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洪仁玕

洪仁玕

洪仁玕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1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北方论丛、求索、人文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新闻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等;洪仁玕的相关文献由118位作者贡献,包括姜秉正、王明前、邱远猷等。

洪仁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99.1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85%

总计:118篇

洪仁玕—发文趋势图

洪仁玕

-研究学者

  • 姜秉正
  • 王明前
  • 邱远猷
  • 关威
  • 吴翔
  • 唐自斌
  • 王美芳
  • 白英
  • 祁磊
  • 章友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晓平
    • 摘要: 作为太平天国“总理朝政”的干王,以往对洪仁玕的研究主要放在革命史框架下,这当然是对的。但也由此遮盖了他的另一形象。有学者把他认作“口岸知识分子”先驱之一,则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金田起义后,洪仁玕为避开.清廷追捕,躲入粤港边界附近的传教点,后又定居香港,如饥似渴地吸收科学技术知识,了解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民情。1859-1864年洪仁玕在太平天国任职,其成绩乏善可陈,并不是洪仁玕缺乏才干,而是他没有参加金田起义的履历,这个致,命缺陷使他难被重用。1860年《天津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给西.方许诺了许多通商利益,列强不再对太平天国有所期待,外交失败反过来削弱了洪仁环的威望,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 王鑫茹
    • 摘要: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为近代中国两个具有先进性的纲领,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提出了不同方向的建议和意见、制定了部分富有革命性的规则。《资政新篇》的主旨思想受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影响,二者最终要实现目的高度吻合,且二者在写作结构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但是在探索救亡图存方法和道路的选择上,《资政新篇》却又凸显出超越小农意识和农民阶级固有局限性的特征—吸收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总体是对《天朝田亩制度》认同之上的超越,具有可以探讨的进步意义。
    • 宾睦新
    • 摘要: 1860年11月至12月,容闳和曾兰生跟随传教士杨笃信、古路吉前往太平天国天京访问,寻觅机会实现自己的留学计划,以及观察这场运动能否改变国家命运,并向洪仁玕提出了七条"近代化"的策略,但拒绝了其所授官职,旋即返回上海。容闳的南京之行,是其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文章根据史料对容闳访问太平天国的史事进行了考证。
    • 郭鹏
    • 摘要: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尽管包括新闻思想等《资政新篇》中的诸多设想最终没能成为现实,甚至新闻馆、新闻发行等思想都被认为过于理想化.然而,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发展史而言,洪仁玕的确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有学者将洪仁玕称为"中国第一个近代新闻体制构想"的提出者,其非职业报人,但更胜一干报人.
  • 5. 咸丰十年太平军上海战役考辩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祁磊
    • 摘要: 关于咸丰十年上海战役,学界多关注其战略意义,而忽视战役进程中李秀成和洪仁玕的意见分歧.通过梳理史料,可以发现,虽然洪仁玕与李秀成私下商定东征苏常沪,并在天京军事会议上得到洪秀全批准,但是随着太平军逼近上海,李秀成主张武力占领上海,而洪仁玕为维持与西方的议和关系,背弃初衷,甘愿放弃上海.洪仁玕态度的转变对于上海战役的失败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学界把太平军此后一系列的失败皆归咎于李秀成未能占领上海,也有失公允.
    • 赵珍; 祁磊
    • 摘要: 1860年5月11日,太平军高层将领在天京召开军事会议.洪仁玕与李秀成就太平天国后期的总体军事战略布局达成共识,李秀成率兵东征苏常沪.事态进程中,二人之间不仅对上海战略地位重要性的判断产生了差异,也在以何种方式占领上海、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处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分歧,产生矛盾,凡此均导致上海战役未能完全展开,而丢弃上海,又直接影响了太平天国后期运势.
    • 姜秉正
    • 摘要: Abstracts: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stern culture gradually went eastward. Because of Chinese ruling class’s indifference,it had little effect on China.The Qing Empire was de-feated in the Opium War and the fact woke up some Chinese people,and they began to re-examine the western culture,which was recommended as a means of transforming China.In the process of West-ern learning’s introduction into China,Western missionaries played very important role.As a devout Christian,Hong Rengan contributed a lot to spreading Western learning in China,and he played the same role as that of a western missionary,which was profoundly embodied in his book New Adminis-trative Paper.%明清之际,西学渐次东渐。由于中国统治阶层对此漠然处之,因此对于当时之中国影响不大。鸦片战争清帝国战败的事实惊醒了一部分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西学,建议将其作为一种改造中国的手段而加以运用。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方传教士厥功至伟,洪仁玕作为一位基督教的虔诚信仰者,对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与西方同行相同的作用,并集中体现于其与西学有深刻渊源之著述———《资政新篇》。
    • 张馨伊
    • 摘要: 学界对洪仁玕的新闻思想褒贬不一,也有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虽然洪仁玕的《资政新编》在当时没有得到具体的实行,但其新闻思想的先进性和价值对于后来的新闻思想史的发展仍然有其不可磨灭的影响.
    • 王尧
    • 摘要: 洪仁玕是近代思想界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很多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他的办报思想主要体现在"权归于一"下的报纸的作用、报纸的文风、报纸的时效性以及报人的品性几个方面的认知上,比较系统地阐释了新闻的基本特性,如信息性、舆论性、宣传性和一定的商业性,同时充分地肯定了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的社会作用和地位,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但是他的办报思想的本质还是为了维护本身并不先进的太平天国政权,对于报纸的商业价值和报纸的相关制度阐释还不够完善.他的思想依然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
    • 孙永兴
    • 摘要: 关于近代中国提出制定新闻法第一人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康有为;第二种观点认为是郑观应.但实际上近代中国首倡新闻立法的人是洪仁玕.洪仁玕明确提出必须进行新闻立法,并对新闻立法的原因和必要性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