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沙尘

沙尘

沙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350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中国文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5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682篇;相关期刊395种,包括气象知识、气候与环境研究、气象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九届海峡两岸沙尘与环境治理学术研讨会、201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等;沙尘的相关文献由292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涛、常兆丰、刘云鹏等。

沙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5 占比:47.78%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1.70%

专利文献>

论文:682 占比:50.52%

总计:1350篇

沙尘—发文趋势图

沙尘

-研究学者

  • 张涛
  • 常兆丰
  • 刘云鹏
  • 方峨天
  • 赵爱国
  • 何清
  • 杨自辉
  • 詹科杰
  • 张强
  • 赵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孙丽娟
    • 摘要: 通过研究2020年山西省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的情况,分析沙尘影响天气在时间和空间的特征,简述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尘天气过程对山西省西北部和中东部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较大;沙尘天气过程一般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明显升高。
    • 杨伟波; 任妍冰; 杨慧林
    • 摘要: 本文通过利用大气超级站的各种仪器监测数据,对连云港市一次沙尘过程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沙尘过境后,PM10浓度大幅度上升,沙尘主要影响的是可吸入颗粒物。同时,激光雷达退偏振比明显上升,消光系数的高度也明显抬升。沙尘过境前后,硫酸盐、硝酸盐、铵离子浓度明显大幅度下降,而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明显上升。二次水溶性离子浓度明显下降,一次水溶性离子浓度明显上升。无机元素总浓度迅速上升,之后迅速下降。地壳元素有大幅度增长,如Si、Al、Ti和Ca等元素;而污染元素明显下降,如Zn和Pb等元素。沙尘影响期间,扬尘是各类污染源中的首要污染源。沙尘过境后,扬尘与工业源占比均上升。机动车尾气占比明显下降,海盐占比有所上升。
    • 陈锦峰; 张家卫; 李朗; 陈长平; 孙琳; 梁君荣; 高亚辉
    • 摘要: 为研究沙尘沉降和营养盐输入对中国陆架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7年3—4月在中国黄、东海进行沙尘和不同营养盐(NO_(3)^(-)、PO_(4)^(-)、尿素)添加的船基围隔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沙尘(2 mg/L)和尿素添加实验组的浮游植物群落细胞密度及群落结构变化不显著,叶绿素a含量差异不显著,优势种均为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不同比值的氮、磷无机营养盐添加对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和细胞密度的影响不同,其中氮磷比为64∶1的实验组叶绿素a含量和细胞密度最高,分别为18.20μg/L和7.86×10^(5) cells/L。沙尘和营养盐添加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叶绿素a含量、细胞密度峰值及不同优势种所占比例的差异,而各个实验组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 李德顺; 林伟杰; 马高生; 刘念爽; 常吉祥; 霍春玉; 李仁年
    • 摘要: 风力机的运行环境复杂多样,海上盐雾、雨滴、沙尘等(体积分数小于10;)的稀相颗粒流场是当前海、陆风力机经常面临的工作环境,然而风力机运行对稀相颗粒输运特性的影响尚不明晰。该研究采用风洞试验的方法,研究风力机对稀相颗粒输运特性的影响规律。该试验中,风为载流体,沙粒作为惯性颗粒,分别测量了0~100、>100~200、>200~300μm粒径沙尘在距离风轮平面后1d、2d、3d、5d、8d(d代表风轮直径)处的输沙通量分布。研究发现,三组粒径条件下在1d断面位置处风力机的输沙通量随高度增加出现3次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风力机运行改变了沙尘的输运特性,叶尖高度处出现沙尘聚集现象,叶根高度处的输沙通量则被削弱;通过对比三组粒径条件下风力机的阻沙量发现,叶尖位置>100~200μm粒径下风力机的阻沙量最多,0~100μm粒径下风力机的阻沙量次之,>200~300μm粒径下风力机的阻沙量最少,体现了叶尖涡对不同粒径沙尘颗粒的选择性聚集;对比不同断面位置风力机的输沙通量发现,随着输运距离的增加,风力机尾流逐渐恢复,输沙通量也逐渐减小;总体来看,风力机的存在阻碍了沙尘的输运,且对>100~200μm粒径的颗粒阻碍作用最大。该试验结果揭示风力机对风沙输运特性的影响特征并对海上盐雾颗粒输运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 古丽米热·海力力
    • 摘要: 为探究防风带植物吸附沙尘能力,以风沙线A(阿拉善盟-银川-兰州-西安)、B(塔里木盆地-海西内蒙古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和C(准噶尔盆地-甘肃-鄂尔多斯-银川)中防风带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气溶胶再发生器采集植物叶片颗粒物吸附信息,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对城市内部的植物叶表面特征结构进行了观察,以分析出不同植物吸附沙尘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防风带植物在3~5月份和10~11月份间吸附沙尘能力最高,且处于风沙线中部的植物吸附沙尘能力最强,在风沙频繁且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植物叶片特性也会决定吸附沙尘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帮助。
    • 陈浩; 杨珊珊; 石文雅; 刘路
    • 摘要: 利用多源观测数据,对2018年3月28日石家庄市出现的一次沙尘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源来自西北方向蒙古国的中北部,受东北回流影响沿东北-西南路径传输至石家庄;沙尘污染过程与气象要素关系密切,沙尘天气可着重关注风速风向,预判沙尘过境时间;沙尘过境时,消光系数与退偏比可对沙尘气溶胶天气进行监测分析,对沙尘的预报预警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湍流强度对沙尘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 徐生刚; 曹玉青; 刘雨娟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低温刺激下沙尘对大鼠肺组织的损伤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10°C+沙尘组、0°C+沙尘组、10°C+沙尘组、20°C+沙尘组、20°C+生理盐水组。低温刺激沙尘染毒结束后处死大鼠,提取肺灌洗液和肺组织采用试剂盒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白蛋白(ALB)的含量。结果0°C+沙尘组、-10°C+沙尘组IL-6、IL-8、CRP、TNF-α、MDA、LDH、AKP、ACP、ALB水平均显著高于20°C+生理盐水组、20°C+沙尘组和10°C+沙尘组,GSH-Px、SOD水平显著低于20°C+生理盐水组、20°C+沙尘组和10°C+沙尘组(均P<0.05)。结论低温刺激会加重沙尘对肺组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毒性作用。
    • 华珊; 张涛; 张宸
    • 摘要: 2022年4月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强度偏弱;中高纬环流呈三波型,我国基本为正距平,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均偏弱。全国平均气温为12.4°C,较常年同期偏高0.9°C,为1961年以来第五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45.7 mm,较常年同期偏多4.8%,其中西南地区降水较常年显著偏多。月内仅出现1次冷空气过程,全国范围内共发生2次大范围降水过程,部分地区受风雹影响出现灾情。此外,北方地区出现3次沙尘天气过程,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气象干旱显露并发展。
    • 张文娟; 夏志勇; 葛璇; 孙晓艳; 李敏; 孙凤娟; 吕波
    • 摘要: 利用激光雷达观测资料、PM_(2.5)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结合常规污染物监测数据以及HYSPLIT模式结果,对济南地区在2020年秋季遭遇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20年10月21日10时沙尘开始影响济南市,PM_(10)小时浓度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15时,济南市PM_(10)小时浓度达到峰值(349μg/m^(3))。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总站气字〔2020〕76号)中关于沙尘天气影响起始和结束时间的确定方法,2020年10月21日13时至10月22日19时作为沙尘污染期间。②受高空槽和地面冷锋过境影响,上游沙尘以西北路径传输至济南地区。③沙尘期间,近地面至高空2.5 km退偏比值迅速上升,气溶胶非球形特征明显增强,颗粒物以粗粒子污染为主。④污染期间OC是PM_(2.5)中主要的碳质气溶胶,OC与EC相关系数为0.53,表明二者来自相同的污染源。⑤沙尘过境前,济南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以NH_(4)^(+)、SO_(4)^(2-)和NO_(3)^(-)为主,体现了大量气态污染物的二次化学转化贡献更为明显;沙尘影响期间,NH_(4)^(+)、SO_(4)^(2-)和NO_(3)^(-)明显下降,而Mg^(2+)、Ca^(2+)则迅速上升,其浓度分别较上一个小时上升37.2%和10.5%,矿物离子明显增长,一次源影响显著。
    • 张丽娟; 张建辉; 赵爱梅; 翁国庆; 杨艺; 陈辉; 滕佳华; 赵少华; 王中挺
    • 摘要: 针对国产卫星数据在沙尘监测领域应用较少的情况,基于环境减灾二号A/B(HJ-2A/B)卫星搭载的红外相机(IRS)探测数据构建沙尘监测算法。在分析IRS分辨不同沙尘天气场景能力基础上,与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沙尘遥感监测能力,并讨论了IRS的不足之处。结果表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数据质量整体较好,影像可以清晰地呈现陆地、云和沙尘等主要场景的整体轮廓及纹理,有利于准确提取沙尘天气;与MODIS监测沙尘结果相比,IRS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81%和与57.6%,其时空分布规律基本一致,IRS具备一定的沙尘监测能力;同时,IRS存在数据噪声、定标精度等问题。此研究对国产卫星在大气环境遥感业务中的大力发展应用有参考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