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毛色

毛色

毛色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670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中国文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7篇;相关期刊292种,包括遗传、中国牛业科学、中国工作犬业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三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2006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等;毛色的相关文献由1223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常生、范瑞文、李祥龙等。

毛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4 占比:87.1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1.34%

专利文献>

论文:77 占比:11.49%

总计:670篇

毛色—发文趋势图

毛色

-研究学者

  • 董常生
  • 范瑞文
  • 李祥龙
  • 周荣艳
  • 李兰会
  • 赫晓燕
  • 乔西波
  • 常洪
  • 庞全海
  • 惠春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韩敏振; 王国文; 彭巍; 舒适; 黄荣; 徐尚荣; 付长其; 张君
    • 摘要: 为了解析不同牦牛毛色遗传的分子机制,选取环青海湖相同发育阶段的成年健康黑、白、棕色牦牛各3头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 Seq TM2500测序平台对牦牛的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所得序列经过数据质量控制、组装后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功能注释以及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白色牦牛与黑色牦牛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有426个,其中与毛色相关的基因有19个;白色牦牛与棕色牦牛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有246个,其中与毛色相关的基因有16个,此两组差异表达基因在酪氨酸代谢通路上均有富集。黑色牦牛与棕色牦牛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有4230个,其中与毛色相关的基因有138个。白色与棕色毛色的形成具有不同的调控机制,SOX10基因在棕色毛色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酪氨酸代谢通路的抑制是白色毛色形成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从转录组水平对牦牛毛色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筛选牦牛毛色调控主效基因提供研究基础。
    • 陆道炜; 徐霄; 罗述金
    • 摘要: 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豹属(虎、狮、豹、美洲豹、雪豹)中唯一具条纹而不是斑点的物种。虎以黄底黑纹的野生型标志性毛皮为世人所熟知,此外,有白虎、金虎、雪.虎、黑虎等具毛色多态型,其遗传起源及科学和保育价值则长期存在疑问和争议。最近10年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定位了Slc45a2、Corin、Taqpep等参与和调控色素通路并导致虎毛色变异的基因,揭示了其对物种生存和适应的潜在影响。虎毛色多样性遗传机制的揭示,为虎的保护及圈养繁殖提供了科学佐证,也为通过非模式生物研究动物适应性演化进行了积极探索。
    • 核桃仁
    • 摘要: 同学们,不知不觉又到了新的一年。今年是中国的虎年,那么瑾小萱姐姐就带大家去看看威风凛凛的东北虎吧。大型猫科动物东北虎的学名叫作西伯利亚虎,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成年雄性东北虎体重平均为250千克,体长约为2.3米;成年雌性东北虎体重平均为170千克,体长约为2米。东北虎夏季毛色为棕黄色,冬季毛色为淡黄色。它的背部和身体两侧有多条柳叶状的黑色窄条纹,前额上的黑色横纹极似"王"字。
    • 郑卫军
    • 摘要: 养好新引进的种兔是饲养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新办养殖场(户)成败的因素之一。根据过去新办养殖场(户)的实际情况,养得好的成活率达到98%以上,养得不好的成活率仅85%左右。为提高新购种兔的成活率,应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一、选种兔要考虑应激因素新办养殖场(户)在选购种兔时,除了要求品种特征明显、毛密、毛色纯正、毛质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还要求体重达到2千克以上,并且体质健壮,切忌选年老、体弱和幼年兔。
    • 摘要: 鹧鸪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野味珍禽,素有“山珍”的美誉,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种养殖动物。鹧鸪养殖应把握好以下3个要点。一、种鸪的选择种用母鹧鸪要求身体强壮、体形匀称、毛色光亮、活泼好动、眼明、脖小、头形后翅;种用公鹧鸪要求体高、头大、胸脯宽、羽色深、肢爪橘红、好斗。
    • 张颜; 孙宝盛; 肖贵榜; 杨玉能; 杨泓涛; 李世春; 邓位喜
    • 摘要: 【目的】开展黔北麻羊黑白毛色差异的蛋白组学分析,明确影响其毛色差异的特异性蛋白及其通路,为揭示黔北麻羊特征毛色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集3只黔北麻羊公羊背部黑色羊毛皮肤组织块和腹部白色羊毛皮肤组织块,通过SDT裂解法提取黔北麻羊皮肤组织蛋白并进行蛋白定量分析,然后对筛选出的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分别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通过组间比较共筛选出420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与白色羊毛对照组(White)相比,黑色羊毛试验组(Black)有247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呈上调表达、173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呈下调表达,其中与形成黑色羊毛的黑色素相关蛋白共有15个,包括表皮视黄醇脱氢酶2(SDR16C5)、视黄醇脱氢酶16(RDH16)、视黄醇饱和酶(RETSAT)和角蛋白79(KRT79)等9个上调蛋白,以及蛋白激酶B(AKT)、β抑制蛋白1(ARRB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等6个下调蛋白。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差异表达蛋白注释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功能的51条GO功能条目上;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有159个蛋白定位于细胞质、128个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及88个蛋白定位于线粒体;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富集在209条KEGG通路上,其中5条通路与黑色素生成相关,分别是视黄醇代谢(Retinol metabo-lism)、黑色素生成(Melanogenesi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结论】导致黔北麻羊存在黑白毛色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参与黑色素生成通路的KRT79及参与视黄醇通路的SDR16C5、RDH16和RETSAT等蛋白表达上调,促进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生成和黑色羊毛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参与PI3K-AKT通路的AKT表达下调,以及SFRP1表达下调而降低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均有利于黑色素生成。
    • 韩红宇; 南瑞鹏; 王志鹏; 崔宇帆; 刘佳佳; 申彤; 庞全海
    • 摘要: 瞬时受体式基因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1,TRPM1)对正常黑素细胞中的色素沉积至关重要,是色素沉积障碍的潜在靶点。为确定TRPM1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并探讨其在调控绵羊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ing、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TRPM1的表达与定位。结果表明,不同月龄的杂交黑白公绵羊中TRPM1 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白色绵羊皮肤中,6月龄TRPM1 mRNA的表达高于其他月龄(P<0.05);在黑色绵羊皮肤中,3、6、12月龄TRPM1 mRNA的表达均高于0月龄(P<0.05);不同月龄黑绵羊皮肤中TRPM1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白绵羊(P<0.05)。Western Bloting结果显示,0、3、6、12月龄黑白绵羊皮肤中TRPM1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且表达水平趋势与mRNA水平一致,进一步证实TRPM1参与绵羊毛色的调控。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在白色和黑色绵羊皮肤毛囊毛干、外根鞘、毛乳头和毛基质中均显示TRPM1阳性,且在绵羊皮肤中的光密度值分析结果显示黑色绵羊皮肤中表达量高于白色绵羊皮肤。上述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TRPM1的表达具有差异性,TRPM1可能参与调控绵羊毛色形成的全过程。
    • 吕明霞
    • 摘要: 近两年,鸽肉成了人们餐桌上的新宠,鸽汤味美,营养丰富,是很好的滋补汤品。那么肉鸽的养殖也成了新的话题,怎样才能养好肉鸽?首先要了解鸽子的特点和习性:鸽体态优美,羽毛紧密有金属光泽。公鸽毛色较母鸽艳丽,头部无冠,鼻瘤柔软有光泽(老年鸽无光泽),眼彩虹清晰。脚部的鳞片软而平,额宽,眼环大而稍松,鼻瘤大,性情好动、好斗。
    • 孙宝盛; 张颜; 肖贵榜; 杨玉能; 杨泓涛; 李世春; 邓位喜
    • 摘要: 【目的】明确调控黔北麻羊毛色差异的候选基因及其通路,为揭示黔北麻羊特征毛色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岁黔北麻羊公羊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肩部黑色羊毛下的皮肤组织块和腹部白色羊毛下的皮肤组织块,以RNA为模板合成双链cDNA,经末端修复等处理后进行PCR富集构建cDNA文库,采用Illumina HiSeq^(TM) 4000测序平台完成转录组测序,经过滤及质控后以DESeq2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然后分别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白色羊毛对照组(White)相比,黑色羊毛试验组(Black)存在509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195个显著下调表达基因;在黑色羊毛试验组中的509个显著上调基因中筛选获得5个与黑色素生成相关且表达差异显著(基因表达差异倍数log2 Fold Change>1、校正后的P_(-adjust)<0.05)的基因,分别是酪氨酸酶基因(TYR)、酪氨酸相关蛋白1基因(TYRP1)、黑素皮质素受体1基因(MC1R)、角蛋白19基因(KRT19)和角蛋白79基因(KRT79)。显著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色素代谢过程外,黑色羊毛试验组还显著富集于黑素小体、色素沉着、色素生物合成过程、黑色素生物合成过程和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等与黑色素形成相关的GO功能条目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黑色羊毛试验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通路中,与黑色素生成密切相关的是酪氨酸代谢通路,而不是Wnt/β-catenin、MAPK、PI3K/Akt和MC1R/α-MSH等经典的黑色素生成信号通路。【结论】TYR、TYRP1、MC1R和KTR19等是调控黔北麻羊毛色的主要基因,酪氨酸代谢通路是调控黔北麻羊毛色的主要通路。TYR、TYRP1、MC1R和KTR19等基因的局部上调表达,激活酪氨酸代谢等通路而促使黑色素生成增加,是黔北麻羊肩部黑色羊毛和腹部白色羊毛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 薛丽娜; 罗惠娣; 周胜花; 王曦; 毛杨毅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特定杂交模式下产生全黑被毛绵羊TYR、MC1R及Agouti基因互作调控毛色的机制.随机选取黑色和白色被毛绵羊各4只,采集皮肤组织,利用qRT-PCR技术测定MC1R、Agouti及TYR基因mRNA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C1R、Agouti及TYR基因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均有表达,其中TYR基因mRNA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皮肤(P<0.01),MC1R基因mRNA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高于白色绵羊皮肤,但差异不显著,Agouti基因mRNA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白色绵羊皮肤(P<0.05).综上,该杂交模式下产生的黑色绵羊可能是由于Agouti基因表达量低而使α-MSH诱导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上调了TYR基因表达量,导致真黑素含量上升,出现黑色毛色性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