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律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伦理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教育、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专利文献3386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法学、法制与社会、民主与法制等; 法律职业伦理的相关文献由153位作者贡献,包括尹超(译)、祁彪、齐凯悦等。

法律职业伦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4.05%

专利文献>

论文:3386 占比:95.95%

总计:3529篇

法律职业伦理—发文趋势图

法律职业伦理

-研究学者

  • 尹超(译)
  • 祁彪
  • 齐凯悦
  • 余其营
  • 余涛
  • 刘坤轮1
  • 卢彭
  • 崔勇
  • 崔烁
  • 成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杨荣慧
    • 摘要: 我国律师职业伦理规范以行为为导向,强调行为的“对”而忽视本质的“好”,出现了规范道德价值的空洞;《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强调法官要具有高尚职业操守,但审判实践中却暴露出法官无法将准则精神内化为个人道德自觉,同样出现了道德困境。我国法律职业伦理面临道德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长期缺位。因此,要加强高等教育阶段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一方面要创新教育方法,改用案例、角色扮演、热点讨论等办法;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考核,使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以考核促进教育。
    • 曹奕阳
    • 摘要: 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从业者所遵循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长期以来,域外一些国家较为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实践中所采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将职业伦理具体化为制度、规则,促使从业人员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在法学院校开展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意识,为学生将来成为遵循职业伦理规范的法律人奠定基础、做好准备;实施职后的法律继续教育,不断强化从业者的职业伦理修养;将法律职业伦理设为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推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倡导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助力职业伦理培育。上述做法,对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有些做法和经验对我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具有启示意义,如在多方位教育中增强实效等。
    • 周海灵; 姜增
    • 摘要: 法律职业伦理兴起于美国,在中国近代史中呈现弱势发展的状态,仅上海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新中国成立后,法律职业伦理有了一定的发展。直到改革开放后,法律职业伦理再次进入法学教育的视野。法律职业伦理的曲折发展表明,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开设对于法律人道德素养的提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当今中国以至世界法学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 彭光明; 季聪聪
    • 摘要: 思政教育是课程教育的“根脉”,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是思政教育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同向同行之本,两者的纵深贯通式融合是必然之势。为使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挖掘“纵向贯通空间”则是应然之举,即实现面向深度学习的“双课”教学共同运行,数据赋能“双课”教育联通以及打破“教”与“学”的边界,实现“双课”教育的相互贯通。构建“纵向贯通空间”需要打造以道德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发展学习分析技术的资源服务,建设基于学生情感培养的话语互动体系和促进深度学习的评价体系,建立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共同体和提升实践教学载体中思政引领效果,从而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中实现思政教育空间最大化。
    • 王晋
    • 摘要: 在当前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作为法律上层建筑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如何更好地在大学法学教育中融入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使之成为指导法科学生学习,并引导其在今后的法律工作中守住道德良知和法律底线,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成为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职责。针对大学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背景与现状,以及当前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中遇到的困境,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寻求大学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优化改革的途径和法科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方法。
    • 孙露
    • 摘要: 目前我国仍未形成紧密联系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依然存在着职业间交流壁垒、职业评价体系缺失、法律职业伦理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智能社会的到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新情况下对法律职业共同体展开新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互联互通的共享信息资源平台、大数据支持的交互评价系统、透明的监督体系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带来了无限可能,休戚相关、利益与共、体系完备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指日可待。
    • 刘强
    • 摘要: 法官助理制度是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的重要制度。法官助理伦理可以从法官助理对法官的辅助与制约、对当事人的同情与理解、对其他法官助理的尊重与协助维度进行构造。法官助理伦理的多维构造应充分体现辅助性与独立性的统一、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建立完善的法官助理伦理体系。
    • 郭逸斐
    • 摘要: 高校作为培养法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呼唤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高校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还存在受重视程度不足、实践教学环节缺位、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等问题。破解法律伦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困境,应明确培养目标、融入实践教学、实行多元评价、打造精品课程,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廓清社会环境,采取多种方法提升法律职业伦理培养成效,培养内外兼修的优秀法律人才。
    • 齐凯悦
    • 摘要: 英国是法律职业的起源地,法律职业伦理随着法律职业的发展而发展。然而,英国高校长期未曾涉足法律职业伦理教育领域。自20世纪末,英国就高校是否应当开展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展开探讨。21世纪以来,英国逐渐重视在高校开展法律职业伦理教育,通过《学科基准声明》等文件规定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诸多高校开设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我国已将法律职业伦理列入法学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推进应符合我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伦理发展状况,并注重理论研究和对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的培养。
    • 黎嘉俊
    • 摘要: 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者的角色责任和伦理要求,也是培养优秀法治人才的品性标准,对法律职业者乃至法治人才的培养具有塑造、调节、提升的作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培养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途径,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制定职业伦理规范、改变法律职业伦理课程设置、注重实践和实务,以及严格法律职业准入机制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培养的完善创新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