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87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3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58844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颈腰痛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全国神经外科高峰论坛暨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等;椎管内肿瘤的相关文献由2308位作者贡献,包括贾连顺、林国中、王晓东等。

椎管内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3 占比:1.41%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8844 占比:98.55%

总计:59712篇

椎管内肿瘤—发文趋势图

椎管内肿瘤

-研究学者

  • 贾连顺
  • 林国中
  • 王晓东
  • 马长城
  • 王振宇
  • 侯铁胜
  • 刘洪奎
  • 张恒柱
  • 谢京城
  • 贺宝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丽; 万昌丽; 顾海燕; 高红
    • 摘要: 延髓位于脑干的最下部分,是呼吸、循环中枢所在。延髓肿瘤术后并发症多,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功能障碍[1]。椎管内肿瘤可发生在椎管内的任何位置,而颈段脊髓肿瘤占脊髓肿瘤的21.4%[2]。髓内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20%~25%,室管膜瘤最多见,其次为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30岁,大约60%的髓内星形细胞瘤发生在颈髓[3],早期无典型表现,一旦发现,已造成不可逆的脊髓损伤,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2021年5月笔者进修期间,上海长征医院骨肿瘤科收治1例延髓至颈6椎管内肿瘤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经过精心的疗护,患者病情恢复良好,预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李金龙
    • 摘要: 近年来,肿瘤的局部微创治疗新技术层出不穷,相比以往的开刀手术,大家对这些似刀非刀的新型治疗方式、适应证,以及毒副反应还是知之甚少。椎管内肿瘤通常选择后路手术,这不可避免地要切开脊柱,露出肿瘤,然后把肿瘤切除。但手术是否要切开脊髓,要看肿瘤的部位。髓外硬膜下肿瘤,在脊髓和硬脊膜之间,所以不用切开脊髓就可以切除。
    • 王敬萱; 傅志俭; 宋文阁; 赵序利
    • 摘要: 颈椎病是疼痛科的常见病症,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多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经皮椎间盘旋切术、胶原酶溶盘术、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以及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等[1~3]。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存在颈椎间盘退变的病人,易与椎管内肿瘤相混淆。当病人颈椎遭受屈曲或过伸暴力时,椎间盘后部张力增加可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易造成大块退变的颈椎间盘组织穿破后纵韧带后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严重者甚至造成脊髓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4~6]。既往对于巨大椎间盘突出导致的颈椎病,考虑到微创治疗的局限性,以及能否有效去除突出的椎间盘而较少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我科采用经皮颈椎间盘旋切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于丽; 范艳竹; 张耀武; 典慧娟; 徐晓颖; 贾文清
    • 摘要: 目的探讨腰骶段椎管内肿瘤术后采用俯卧位护理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病区接受腰骶段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术后采用俯卧位护理,对照组术后采用仰卧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切口愈合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切口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脑脊液外漏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体位护理有助于减少腰骶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漏,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 史良; 阎涛; 王汉斌; 王科大; 刘龙奇; 苏亦兵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超声骨刀行棘突椎板复合体切除及回植并植入硫酸钙人工骨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79例腰椎椎管内肿瘤的患者,其中男46例,女33例;年龄21~78岁,平均(39.8±14.7)岁。在使用超声骨刀棘突椎板回植的基础上,行硫酸钙人工骨植入的方法,重建脊柱解剖结构,观察术中椎板棘突复合体切除及回植所用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随访观察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影像学变化及及骨质融合情况。结果79例患者使用超声骨刀平均切开(1.7±0.7)个椎体,除1例硬膜破损外,其余未见硬脊膜破损、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24.8±21.7)min,平均每个椎体切开所需用时(8.2±2.8)min,平均回植所用时间(6.7±2.9)min;术中平均失血(276.1±69.7)mL;术后患者平均(12.5±3.0)d可痊愈出院。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7±3.5)个月,CT及MRI见棘突椎板复合体愈合良好,未见移位、塌陷,钛板及钛钉松动、断裂等现象,硫酸钙人工骨降解吸收,53例(67.1%)可见骨质缺损区硬化带形成。结论采用超声骨刀的棘突椎板复合体切开回植并硫酸钙人工骨植入的手术方式,操作安全可靠,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率及骨性愈合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林国中; 马长城; 吴超; 司雨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微通道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腰椎管肿瘤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纳入研究的54例腰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硬膜外肿瘤8例,硬膜内外肿瘤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3例(脊髓圆锥腹侧肿瘤3例),肿瘤长径0.5~3.0 cm。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相应神经支配区疼痛49例,肿瘤所在节段及以下感觉障碍(麻木)5例,肢体无力7例,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患者均采用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进行手术。结果:微通道下半椎板切除37例,半侧椎板间开窗14例,半椎板切除或半侧椎板间开窗+小关节内侧1/4切除3例,所有患者的肿瘤均得以全切除。手术时间75~135 min,平均93.3 min;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7 d。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神经鞘瘤34例,脊膜瘤4例,室管膜瘤9例,肠源性囊肿1例,畸胎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5例,副神经节瘤1例。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无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的麻木感,1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其余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随访3~33个月,平均14.4个月,5例术后症状加重的患者均恢复正常,49例术前有疼痛症状者均完全缓解,7例术前肌力减退者和2例术前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恢复正常,5例术前感觉减退者中有4例完全恢复,1例仍残余轻度感觉减退。未见脊柱不稳定或畸形,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按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结论:经微通道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腰椎管肿瘤应适当选择病例,两个节段以下的腰椎管髓外肿瘤(包括部分脊髓圆锥腹侧肿瘤)通过微通道技术可Ⅰ期全切除。微通道技术有利于保留腰椎的正常结构和肌肉附着,有利于保持腰椎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 殷洪伟; 王明磊
    • 摘要: 1病例资料51岁男性,2019年1月因渐进性双下肢乏力3个月加重1周在当地医院就诊。体格检查见双下肢肌力Ⅰ级。胸椎(髓)增强MRI检查示胸10水平髓外硬膜下占位。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毛细血管瘤。术后双下肢肌力明显好转,Ⅳ级。术后3 d复查胸椎(髓)MRI显示肿瘤切除满意,无明显残留。
    • 芒苏尔·努尔麦麦提; 麦哈巴·萨迪克; 范雁东; 排日哈提·局麦; 冯妍; 罗坤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的37例腰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显示,神经鞘瘤20例,脊膜瘤4例,先天性囊肿6例,神经根囊肿5例,肠源性囊肿2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脊柱稳定性下降等并发症。术后1周复查腰椎MRI示椎管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6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肿瘤,手术创伤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崔斌; 徐艳朋; 张灿灿; 俞松
    • 摘要: 畸胎瘤是一种生殖细胞肿瘤,通常由三个胚层分化的细胞组成,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可分为成熟、未成熟和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是骶尾区、卵巢和纵隔。原发于椎管内的畸胎瘤罕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造成误诊。我院收治一例左髋关节不明原因疼痛并伴有左下肢跛行病例,脊柱磁共振成像(MRI)显示L1和L2椎体节段椎管内囊性病变,术中完全切除椎管内病变,病理检查显示为成熟畸胎瘤,无未成熟和恶性成分。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年效果良好。现对该病例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讨论了椎管内畸胎瘤的病因、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
    • 林芬; 孟华; 张静
    • 摘要: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患者行切除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椎管内肿瘤患者76例,均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将其中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16例患者作为发生组,将术后切口未发生并发症的60例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2组性别、年龄、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脑脊液渗漏等信息,分析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有无脑脊液渗漏为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3 h、脑脊液渗漏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术式、手术时间长、存在脑脊液渗漏为椎管内肿瘤患者行切除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实施干预措施,以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