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毒害艾美耳球虫

毒害艾美耳球虫

毒害艾美耳球虫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66635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畜牧兽医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四届(2014)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等;毒害艾美耳球虫的相关文献由274位作者贡献,包括陶建平、刘丹丹、许金俊等。

毒害艾美耳球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6635 占比:99.94%

总计:166742篇

毒害艾美耳球虫—发文趋势图

毒害艾美耳球虫

-研究学者

  • 陶建平
  • 刘丹丹
  • 许金俊
  • 郑世民
  • 翁亚彪
  • 刘丽丹
  • 刘晶
  • 李建梅
  • 蔡建平
  • 覃宗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状; 王乐乐; 汪飞燕; 刘悦; 彭月梅; 宿世杰; 候照峰; 许金俊; 陶建平; 刘丹丹
    • 摘要: 旨在探析毒害艾美耳球虫氧化还原酶EnOXIO1的功能。提取毒害艾美耳球虫扬州株配子体总RNA,应用RT-PCR获取EnOXIO1编码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nOXIO1,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体外诱导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抗原性分析,应用制备的多抗进行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获得的EnOXIO1基因全长为2535 bp,体外重组表达的蛋白大小约100 ku,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表达量约为0.5 mg·mL^(-1)。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能被6×HIS标签单克隆抗体识别,同时能被制备的鼠多抗以及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病鸡康复血清所识别,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和交叉反应原性。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EnOXIO1基因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配子体内的成壁体上,参与了卵囊壁的形成。本研究成功克隆和表达了毒害艾美耳球虫EnOXIO1蛋白,并将其定位于配子体和卵囊壁上,为进一步解析EnOXIO1蛋白参与卵囊壁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为研制新型免疫阻断型球虫亚单位疫苗提供重要靶抗原。
    • 蔡为民; 李文静; 王乐乐; 苏丁泽阳; 朱玉; 刘丹丹; 许金俊; 陶建平
    • 摘要: 旨在制备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配子体抗原EnGAM22单克隆抗体,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抗原rEnGAM22免疫BALB/c小鼠,免疫3次后,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用预先建立的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经有限稀释法对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4次亚克隆后,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命名为2F3和3D3;对单抗亚类和特异性进行鉴定,应用单抗识别天然蛋白和虫体定位。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2F3和3D3亚类分别为IgG2a、IgG2b,纯化后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000、1∶64000,能特异性识别重组抗原rEnGAM22和毒害艾美耳球虫天然配子体蛋白;免疫荧光定位显示单克隆抗体2F3和3D3能特异性识别大配子体的成壁体和卵囊壁,表明EnGAM22抗原参与卵囊壁的形成。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球虫卵囊壁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马维彩; 何学柏; 孙英健; 李本胜; 张彩荣; 芮国红; 李焕荣; 李秋明
    • 摘要: 【目的】探讨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早熟株对鸡的免疫效果,为获得安全有效的鸡球虫疫苗株提供试验参考依据。【方法】取4日龄健康、体质量50~70 g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盐酸氨丙啉添加组、一免组和二免组,每组50只鸡地面饲养,试验期81 d。对照组、免疫组(免疫组包括一免组和二免组)鸡饲喂基础日粮,盐酸氨丙啉添加组鸡按照药物说明全程基础日粮加盐酸氨丙啉拌服。一免组鸡4日龄一免,剂量1 000个/只毒害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孢子化卵囊;二免组鸡53日龄二免,剂量200个/只毒害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孢子化卵囊。鸡25日龄、53日龄、74日龄时从地面饲养的各组随机抽取6只鸡移到笼上饲养,同时设置红对照组(鸡不免疫不喂药仅攻毒)。笼养鸡除对照组外,其他组鸡均攻毒,攻毒方法为逐只鸡经口接种毒害艾美耳球虫亲本株(10×10^(4)个孢子化卵囊/只)。肉眼观察鸡临床症状,测定鸡平均相对体增质量、小肠病变记分、小肠病变记分减少率、存活率、卵囊减少率与抗球虫指数等指标。【结果】免疫鸡攻毒后,临床观察对照组鸡精神状态良好,未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免疫组与红对照组相比精神状态良好、血便减少。不同日龄鸡(25日龄、53日龄和74日龄)攻毒后第7天,盐酸氨丙啉添加组和免疫组鸡相对体增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极显著高于红对照组且二免组高于一免组。免疫组鸡小肠平均病变记分均低于红对照组,小肠病变记分减少率高于红对照组,其中二免组不同日龄攻毒后鸡小肠平均病变记分均低于一免组,且74日龄鸡攻毒后小肠病变记分减少率最高。红对照组不同日龄鸡卵囊数极显著高于盐酸氨丙啉添加组和免疫组,其中免疫组53日龄鸡和74日龄鸡攻毒后卵囊数均显著高于盐酸氨丙啉添加组,卵囊减少率低于盐酸氨丙啉添加组,且二免组74日龄鸡攻毒后卵囊减少率高达90%。免疫组不同日龄鸡抗球虫指数极显著高于红对照组,二免组不同日龄鸡抗球虫指数均高于145且高于一免组,即二免组鸡抗球虫效果达到中效水平。【结论】毒害艾美耳球虫早熟株2次免疫对鸡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且对鸡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
    • 王礼跃; 蔡为民; 张阿敏; 樊峥嵘; 苏丁泽阳; 朱玉; 冯茜茜; 刘丹丹; 许金俊; 陶建平
    • 摘要: 将柔嫩艾美耳球虫重组配子体蛋白rEtGAM22、rEtGAM56和rEtGAM59分别单独免疫(单免)或联合免疫(联免)雏鸡,同时设未免疫攻虫组和空白对照组为对照,分别用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进行攻虫试验,以存活率、排出血便数、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病变记分、卵囊减少率、抗球虫指数和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为指标来评价这3种重组蛋白免疫雏鸡的抗球虫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的成活率均为10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免疫组鸡排血便堆数减少、平均增重显著(P<0.05)增加;用柔嫩艾美耳球虫攻虫后,rEtGAM22与rEtGAM59联免组相对增重率(86.71%)最高,rEtGAM59单免组平均病变记分最低、卵囊减少率(59.61%)最高,rEtGAM22与rEtGAM59联免组抗球虫指数值(163.71)最高。用毒害艾美耳球虫攻虫后,rEtGAM22与rEtGAM59联免组相对增重率(83.06%)最高,rEtGAM56与rEtGAM59联免组平均病变记分最低,rEtGAM56单免组卵囊减少率(66.97%)最高,rEtGAM56与rEtGAM59联免组抗球虫指数(158.23)最高。各免疫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显著(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rEtGAM56单免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最高,且显著(P<0.05)高于其他免疫组。结论:rEtGAM59单免或与rEtGAM22联免的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保护效果较好,rEtGAM56单免或与rEtGAM59联免的抗毒害艾美耳球虫的保护效果较好。
    • 王桢; 杨俊娟; 徐志海; 席现本
    • 摘要: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于鸡的肠道引起的。目前全国范围内鸡的球虫被公认的有7种,凡是有鸡的地方,均有鸡球虫存在,生产中多以一种以上的球虫混合感染为主。发病最多、危害最大的球虫主要有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盲肠,致病力最强,在感染后第5天引起宿主的盲肠严重出血和高度肿胀,后期出现干酪性肠芯,因此又被称为盲肠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小肠中1/3段,以卵黄蒂前后最为常见,是小肠球虫中致病力最强的一种。鸡小肠球虫病主要是由毒害艾美耳球虫引起,多发生在散养草鸡的30-70日龄,临床症状可见棕色粪便,以及褐灰色粪便,病鸡表现精神不振、缩颈、厌食、消瘦、血便,并带有腹泻症状,零星死亡,是散养草鸡常见的疾病。
    • 张阿敏; 李静怡; 刘丹丹; 高阳; 王礼跃; 樊峥嵘; 李颖珊; 冯茜茜; 张知之; 范雪莲; 侯照峰; 许金俊; 陶建平
    • 摘要: 为了研究鸡毒害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基因(EnSAG)的功能,以毒害艾美耳球虫(扬州株)第二代裂殖子的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其EnSAG,连接至pGEM-T-Easy载体,鉴定后构建pET28a(+)-EnSAG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鉴定后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用纯化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EnSAG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利用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中的天然EnSAG蛋白。用重组蛋白按高剂量(200μg/羽)、中剂量(100μg/羽)和低剂量(50μg/羽)免疫雏鸡,同时设置未免疫攻虫组和未免疫未攻虫组为对照,以成活率、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卵囊减少率、病变记分和抗球虫指数(ACI)为指标,评价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力。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768 bp,编码255个氨基酸,分子质量24.63 ku;重组蛋白大小约为30 ku,以包涵体形式为多,能被组氨酸单抗和鸡抗毒害艾美耳球虫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在第二代裂殖子中检测到天然EnSAG蛋白,其分子质量大约为27 ku。各试验组的成活率均为100%;免疫组的平均增重增加,病变记分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相对增重率最高(86.19%);高剂量组卵囊减少率(61.54%)和ACI值(160.03)最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析EnSAG蛋白的功能以及鸡球虫病亚单位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 董青
    • 摘要: 为了探索河南地区鸡球虫病免疫预防的方法,应用早熟选育技术对河南地区分离的纯种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虫株进行了连续30代的早熟选育,并通过对E.necatrix早熟减毒株与母株的孢子化卵囊大小、毒力、致病性、免疫原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E.necatrix早熟减毒株与母株之间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 显示,经过早熟选育后E necatrix潜隐期由母株144 h降低至121 h,潜隐期缩短了23 h;E.necatrix早熟减毒株的孢子化卵囊大小与母株相等或略小,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致病性方面,E.necatrix早熟减毒株的毒力明显低于母株;在免疫性方面,200个/羽剂量的E.necatrix免疫组即能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力,表明E.necatrix母株和早熟减毒株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选育的E necatrix早熟减毒株具有潜隐期明显缩短、致病性较母株弱、保持了母株免疫原性等球虫早熟减毒株的独特特点.
    • 刘联盟; 李灵娟; 吕凤霞; 杨振豪; 胡帅; 刘升; 冯文丽; 岳旭龙
    • 摘要: 一、研究背景鸡球虫病是鸡常见的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病原为原虫中的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球虫,目前世界公认的有7种,不同种的球虫在鸡消化道内寄生的部位不同,其致病力也不相同,其中危害最严重的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前者寄生于鸡的盲肠,后者寄生于小肠粘膜中。
    • 章廊
    • 摘要: 鸡球虫病是鸡的一种常见原虫病,分布广泛,可引起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危害鸡的球虫主要是艾美耳属的8—9个虫种,其中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最为常见,且危害大。前者主要寄生于鸡的盲肠内,雏鸡多见,死亡率在70%以上;后者主要寄生在鸡的小肠内,青年鸡多见,死亡率在50%以上。全世界每年由鸡球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亿美元以上。因此,在雏鸡阶段做好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