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死区时间

死区时间

死区时间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03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56871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电工技术学报、电源技术、电机与控制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2015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第九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等;死区时间的相关文献由108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伟锋、时龙兴、张波等。

死区时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6871 占比:99.60%

总计:57101篇

死区时间—发文趋势图

死区时间

-研究学者

  • 孙伟锋
  • 时龙兴
  • 张波
  • 陆生礼
  • 徐申
  • 周泽坤
  • 来新泉
  • 王卓
  • 王强
  • 菊池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晶; 蔡光跃; 张文娟
    • 摘要: 文章从信号完整性的角度介绍了高速信号。由于其特征明显,如何准确地观测高速信号对数字存储示波器的选用提出了严格要求。数字存储示波器有很多关键参数,对于观测高速信号,重点分析了采样率和波形刷新率两个参数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以偶发的存在畸变的高速信号为例,阐述了采样率和波形刷新率对信号捕获的概率大小。采样率越高,捕获信号的细节越明显,越容易定位信号的畸变位置。波形刷新率越高,整个采集过程中,“死区”时间就越短暂,越容易捕获畸变信号。分析表明,对于观测高速信号,选择合适规格参数的数字存储示波器至关重要。
    • 袁义生; 张钟艺; 兰梦罗
    • 摘要: 传统的LLC谐振变换器为适应负载宽范围变化常采用变频控制策略,但存在调频范围过宽、限制感性元件设计、造成了额外的损耗等问题。因此采用变频移相控制方法以缩小调频范围,能够较好地实现原边开关管零电压开关ZVS(zero-voltage switching)及副边整流二极管零电流开关ZCS(zero-current switching),但由于滞后臂与超前臂的出现,在轻载工况下额外增加了死区时间Td内实现ZVS分析的难度。通过对电路工作波形的分析,继承了传统分析方法中对电路工作波形优化处理的思想,在满足ZVS实现的前提下,结合时域分析法进行了死区时间对输出电压增益影响规律的相关研究。通过对电路工作波形进行理想化处理,考虑开关管寄生电容参与的充放电过程,结合死区时间内ZVS临界实现条件,建立了增益G受移相占空比D、死区时间Td以及开关频率fs等参数的影响函数关系,最终划定出既考虑死区时间影响,又满足给定增益要求下的最优移相占空比与死区时间。通过设计额定输入200 V、额定输出160 V、输出5%额定负载的仿真样机与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 汤梦阳; 苗轶如; 雍涛
    • 摘要: 不连续PWM调制与传统空间矢量调制相比能够降低开关次数与损耗,提高变换效率。然而,死区效应、管压降会引起感应电机的相电压非线性误差,导致定子电流谐波畸变增加,转子磁链观测精度降低,且传统的基于占空比的补偿方法并不适用于不连续PWM调制。针对不连续最小值调制策略(DPWMMIN)的损耗与电压误差展开研究,首先对导通损耗与开关损耗进行分析与计算,然后在考虑开关时间、死区时间、管压降的情况下对不同扇区三相桥臂电压误差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DPWMMIN调制方式的平均电压前馈补偿策略。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补偿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定子电流的谐波畸变,增加转子磁链与速度观测器的精度,证明理论分析与补偿策略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 孙会志; 暴长春; 陈郁
    • 摘要: 本文针对和谐号动车组内端门门控器MOS管失效问题,分析并制订相应整改措施:将门控器死区时间由1us改为4us。该方案通过了地面实验验证及试装车运用考核,可以解决因死区时间不足导致门控器MOS管失效问题。
    • 李超; 宁萍
    • 摘要: 为实现对车辆制动过程进行快速且稳定的控制,设计一种用于电液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显式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对电液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分析,明确电液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在考虑系统参数的基础上,设计显式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将显式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融入到电液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中,以计算调节扭矩.同时利用状态预测器和缓冲器补偿电液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死区时间,从而提高制动过程的效率及稳定性,解决电液防抱死制动系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逻辑门限控制方法相比,该显式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对车辆进行制动控制时,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 廖鸿飞; 帅定新; 龙涛元
    • 摘要: 针对电容输出滤波LCC谐振变换器设计时预设阻抗角导致变换器效率较低的问题,分析了LCC谐振变换器死区时间、谐振阻抗角和损耗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满足软开关条件的最小阻抗角与死区时间,得到LCC谐振变换器阻抗角与死区时间的选择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谐振网络参数设计方法,使变换器在满足软开关条件的同时,阻抗角最小,减小了变换器损耗.用所提出的方法设计了160 W LCC谐振变换器电路,满载效率达到94.2%,实验结果证实该方法是有效的.
    • 顾洋豪; 王鹏; 董涵; 马世金; 秦玉文
    • 摘要: 为研究电力电子脉宽调制(PWM)算法中死区时间对变频电机绝缘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全桥固态开关和高速实时控制技术,搭建了死区时间在2~10μs可调的重复脉冲发生器。在峰峰电压为4 kV、频率为5 kHz双极性重复脉冲电压下,借助特高频测试方法,通过变频电机匝间绝缘试验,研究了重复方波电压死区时间对变频电机绝缘放电统计特征和耐电晕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死区时间可以显著增大重复脉冲方波上升沿和下降沿处的表面电荷衰减效应,减弱了放电过程中表面电荷反向电场对放电过程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加了放电数量,加速绝缘电老化,使变频电机匝间绝缘的耐电晕寿命显著降低。对此,在设计电力电子系统,加入死区时间保护功率器件的同时,必须考虑死区时间对变频电机绝缘系统的加速老化作用,以适当提高绝缘裕度。
    • 邹宇; 同向前; 赵国宁; 苏一峰; 邱龙富; 王飞
    • 摘要: 随着直流微电网和直流配电网的兴起,作为直流电压隔离变换的直流变压器备受关注.具有恒变压比的直流变压器通常采用高频谐振变换器和50%占空比控制,具有高效简洁的特点.本文分析了考虑开关死区情况下直流变压器的典型工作模态,推导建立了传输功率与开关死区时间的数学表达式,得到了死区将会降低直流变压器的传输功率的结论.建立了一种CLLC型谐振变换器拓扑的直流变压器的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 焦健; 郭希铮; 游小杰; 王剑
    • 摘要: 在LLC谐振变换器中,对谐振电流的精确解析可以实现变换器的损耗计算.该文基于谐振电流近似拟合法提出一种改进型LLC谐振变换器电流解析方法,分析死区时间内的开关管结电容充放电过程、谐振电流的变化过程,通过对表达式中初始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该方法计算得到的谐振电流在死区时间内的变化情况更加准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解析式相比原有的方法,在死区时间范围内可以准确描述谐振电流变化过程,相较于其他方法获得的初始值和励磁电流峰值,所提出方法的计算结果误差更小.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该文所提出的谐振电流解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