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80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6篇、会议论文67篇、专利文献104905篇;相关期刊272种,包括湖泊科学、水生生物学报、生态科学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第二届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论坛等;沉水植物的相关文献由455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振斌、刘正文、关保华等。

沉水植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6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6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4905 占比:99.25%

总计:105698篇

沉水植物—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安庆; 卢慧
    • 摘要: 一、工程概况南淝河是巢湖北岸的一大支流,发源于安徽省中部大潜山余脉的南部,主干河道全长约70.0km,流域面积1464km2。南淝河流域生态修复(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任务为通过恢复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等措施净化设计河段的水质,恢复设计河段的生态环境功能,并探索南淝河流域河道中水生植物恢复的适宜性,为下一步开展南淝河全流域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工程范围为南淝河二道坝至怀宁北路,设计长度为350m。沉水植物种植面积6285m2,水生动物投放321kg。
    • 杜雨春子; 青松; 包玉海; 郝艳玲
    • 摘要: 沉水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组成,也是水质与健康状况的指标性类群,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对其生长和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基于实测光谱数据,分析了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光谱特征,研究了覆盖度对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反射光谱的影响,建立了乌梁素海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率随覆盖度减少而下降,覆盖度为1%~20%时,沉水植物群落光谱反射率与水体反射率非常接近,但在813 nm和1069 nm处仍存在差异。在710~746 nm波段附近,沉水植物群落光谱反射率与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建立的单波段/波段比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模型中,波段比覆盖度反演模型要优于单波段反演模型,波段比反演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0.716,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小于14.90%,平均相对于误差(mean relative percentage error,MRPE)小于35.65%,反演精度较高,适用于60%~100%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利用波段响应函数,将实测光谱反射率积分到Sentinel-2 MSI波段上,建立了multi spectral instrument(MSI)覆盖度反演模型。波段比二次多项式反演效果最好(R^(2)为0.94,RMSE为4.62%,MRPE为6.22%),可以用于乌梁素海沉水植物覆盖度的反演。
    • 李威; 胡淑芳; 陈楠; 刘金福; 陈宇炜; 丁惠君; 代涛涛; 楼倩; 钟家有
    • 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生长及水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的存在显著促进了沉水植物的生长,高密度组苦草和金鱼藻的相对生长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16和1.66倍,高密度组苦草和金鱼藻的相对伸长率分别是对照组的1.18和1.25倍;铜锈环棱螺的存在对水质有一定负面影响,水体电导率随着螺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溶解氧浓度随着螺密度的增加而降低,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叶绿素浓度随着螺密度的增加没有一致的规律;水体氮的去除率随螺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高密度组苦草和金鱼藻对氮的去除率相对于对照组分别下降了70.0%和64.5%,磷的去除率组间没有显著差异;铜锈环棱螺密度对水体氮浓度变化起主要作用,方差占比为64%,沉水植物不同物种对水体磷浓度变化起主要作用,方差占比为72.54%。
    • 韩冰; 陈融旭; 梁帅; 田世民
    • 摘要: 随着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黄河流域尤其是引黄灌区天然河流的主要污染来源,其治理成为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和水美乡村建设为引黄灌区退水的生态净化提供了条件。对黄河流域3种优势沉水植物的生境特征、氮磷去除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基于引黄灌区农业面源污染输移过程拦截和原位治理的分布式沉水植物湿地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 王猛; 夏明升; 程涛; 李中玉; 李鹏程
    • 摘要: 沉水植物群落构建是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环节,研究如何提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并促进其生长,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采用芸苔素粉剂和NaHCO_(3)粉末作为有效促生成分,硬脂酸作为缓释剂,石英粉作为增重剂,分别制备硬脂酸含量为2%、4%、8%、16%的沉水植物促生缓释片,检测了各组缓释片的脆碎度值、缓释性能,并测试了其对新建苦草群落存活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硬脂酸含量为8%的缓释片综合性能最佳。
    • 田啸; 王趁义; 杨娜; 郭炜超; 王凤玲
    • 摘要: 潜水式生态介质箱是一种集成化综合治理技术装置。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受试植物,利用静态水培试验,探究种植方式对苦草生长生理形态特征和水体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泥组(苦草植入河泥中)的株高、单株鲜质量、根系活力和叶绿素a+b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种植方式,而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低于其他两种种植方式;种植方式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无明显差异,其中混合组(苦草植入混合河泥(河泥和基质)中)对水体中的TP、TN、氨氮的去除率均优于其他两种种植方式。这说明,仅用河泥种植虽有利于苦草的生长,但对水体修复效果并不明显;同时使用河泥和基质种植对苦草的生长虽有一定的损害,但却有利于水体修复效果的提升。因此,混合组更能充分发挥潜水式生态介质箱的修复性能。
    • 张艳晴; 周东; 周升; 韩国胜; 艾争
    • 摘要: 通过建立贡湖湾生态修复区等比例缩放中尺度模型,同时在模型内模拟示范区沉水植物分布,在不同季节从流域亲水河调水入实体模型,研究模型对调入水的净化时间和净化效率,并总结生态修复区水动力调控模式。结果表明,水质由Ⅴ类恢复到Ⅱ类春季约需要14 d,夏季约需要17 d,秋季约需要20 d。冬季由于大部分沉水植物无法生长,因此其净化能力较差,水质检测20 d数据显示仍无法恢复到调水前水质。生态修复区水动力调控模式为春低秋常冬高夏循环。
    • 吕兴菊; 任婧; 高登成; 殷丽萍; 窦嘉顺; 李航; 解明丽; 潘瑛
    •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及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湖泊水动力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影响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理化性质,水动力变化可以作用于沉水植物生存、生长与分布等方面。在长期适应进化过程中,沉水植物演化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适应策略,能一定程度上克服水动力变化的负面影响。但当前湖泊水动力变化程度远超沉水植物适应上限,湖泊沉水植物消退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了解沉水植物适应水动力条件的过程有助于揭示湖泊沉水植被退化机制,为未来沉水植物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借鉴。因此,本文系统综述当前湖泊水动力变化成因,水动力变化对沉水植物的不利影响及沉水植物适应策略,包括:繁殖对策、形态学对策、生理对策等。同时,综述当前研究进展,今后还需大力加强沉水植物解剖学及物种忍耐力差异方面的研究。
    • 龚苗苗; 蔡飞翔; 姜培坤; 曹玉成
    • 摘要: 【目的】探讨以沉水植物为先锋物种的生态净化系统处理农田退水磷污染的动力学性能。【方法】通过批式试验研究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等2种沉水植物型净化系统对农田退水总磷的净化效率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至试验结束时(第49天),2种植物净化系统总磷去除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总磷去除率分别为82.8%(苦草型)和84.0%(金鱼藻型),但两者总磷去除效率的差异在时间尺度上存在不确定性;动力学模拟分析发现:除Grau二级动力学外,一级动力学、Monod动力学和修正的Gompertz模型均可以描述试验条件下总磷的去除过程[判定系数(R2)>0.930,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0.970),预测值与实验观测值之间吻合程度更好(RRMSE金鱼藻型,表明苦草型净化系统除磷效率好于金鱼藻型。图5表2参35。
    • 奚霄松
    • 摘要: 城市景观水体高度依赖水生植物进行生物构建和自净能力培育,沉水植物以特殊的生理特性得到高度重视。不同沉水植物拥有不同氮磷元素转化和吸收特性,能够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同时,沉水植物的腐解过程也容易造成二次富营养化。综述了沉水植物在水体中对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净化机制,同时指出其腐解物在植物-底泥交互界面产生腐解时对氮磷元素的二次影响,提出后续研究应该围绕的主题和方向,以期为推广沉水植物的应用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