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2篇,主要集中在雕塑、建筑科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专利文献500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品牌、华章、西江月等; 东阳木雕的相关文献由253位作者贡献,包括郭贤彬、许海峰、许元等。

东阳木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36.79%

专利文献>

论文:500 占比:63.21%

总计:791篇

东阳木雕—发文趋势图

东阳木雕

-研究学者

  • 郭贤彬
  • 许海峰
  • 许元
  • 张锐
  • 杜菊芳
  • 郑茜
  • 陈一中
  • 张雷珍
  • 李中庆
  • 蒋宝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英
    • 摘要: 潮州木雕,又称潮州金漆木雕,是一项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发源于广东潮汕地区得名,起源于唐代,繁盛于明清,与东阳木雕并誉中国两大木雕体系。常见于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家具装饰等,以其饱满繁复、精巧细腻、金碧辉煌的艺术特征而著称,2006年,潮州木雕被正式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王晓偶
    • 摘要: 东阳木雕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深受东阳地区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民俗民风影响,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民俗文化根基,艺术风格十分鲜明,是中国木雕艺术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支,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之一。特别是现存的东阳传统建筑木雕,可谓跨越时代的经典,至今仍是木雕艺术家们学习和研究的典范。东阳木雕在历经不同年代和时期发展后在当代有了全新的风貌。当代木雕艺人与工匠在继承传统东阳木雕艺术和工艺精华的基础上,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活跃的思维,将其融入当今文化语境中。他们的作品在坚守传统木雕艺术的基础上反映出变革的意识,通过作品透射出新理念、新技艺,构建出符合当下审美取向和价值需求的艺术作品。这些因时代变迁引发的嬗变值得思考。
    • 王丹霞
    • 摘要: 浙江东阳的肃雍堂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江南宅第。它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被古建筑专家称之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是老百姓心中的民间故宫。我园毗邻古宅,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们常常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肃雍、探秘肃雍。古朴的建筑风格、高大的牌坊等古宅文化无一不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 李敏; 张书菲
    • 摘要: 东阳木雕院校传承主要受到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教育环境以及产业环境的影响。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传统手工艺院校传承理论模型,该模型以东阳木雕传承为核心,院校、企业、政府为主体,从传承环境、传承机制以及传承内容三个维度组织搭建传承平台,进而提出扭转传统手工艺院校传承困境,应破冰拓展文化传承理念,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政策,有效助推产业创新发展,纵横衔接弹性教育体系等策略。
    • 徐艳文(文/摄影)
    • 摘要: 卢宅古建筑群坐落在浙江省东阳市城区东部,黛瓦粉壁,清淡高雅;封火山墙,错落穿插;卵石铺路,曲径蜿蜒。这个集江南民居精华,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郭颢(文/图)
    • 摘要: 东阳木雕艺术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细腻的装饰、高超的工艺,以及广阔的题材而蜚声国内外。其蕴含着中国先民的聪明才智,融合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与精神,在世界民间雕塑史上独具一格。经过近千年的流传与演变,东阳木雕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内容和宝贵的美学意义。我们对东阳木雕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进行探究。
    • 杨虹
    • 摘要: 用比较研究的手法,通过典型作品比较、材料分析,研究莆田木雕和东阳木雕二者的历史及其地域差异所形成的风格,研究二者在雕刻风格、创作题材与内容、雕刻技法与选择木料上的异同,得出两地木雕在这些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艺术魅力,对推动木雕行业的新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 摘要: 2021年,浙江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改革,鼓励探索以产业大脑为支撑、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以未来工厂等建设为引领,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数字经济运行系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最大红木家具产区之一的东阳,通过构建“政府-产业数据供应链”,迭代建设“红木产业大脑”,大力推进木雕红木产业数字化改革。依托“政府-产业数据供应链”,东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一链”“一舱”“N库”初步完成东阳木雕红木家具溯源防伪体系建设,并大力推广使用。
    • 陈一中
    • 摘要: 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且十分擅长雕刻的古老国度,上下五千年的求索中衍生出了许多雕刻种类,而在这流派纷呈的各类民间雕刻工艺中,历经千余年浮沉的东阳木雕成为了其中影响最广泛且最负盛名的一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模式的木雕作品难同现代建筑接轨,也使得东阳木雕开始出现衰退现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对东阳木雕的长久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本文章从东阳木雕的现状着手分析,探究东阳木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策略,试图为东阳木雕的未来谋求一席之地。
    • 易晴
    • 摘要: 金柏松在《东阳木雕概述》一文中谈到:"从工艺艺术层面看,清末到民国时期的艺人们更加追求精雕细刻,并尝试从传统‘雕工体’向以国画画谱为蓝本的‘画工体’突破",取得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如巍山鼎丰的门涤环板《仿六如谈天望瀑图》等作品)。但从总体而言,过于尊崇精细,反而失之大度,苛求完美,反显繁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