140项PIM,81例(64.80%)患者使用了A级警示药物共103项,33例(40.74%)患者使用了B级警示药物共37项;高风险药物39项(27.86%),低风险药物101项(72.14%);PIM发生率排名前3位的药物是奥氮平、利培酮、劳拉西泮;12例患者存在4项与疾病状态相关的PIM。结论该院PIM发生率偏高,医生和药师应加大力度降低PIM比例,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 樊鹏利; 刘银萍; 洪雪姣; 赵淑娟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为呼吸专科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呼吸内科老年COPD住院患者128例,以《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和Beers标准(2019年版)为评价依据进行评价,总结患者PIM情况。结果:128例老年COPD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74.51±7.11)岁;平均患病(5.27±4.93)种;平均用药(9.25±4.09)种。依据《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检出43例(33.59%)患者存在PIM,共计66例次;依据Beers标准(2019年版),检出35例(27.34%)患者存在PIM,共计64例次。结论:2种标准在识别老年COPD患者PIM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联合应用2种标准,以检出更多PIM,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赵菲菲; 李满; 杨楠; 毛利紧; 陈敬霞; 郭峰
    • 摘要: 目的:分析某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为老年住院患者合理用药指导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9版Beers标准为评价依据,对某院2020年11—12月所有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PIM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查阅病历并结合疾病指南共识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患者22609例,18324例(81.05%)患者存在PIM问题。结论:老年住院患者PIM发生率较高。医院应当采取相当措施,降低PIM的发生率,保证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 胡伟
    • 摘要: 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探讨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点。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心内科收治的年龄≥70岁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PIM和疾病状态下PIM的统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M的影响因素。结果150例患者中存在PIM患者共123例(82.00%),涉及A级警示药物12种323例次,B级警示药物13种65例次,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疾病状态下PIM情况较为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罹患疾病数和用药品种数是老年患者PI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诊断≥5种时,PIM风险达5.393倍(95%CI:1.303~22.328);用药品种14~19种时,风险比为6.716(95%CI:1.517~29.728),用药品种≥20种,风险比为26.727(95%CI:6.637~107.625)。结论罹患疾病数和用药品种数是老年人PIM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药师可提供药学监护和实验室技术支持,保障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 王思蒙; 马立安; 张军伟; 周丽梅; 徐媛媛; 张颖; 王晨瑜; 王丽娜
    • 摘要: 背景社区轻度认知障碍(MCI)者的衰弱发生率较高,且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较为常见,PIM是否参与MCI人群的衰弱发生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PIM对社区老年MCI者衰弱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3—7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合肥市包河区抽取老年MCI者23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指标及躯体功能状况,采用衰弱综合评估工具(CFAI)评估受试者的衰弱情况,采用《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评估受试者的PIM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IM涉及药物数量和类别对老年MCI者衰弱的影响。结果老年MCI者的衰弱发生率为59.1%(136/230),PIM发生率为59.1%(136/230),衰弱老年MCI者的PIM发生率高于非衰弱者〔80.9%(110/136)比27.7%(26/9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M涉及药物数量为1种和≥2种者的衰弱发生风险分别是无PIM者的4.591倍〔95%CI为(1.903,11.076)〕和8.859倍〔95%CI为(2.589,30.321)〕;有神经系统类PIM者的衰弱发生风险是无该类PIM者的5.310倍〔95%CI为(1.011,27.877)〕,有心血管系统类PIM者的衰弱发生风险是无该类PIM者的3.108倍〔95%CI为(1.173,8.241)〕。结论老年MCI者的衰弱发生率和PIM发生率均较高,PIM对衰弱有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应加强老年MCI者衰弱的筛查及衰弱药源性归因的识别,积极推进社区药物审查及药物管理,以减少MCI人群PIM情况的发生,从而降低其衰弱发生、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 李寅; 许晓乐; 孟佳佳; 窦志华
    • 摘要: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干预服务对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设计,以2021年6月起连续入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2个诊疗小组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2个诊疗小组各选取前4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设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诊疗护理服务;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由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干预服务,临床药师发现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并提出用药方案优化建议。以《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美国老年医学会Beers标准(2019年版)》(以下简称“Beers标准”)和《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中国标准”)作为用药审查的参考工具。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药品适宜性指数(MAI)总分(主要评价指标)、PIM数量、用药数量及住院天数、住院期间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数量、临床药师用药方案优化建议数量、优化建议被临床医师采纳执行率。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MAI总分、基于Beers标准的PIM数量、基于中国标准的PIM数量、用药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基于中国标准的PIM数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患者的MAI总分、基于Beers标准的PIM数量、用药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入院时被记为“用药不适当”的药品占比(34.5%)显著高于出院时(19.5%)(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用药数量与入院用药数量的差值[3(1~4.8)]显著高于干预组患者[1(0~2.8)](P=0.012)。与入院时比较,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基于“有效性”维度、“疗程”维度被记为“用药不适当”的药品占比显著降低(P<0.05)。住院期间临床药师对干预组的用药情况共提出70条用药方案优化建议,其中39条建议被临床医师采纳执行,采纳执行率为55.7%。结论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干预服务能够改善以MAI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老年住院患者的整体用药合理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