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泥稳定基层

水泥稳定基层

水泥稳定基层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50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22402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城市建设、技术与市场、科技风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国际砂石骨料大会 等;水泥稳定基层的相关文献由51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德军、孙明刚、宋亮等。

水泥稳定基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2402 占比:99.90%

总计:222620篇

水泥稳定基层—发文趋势图

水泥稳定基层

-研究学者

  • 周德军
  • 孙明刚
  • 宋亮
  • 李海燕
  • 池波
  • 余武斌
  • 吴超凡
  • 张守林
  • 张登峰
  • 田秋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畅晓钰
    • 摘要: 针对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基层,研究纯铣刨料和掺加新料2组级配的配合比设计,对比分析2组级配的性能,并分析不同养生方式、水泥用量和泡沫沥青掺量下混合料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补充部分新料可改善铣刨料级配,从而提升混合料性能,尤其是水稳定性有较大提升,经冻融试验测得的强度比增加9.3%;不同养生方式会对混合料中水分参与强度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在60°C温度下养生40 h的养生方式,经过3 d养生期后强度可达7 d强度的95%;提高水泥用量,混合料劈裂及抗压强度有不同程度提升,劈裂强度比在1.5%掺量时达到最大值92.6%;泡沫沥青掺量在2.5%附近时,混合料劈裂及抗压强度都达到峰值,干劈裂强度为0.69 MPa,劈裂强度比为91.5%,抗压强度为1.76 MPa。
    • 吴居涛; 张宏飞
    • 摘要: 为实现废旧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的高效再生利用,在确定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材料最佳配合比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材料力学及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比选确定最佳水泥掺量,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材料的微观形貌,对其强度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水泥掺量为1.5%,对应的最佳乳化沥青掺量为4.5%,最佳含水率为5.69%,此时劈裂强度为0.6 MPa,抗压强度为3.58 MPa,抗压回弹模量约为1032 MPa,劈裂强度为0.51 MPa。在添加水泥以后,水泥的水化产物与乳化沥青结合形成网状结构加强了集料之间的粘结强度,进一步提升了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高、低温性能。
    • 阿布力孜·艾海提
    • 摘要: 水泥稳定基层拱胀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病害,严重影响了路面使用性能及寿命。本文中的试验以新疆境内G3012喀什至叶城至墨玉高速公路为依托进行防拱胀基层试验路的铺筑,设计了多条试验路的温度、湿度、含盐量拱胀监测方案,完成了防拱胀基层试验路的铺筑和拱胀监测,对比评价了多种方案的拱胀防治效果,研究成果表明,C-B-3优化级配和胀缝应力释放结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泥稳定基层的拱胀变形。研究成果为后续水泥稳定基层结构拱胀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 王选仓; 朱世煜; 张梦媛; 宋亮; 张潇月
    • 摘要: 为探究大温差荒漠区水泥稳定基层沥青路面拱胀变形影响因素,基于新疆南疆地区气候温差及水泥稳定砂砾组成材料,进行了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拱胀试验,模拟了不同级配类型、不同水泥剂量、不同硫酸盐含量和不同环境湿度下水稳砂砾试件拱胀变形,明确了不同因素下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拱胀性能及变化规律,给出了各设计指标合理范围,并结合SEM及工业CT进一步揭示了水稳砂砾材料内部拱胀发展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骨架空隙结构的水稳砂砾材料膨胀系数最小,骨架密实次之,悬浮密实结构试件膨胀系数及膨胀量最大;水泥剂量的提高与水稳砂砾混合料膨胀量呈正相关;在升温过程中,低含盐量及环境湿度对试件拱胀量没有显著影响,硫酸盐含量达到0.8%时,盐胀作用才初步体现;30~40°C这一温度区间试件拱胀反应最剧烈;建议大温差荒漠区采用骨架孔隙级配结构,水泥剂量4%为宜。
    • 郑亮; 闫文俊; 王利锋; 张登峰
    • 摘要: 依托国道303线锡林浩特至阿巴嘎旗一级公路养护工程,开展了水稳基层现场冷再生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分别对再生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设计、冷再生的机械配置、施工工艺等技术进行了探讨。工程应用表明,水泥稳定基层现场冷再生技术满足公路工程快速养护需要,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 赵国民; 瞿晟; 盛炎民; 王宁宁; 李书进
    • 摘要: 对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有效利用是路桥工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常将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处理后制备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研究发现,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呈现先提高后稳定的趋势,而随着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掺加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水泥和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掺量分别为6%和15%。养护温度的升高对水泥水化反应和沥青成分的软化特性均有影响,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都呈提高趋势。
    • 李军华
    • 摘要: 为解决公路施工中水泥稳定基层裂缝问题,结合某公路工程实际情况,在介绍其基层混合料配合比、基层裂缝类型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基层裂缝处理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 王宏斌; 隋一鸣; 张登峰
    • 摘要: 依托锡林郭勒盟二级公路养护工程,将旧路面水稳层铣刨料、水泥混凝土路面拆除料集中加工制成再生集料作基层骨料。结果表明,65%再生料+35%碎石集料+5.0%水泥配制的混合料,其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等性能均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且性能与100%碎石集料+5.0%水泥拌制的混合料相当。但再生集料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干缩系数、失水率增加,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保湿养生,减少干缩裂缝的发生频率。
    • 朱启新
    • 摘要: 以福建省龙岩市某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为案例,取旧水泥路面破碎后的再生骨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对组合骨料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对水泥稳定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针片状颗粒含量与再生骨料取代率相关性不大;当再生骨料取代率在40%以内时,压碎指标急剧增大,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继续增加,压碎指标的增大幅度逐渐减少;吸水率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逐步稳定地增大。虽然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7d无侧限抗压强度整体上略有下降,但是规律性不强;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混合料在30击、50击、98击时的干密度逐渐减小;再生骨料取代率越大,对实际施工的成本、效率等的负影响越大。
    • 程力
    • 摘要: 本文以新疆公路水泥稳定基层拱胀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课题为依托,探究了水泥稳定基层防拱胀措施,为适用于新疆地区的水泥稳定基层防拱胀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提供了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