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浪高

浪高

浪高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92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30081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人民论坛、税收征纳、文化月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分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2008年电力信息化高级论坛等;浪高的相关文献由501位作者贡献,包括曹越男、柳龙生、王慧等。

浪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0081 占比:99.93%

总计:330306篇

浪高—发文趋势图

浪高

-研究学者

  • 曹越男
  • 柳龙生
  • 王慧
  • 黄彬
  • 尹尽勇
  • 刘涛
  • 杨正龙
  • 聂高臻
  • 张增海
  • 吕爱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渠鸿宇; 尹尽勇; 王慧; 周冠博; 杨正龙
    • 摘要: 2021年冬季(2021年12月—2022年2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3波型分布。位势高度距平场显示,东亚中纬度地区处于正距平区,西伯利亚脊偏强,而东亚大槽较常年同期偏弱,冷空气活动偏少、强度偏强。我国近海出现了8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4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冷空气和台风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1次。我国近海未出现大范围的海雾过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个热带气旋,且均达到超强台风级,其中2122号台风“雷伊”是历史上12月在南海海域达到超强台风级的2个台风之一,也是历史上直接袭击南沙群岛的最强台风,还是影响南海最晚的超强台风。另外,全球其他海域共生成热带气旋14个。我国近海出现2.0 m以上大浪过程的天数有56 d,约占冬季总日数的62%。冬季,我国近海海域呈明显降温趋势,北部海域的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海域,冬季海面温度较常年整体偏高。
    • 聂高臻; 黄彬
    • 摘要: 2021年秋季(9—11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为:极涡整体呈单极型,中高纬环流呈5波型分布,欧亚地区西风带环流形势季节内调整大,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偏强,西伸明显。秋季我国近海大风过程主要由冷空气、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影响造成。在12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中,冷空气影响8次,温带气旋影响6次,台风影响4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9个台风,其中5个台风进入我国近海,在东西带状分布的副高影响下,近海台风主要活跃于南部海域;全球其他海域共命名热带气旋18个。我国出现2 m以上大浪过程的日数为74 d,约占总日数的81%,大浪过程与大风过程联系密切。秋季我国近海海面温度整体偏高,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北部海区和沿岸海域海面降温迅速,沿岸海面温度梯度加大,我国近海海域中,海面温度梯度最大的区域出现在东海。
    • 张增海; 刘涛; 尹尽勇; 郭乙莹; 张浩
    • 摘要: 2022年春季(3—5月)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形状狭长,极涡强度与历史同期相当。北半球中高纬度西风带呈4波型分布。3月,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及北部海域受西北气流控制;4月,东亚大槽加深,高压脊区较历史同期偏强;5月,中高纬环流调整为“两槽两脊”型。我国近海出现12次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4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温带气旋大风过程4次,冷空气与热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1次。近海共出现10次比较明显的海雾过程,其中3月4次,4月3次,5月3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2个热带气旋生成,接近常年同期平均值;全球其他海域有12个热带气旋生成,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少5.7个。近海浪高2.0 m以上的海浪过程有12次,总日数为44 d。春季各月我国近海海面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北方海域升温幅度大于南方海域。
    • 柳龙生; 王慧; 黄彬
    • 摘要: 2022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中高纬度西风带呈3波型分布,欧亚大陆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型。6月,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7—8月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伸,热带气旋开始活跃并影响我国近海。我国近海有18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过程大风有5次,5次由入海温带气旋造成,7次为雷暴大风,另外1次由冷空气过程引起。我国北方海域多海雾天气,出现5次明显的海雾过程,其中6月出现4次,7月出现1次。发生14次2.0 m以上的大浪过程,6月出现6次,7月出现4次,8月出现4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9个热带气旋命名,比多年平均偏少2.6个;其他各大洋共有11个命名热带气旋生成,分别为:北大西洋3个、东太平洋8个。
    • 孟思辰
    • 摘要: 航速油耗索赔作为航运公司在期租合同执行中经常发生的争议受到广泛关注.争议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气象导航机构所使用的天气数据与船舶日志数据不一致,气象导航机构对船舶实际航速、油耗的计算方法不被船东所接受,好天气的时长不足24小时等.关注度最高的,也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在合同中关于好天气因素的约定方面.基于常用合同条款和伦敦仲裁实例,专门分析好天气下浪高因素约定的问题.
    • 孙舒悦; 尹尽勇; 张增海; 柳龙生
    • 摘要: 2020年秋季(9—11月)大气环流特征表现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9—11月,欧亚大陆中高纬环流经向度不断加大,冷空气势力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历史平均偏强,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我国近海出现了19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6次,台风大风过程4次,入海气旋大风过程1次,冷空气与热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7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1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3个热带气旋,其中10月共有7个热带气旋生成,追平10月热带气旋生成数的历史最高纪录;全球其他海域共生成热带气旋26个。我国近海未出现2 m以上大浪过程的天数仅有12 d,约占秋季总日数的13%。秋季,我国近海海域呈明显降温过程,北部海域的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海域,受连续北上影响我国北部海域的热带气旋活动影响,9月黄海东部及东海东部的海面温度较气候态明显偏低。
    • 孙舒悦; 尹尽勇; 张增海; 柳龙生
    • 摘要: 2020年秋季(9-11月)大气环流特征表现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9-11月,欧亚大陆中高纬环流经向度不断加大,冷空气势力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历史平均偏强,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我国近海出现了19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6次,台风大风过程4次,入海气旋大风过程1次,冷空气与热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7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1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3个热带气旋,其中10月共有7个热带气旋生成,追平10月热带气旋生成数的历史最高纪录;全球其他海域共生成热带气旋26个.我国近海未出现2m以上大浪过程的天数仅有12 d,约占秋季总日数的13%.秋季,我国近海海域呈明显降温过程,北部海域的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海域,受连续北上影响我国北部海域的热带气旋活动影响,9月黄海东部及东海东部的海面温度较气候态明显偏低.
    • 周鑫海; 陈俊锋; 尚柯辰; 朱鸿伟; 陈络祺; 陈柏全; 韦未
    • 摘要: 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导致区域内形成水库型消落带,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对消落带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以浪高为自变量,以坡度为因变量,制作波浪冲刷土坡模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库消落带坡度整体呈现由快到慢的变化趋势,且浪高越大、冲刷后坡度越大,坡度最终稳定在17°~28°;在一定条件下,水土流失量随着浪高的增大反而减小;水库消落带淤积填平期为21 d.
    • 周冠博; 尹尽勇; 渠鸿宇; 聂高臻; 向纯怡
    • 摘要: 2020年冬季(2020年12月-2021年2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3波型分布,西风带槽脊较常年明显偏强。位势高度距平场显示,东亚中纬度地区处于负距平区,东亚大槽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强度偏强。我国近海出现了11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7次,冷空气和入海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2次,冷空气和台风共同影响的大风天气过程以及温带气旋大风过程各1次。我国近海出现大范围的海雾过程4次,海雾区域主要出现在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和中部海域、琼州海峡、雷州半岛沿岸海域及北部湾,出雾时段多集中于夜间至早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个热带气旋;全球其他海域共生成热带气旋16个。我国近海出现2 m以上大浪过程的天数有54 d,约占冬季总日数的60%。冬季,我国近海海域呈明显降温过程,北部海域的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海域,海面温度从北到南的温差在冬季由2020年12月的23°C加大到2021年2月的27°C。
    • 周冠博; 尹尽勇; 渠鸿宇; 聂高臻; 向纯怡
    • 摘要: 2020年冬季(2020年12月—2021年2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3波型分布,西风带槽脊较常年明显偏强.位势高度距平场显示,东亚中纬度地区处于负距平区,东亚大槽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强度偏强.我国近海出现了 11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7次,冷空气和入海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2次,冷空气和台风共同影响的大风天气过程以及温带气旋大风过程各1次.我国近海出现大范围的海雾过程4次,海雾区域主要出现在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和中部海域、琼州海峡、雷州半岛沿岸海域及北部湾,出雾时段多集中于夜间至早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个热带气旋;全球其他海域共生成热带气旋16个.我国近海出现2 m以上大浪过程的天数有54 d,约占冬季总日数的60%.冬季,我国近海海域呈明显降温过程,北部海域的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海域,海面温度从北到南的温差在冬季由2020年12月的23°C加大到2021年2月的27°C.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