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正极

正极

正极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32193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1698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中学化学、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十六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5届学术年会、第二十四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会议等;正极的相关文献由30750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开华、张宝、李长东等。

正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8 占比:1.5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1698 占比:98.46%

总计:32193篇

正极—发文趋势图

正极

-研究学者

  • 许开华
  • 张宝
  • 李长东
  • 吴锋
  • 郑王谟
  • 赖延清
  • 李子郯
  • 张治安
  • 谭强强
  • 杨红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传统的微弧氧化反应,只发生在一个反应电极上?与传统的微弧氧化反应相比,双电极放电微弧氧化反应(简称双极反应),可以发生在两个电极上,其中一个反应试样接电源的正极做阳极,另一个反应试样接负极做阴极.
    • 陈跃颖; 盘盈滢; 杜文卿; 林晓明
    • 摘要: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低成本、寿命长等优点,被认为是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最有前途的储能技术.金属-有机框架(MOFs)具有超高孔隙率、功能多样性、结构可控及易制备等独特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异相催化、电化学储存与转化、气体吸附和分离等领域中.对MOFs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重点总结了MOFs衍生材料(多孔碳材料、单一金属氧化物、多组分金属氧化物、磷化物等)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合成方法、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最后对MOFs及其衍生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新型电极材料的下一步开发方向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 李翠娥; 周成刚; 王飞龙; 闫新华
    • 摘要: 采用铅钙锡铝四元合金的传统的电动车正极板栅往往在电池使用了2~3 a就发生了筋条腐蚀断裂的情况,导致电池的使用寿命终止。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新新型板栅合金配方,在四元合金的基础上加入Na、Ag以及Bi。通过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硬度和拉力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和电池性能测试等实验来研究新型合金板栅和这种板栅所组装成的铅酸蓄电池的性能。与传统四元板栅合金相比,这种新型配方合金提高了板栅的耐腐蚀性和导电性,改善了电池的容量,使电池的循环寿命显著提升。
    • 余春林; 陈旭东; 宫川敏夫; 孙辉; 张兴旺; 童莉葛
    • 摘要: 前驱体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形貌各异的材料,而其中氨值对于前驱体的微观形貌影响颇大。本文在不同氨值条件下制备得到形貌各异的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发现低氨值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前驱体表面晶须细致,内部结构密实且外部呈树杈状结构。这种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前驱体材料经烧结后,一次颗粒仍呈放射状生长,且颗粒更为细长。该材料制成扣式电池后,0.2 C放电条件下比容量可达210.3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可达93.05%,且倍率及循环性能优异。与市面所售相同配比产品相比,放电容量提升3%。该形貌控制方法为高比容量三元正极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陆勇刚; 向波; 汪镇涛; 张鹏; 陈芳; 谢健; 赵新兵
    • 摘要: 以Ni_(0.6)Co_(0.2)Mn_(0.2)(OH)_(2)和LiOH·H_(2)O为前驱体,在LiOH·H_(2)O不过量的条件下,采用简单的固相焙烧法,在910°C下制备出单晶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所得材料无需水洗、烘干、退火等处理,可直接用于电极浆料的制备。电化学测试表明,所得NCM622单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0.1C电流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81.2 mAh·g^(-1),0.3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4.4 mAh·g^(-1)。在0.3C的电流密度下,经过30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为150.7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6.4%,经5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41.2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1.0%。该电化学性能优于850°C下焙烧的多晶NCM622和940、960°C下焙烧的较大尺寸的单晶NCM622,表明910°C是制备单晶NCM622的合理温度。研究表明,单晶NCM622在循环过程中可保持结构稳定性。
    • 张明慧; 徐文; 武丽莎; 董琰峰
    • 摘要: 水系锌离子混合电容器(ZHCs)具有本征安全、低成本的优点,在大规模储能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多孔炭正极具有不理想的孔结构,难以实现有效的锌离子的存储和扩散,此外锌箔负易遭受枝晶和副反应,因此传统ZHCs常表现出较低的能量密度和较短的循环寿命,严重制约其实际应用。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具有高导电基体和丰富表面官能团,为构筑ZHCs用高容量正极和长循环锌负极提供了新机遇。本文系统总结了高性能ZHCs用MXene基纳米材料的最新进展,先简要介绍了ZHCs的基础知识如工作原理和关键电化学参数,随后详细阐述了高性能ZHCs用MXene基正极(纯MXene、插层MXene、掺杂MXene、MXene基杂化材料(MXene/金属硫化物、MXene/炭、MXene/聚合物))和负极的研究进展,最后简要讨论了MXene基纳米材料在下一代ZHCs应用中的挑战和展望。
    • 马海燕
    • 摘要: 磷酸铁锂(LiFePO4)为橄榄石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为170 mAh/g,工作电压为3.2 V,电子导电率为1×10^(-10)-1×10^(-9) S/cm。本文主要以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相关专利申请作为研究对象,对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技术和包覆技术的专利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总结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掺杂技术和包覆技术领域的专利发展情况,期望为该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
    • 张恒; 李海浩; 王梦娇; 文慧峰
    • 摘要: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退役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退役动力电池再生利用是缓解退役潮压力、解决产业链“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手段。综述国内外退役动力电池正极、负极和电解液再生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产业化现状及应用前景,并对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 陈培; 梁文浩; 唐亚昆; 高杨; 盛蕊; 刘浪
    • 摘要: 为了解决单质硫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等问题,将硫负载于一种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纳米管(PCNTs),制备了S/PCNT复合材料,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相比于S/CNT,S/PCNT的电化学性能有明显提升,这可归因于S/PCNT中的嵌入结构,为硫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供了缓冲空间,避免了硫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进而有效限制多硫化物的溶解,从而缓解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使硫正极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
    • 马齐林; 曾建强
    • 摘要: 研究了铝空气电池空气电极正极中的PTFE含量及煅烧热处理对其使用寿命、放电电压和功率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PTFE含量过低时电极使用寿命较差,过高时电极放电电压及功率密度较低。催化层中的PTFE含量为25%,防水层中PTFE含量为60%时,空气电极的综合性能最佳。160 mA/cm^(2)电流密度下放电中压达到1.16 V,使用2500 h后仍能达到0.92 V。240 mA/cm^(2)电流密度下功率密度达到峰值,为227 mW/cm^(2)。催化层与防水层复合后采用340°C热处理效果最佳,能显著提升空气电极的使用寿命,同时不会造成放电电压及功率密度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