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512篇,主要集中在宗教、建筑科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9篇;相关期刊236种,包括中国宗教、五台山研究、法音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李时珍医药论坛暨浊毒理论论坛、首届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国际论坛、“儒释道融合之因缘”研讨会等;汉传佛教的相关文献由43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东、徐玉成、李尚全等。

汉传佛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9 占比:90.5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2.36%

专利文献>

论文:39 占比:7.08%

总计:551篇

汉传佛教—发文趋势图

汉传佛教

-研究学者

  • 刘东
  • 徐玉成
  • 李尚全
  • 陈星桥
  • 李小荣
  • 王惕
  • 田青
  • 凌海成
  • 吕彤
  • 孙浩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高名; 张康夫
    • 摘要: 佛教的服饰文化自传入中国以来,便与中国的气候环境、传统礼教和民俗民情进行了新的结合,衍生出适用于中国本土的僧服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汉传佛教僧服逐渐演变并趋向成熟稳定,而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了解汉传佛教僧服渊源和发展的基础上,总结汉传佛教僧服在款式及色彩上的演变过程和主要原因,归纳其演变下的"不变"内核。
    • 段立琼
    • 摘要: 善业泥是用模具压印泥团而成的小泥佛像,是佛教艺术中的珍品。目前学界大都把唐代所造的中原地区的小泥佛像全部称为善业泥,这种称法并不妥当,应该只能代表其中一类。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这种小泥佛有不同的叫法,如“擦擦”“脱佛”“脱塔”“小窣堵婆”“泥制底”“拓模泥像”等。这类小泥佛据其来源主要分为两类:藏地擦擦和汉地擦擦。藏地擦擦与唐代善业泥虽都受印度佛教东传的影响,但却是两个不同的造像体系来源,前者为以佛教为主,多神信仰相互融合的藏传佛教擦擦,后者为地地道道的汉传擦擦。
    • 李源; 李险峰
    • 摘要: 北京历史上曾有着丰富的宗教空间资源,如今这些宗教遗产的数量已大为减少并且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着嬗变。以北京中心城区的汉传佛教文物保护单位为例,基于现状调研与案例研究,可知诸多此类遗产通过转型为宗教服务、文博展览、办公办学、商务休闲和文化旅游五类空间来重新融入当代都市。同时,伴随居民集体记忆与日常生活的介入,汉传佛教遗产在与城市空间的相互融合中形成了新的景观表征现实,遗产景观的突变与再定义将遗产本体转变为映射多元社会文化与首都发展变迁的直观媒介。总之,通过分析与解读北京中心城区汉传佛教遗产所发生的现代转型与景观表征现象,有助于重新审视宗教遗产空间的当代都市语境,从而为相关遗产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 刘宗明; 黄彦可; 姜夏旺
    • 摘要: 汉传佛教博大精深,佛教衲衣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存在,而是修行的象征,蕴含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禅机.田相纹和禅系色彩也成为了中国设计表现佛系文化的重要手段.文章从设计学的角度研究了佛教衲衣中的拼布艺术,对"中国禅"与"榻"进行了文化探析,并运用产品语意学的设计方法对禅榻进行了设计研究.
    • 柳岳武
    • 摘要: 乾隆朝曾对汉传佛教僧尼采取严治政策,不仅大力推行度牒制度,而且对不法僧尼严惩不贷.乾隆朝汉传佛教僧尼治理政策经历了一个前期限制、削减,到中后期有所松动并另寻他途的过程.但无论如何转向,均未改变乾隆欲借“护持佛教”去彰显其儒释同理、殊途同归的政策认同,并实现王道教化治国之功.其实际效果虽瑕瑜互现,但对此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 刘艳敏
    • 摘要: 佛教音乐伴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便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融合发展,进而实现了内容、形式、功能等多层面的升华与延展。本文以汉传佛教音乐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其构成与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在修行法事、祈福禳灾法事以及普济法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汉传佛教音乐的文化功能。
    • 李忆
    • 摘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像宗教仪式音乐这样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变得越来越迫在眉睫.观音寺是呼和浩特最大的汉传佛教寺庙,汉传佛教仪式音乐——"八月十五上供""赏月法会"仪式音乐以及小型仪式音乐独具特色,作为宗教音乐,其音调对于诵经的内容有很好的传播和辅助记忆的功能,同时有助于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内心充满敬畏感和满足感;如何保护和传承观音寺汉传佛教仪式音乐?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学习汉传佛教仪式音乐,并对其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与解读;(二)通过现代手段将观音寺汉传佛教仪式音乐进行记录,刻成光盘,制作成念佛器或乐谱集进行售卖或发放;(三)保护观音寺周围环境,使之有条件进行更大规模的仪式,从而做到保持观音寺汉传佛教仪式音乐的活体形态.
    • 石晶晶; 李宁
    • 摘要: 本文从庭院空间布局、建筑群体空间布局以及包括建筑群体在内的园林空间布局三方面入手,分别探讨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寺庙空间布局的营造特点,总结了中国佛教寺庙空间布局的精华,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布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旨在创造出更加优美的园林景观.
    • 邢鹏
    • 摘要: 水陆法会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会",又称为水陆道场、悲济会、悲斋会、水陆无遮大会、天地冥阳水陆大会、放焰口等。是汉传佛教的一种修持法,也是汉传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会。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载:"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所谓水陆,即取在水陆两处施食而普度众生之意。
    • 苗利辉
    • 摘要: 唐宋时期是龟兹佛教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由于中原和龟兹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紧密,汉传佛教对龟兹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龟兹地区的汉传佛教菩萨信仰不仅包括弥勒、地藏、观音、大势至和文殊等菩萨信仰多种类型,而且内涵有所发展和演变,并与中原地区保持一致.艺术风格上,既有中原艺术的因素,又具有龟兹艺术传统的延续,更体现了回鹘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