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氟哌啶醇

氟哌啶醇

氟哌啶醇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64967篇;相关期刊435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暨第九届内地与港澳地区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安全药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五届全国儿科神经学术会议等;氟哌啶醇的相关文献由2710位作者贡献,包括石刚刚、郑锦鸿、等等。

氟哌啶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6 占比:1.88%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4967 占比:98.09%

总计:66230篇

氟哌啶醇—发文趋势图

氟哌啶醇

-研究学者

  • 石刚刚
  • 郑锦鸿
  • 张明廉
  • 黄丽亚
  • 黄展勤
  • 于欣
  • 刘幸平
  • 吕长波
  • 张鸿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近日,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消息警示老年患者在接受氟哌啶醇治疗谵妄时,出现与神经和心脏相关的不良反应风险增加,提示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用尽可能低剂量的氟哌啶醇,并应密切监测心脏和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自1964年~2021年9月4日,MHRA共收到1341份黄卡报告,其中包含3385份与氟哌啶醇相关的疑似药物不良反应。其中,242份报告与60岁或60岁以上的患者有关,大多数反应(171份)与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有关。
    • 连火霞; 陈建; 占家铣; 林世泽
    • 摘要: 目的:探讨富马酸喹硫平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进行分组,奇数编号为对照组,偶数编号为观察组,各40例。入院后对全部患者采取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哌啶醇片,观察组给予富马酸喹硫平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精神症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富马酸喹硫平的治疗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风险,值得临床采纳。
    • 彭灿; 俞洋; 汤超华
    • 摘要: 目的分析1例伴有儿童情绪障碍的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儿的诊治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儿童情绪障碍的TS患儿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10岁女性患儿因“不自主发声、扭脖4年余,加重伴心情差2月”到医院就诊,多次诊断为“抽动障碍”。曾使用硫必利、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抽动症状改善不明显,并伴有心情差、易紧张等情绪障碍,入院后使用“利培酮、舍曲林”及心理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大约30%的TS患者并发焦虑和抑郁,通过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抽动的严重程度,药物及综合行为干预疗法(CBIT)治疗对TS的患者有较好疗效。
    • 徐莹; 李艳艳; 王博
    • 摘要: 目的分析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痴呆合并BPSD患者110例,通过等量计算机随机方法分组,各55例。A组行氟哌啶醇治疗,初始剂量为2~4 mg,分为3~4次口服,之后以患者病情为依据,逐渐将用药剂量调整为每日10~40 mg,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将用药剂量控制在4~20 mg,治疗时间为2个月。B组行利培酮治疗,初始剂量为2 mg,口服,每日2次,之后以患者病情为依据,逐渐将用药剂量调整为每日3~5 mg,每日2次,治疗时间为2个月。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采取其他抗精神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攻击行为、行为障碍、情感障碍、焦虑、妄想评分、BEHAVED-AD总分、MMSE评分、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攻击行为、行为障碍、情感障碍、焦虑、妄想评分、BEHAVED-AD总分、MMSE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BPSD的临床疗效相近,但利培酮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 冯健明
    • 摘要: 目的分析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激越期)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采取氟哌啶醇+喹硫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PANSS-EC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E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啶醇联合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激越情况及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快速恢复正常。
    • 吕红艳
    • 摘要: 氟哌啶醇为一种重要的抗精神分裂药,临床上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引起的行为冲动和焦虑等症状,但单独使用该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较低,与其他类型药物联合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往往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氟哌啶醇联合用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的情况进行综述,探讨氟哌啶醇联合用药用于儿童抽动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沈显良
    • 摘要: 目的 观察氯氮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氯氮平单药治疗,观察组采取氯氮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氮平联合氟哌啶醇能有效降低患者PANSS评分,提高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具有一定安全性。
    • 倪金凤; 张洁; 党媛媛; 刘国玉
    • 摘要: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自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自闭症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儿均予氟哌啶醇片口服,观察组加服左乙拉西坦片。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自闭症,能改善患儿的症状评分、社会行为能力及BDNF、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
    • 谭泽圆; 朱连超; 张甜甜; 都修波
    • 摘要: 目的:研究定风止痉散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儿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小儿抽动症患儿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氟哌啶醇片与盐酸苯海索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定风止痉散,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美国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微量元素[铁(Fe)、铅(Pb)、锌(Zn)]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YGTSS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风止痉散治疗小儿抽动症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抽动症患儿症状及微量元素水平。
    • 吴晨; 刘翠丽; 王涛
    • 摘要: 目的了解氟哌啶醇制剂的安全性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和国内外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31日中涉及氟哌啶醇的相关不良反应数据及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发布的关于氟哌啶醇相关风险控制措施等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怀疑和并用药品涉及氟哌啶醇制剂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13936例,其中涉及心血管系统624例次,严重不良反应111例次;国内外文献报道等均提示了氟哌啶醇制剂的心血管相关不良反应风险。结论建议督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加强氟哌啶醇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价工作,及时修订产品说明书,密切监测用药风险,促进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