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来那度胺

来那度胺

来那度胺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3年内共计45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84037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53届美国血液年会、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第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2年CSCO学术年会等;来那度胺的相关文献由1232位作者贡献,包括郁敏、杨玉雷、盛荣等。

来那度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4037 占比:99.86%

总计:184287篇

来那度胺—发文趋势图

来那度胺

-研究学者

  • 郁敏
  • 杨玉雷
  • 盛荣
  • 雷林芳
  • 侯健
  • 张喜全
  • 李靖
  • 王信见
  • 王彦青
  • 罗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培林; 陈再云
    • 摘要: 目的:研究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7年9月—2020年9月间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抽样方法进行随机分组,30例患者纳入比对组、30例患者纳入分析组,比对组患者开展硼替佐米治疗,分析组患者实施来那度胺+硼替佐米治疗。比对分析2组临床疗效、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组患者治疗后CD4^(+)、CD3^(+)、CD4^(+)/CD8^(+)指标均高于比对组(P<0.05);比对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分析组(P<0.05)。结论: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值得广泛应用。
    • 马鸿雁; 沈立云; 巩宏涛
    • 摘要: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辅助常规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因子、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来那度胺。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因子,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管新生能力,以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大于对照,观察组CD4^(+)/CD8^(+)、CD3^(+)、CD4^(+)水平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癌衍生长因子、β2-微球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那度胺辅助常规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抑制血管生成,改善免疫功能及肝肾功能。
    • 李红菊
    • 摘要: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辅助治疗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MDS-RS)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本院收治的62例经促红细胞生成素、造血刺激因子及雄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不佳可辅助免疫调节治疗的难治性MDS-RS患者,按免疫调节治疗方法差异分作对照组(n=38)及观察组(n=24),对照组予以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则施以来那度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细胞相关指标水平及预后转归。结果观察组RR为50.00%,与对照组(23.68%)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OS率75.00%,高于对照组(44.74%,P<0.05)。结论MDS-RS患者行对症支持治疗不佳患者运用沙利度胺、来那度胺辅助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来那度胺效果更好,其血细胞指标改善更佳,且有良好预后转归表现。
    • 马东升; 徐玉秀; 王萌; 吴胜胜
    • 摘要: 目的观察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泼尼松(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60例DLBCL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给予R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来那度胺联合R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0.62%,高于对照组的67.86%(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间质性肺炎及肝功能减退,多为1~2级,无4级不良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时间为4~36个月,中位随访19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3~36个月,中位随访17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为71.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30%(P﹤0.01),总生存率为8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90%(P﹤0.01)。结论来那度胺联合RCHOP方案治疗初治的DLBCL患者的疗效好、安全性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王碧薇; 孙辉; 陈曦; 李小龙
    • 摘要: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硼替佐米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来那度胺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及CD4^(+)/CD8^(+),M蛋白,β2微球蛋白,白细胞介素(IL)-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能够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能力,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 吴凌; 姬玉涵; 关红梅
    • 摘要: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VAD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来那度胺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GB)及白蛋白(Alb)以及骨髓浆细胞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0%,较对照组的60.47%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那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单一VAD方案治疗更佳,且安全性较高。
    • 刘伟伟; 刘金晶; 郑文洁
    • 摘要: 白塞综合征(Behcet syndrome,B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1]。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口腔及生殖器阿弗他溃疡(aphthous ulcer,AU)、眼部病变为主要表现,皮肤、消化道、心血管、关节、神经系统等多组织器官均可受累。其中口腔及生殖器溃疡是BS最常见和特征性表现,也是该病主要诊断依据,口腔溃疡多为首发症状[2]。患者黏膜病变呈个体差异性,严重者溃疡多发且深大,疼痛剧烈,愈合周期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言语和进食,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心理负担。
    • 张义霞; 周敏
    • 摘要: 目的对比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方案(VRD)和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方案(VT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南京中大医院溧水分院)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8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接受VRD方案治疗视作VRD组,一组接受VTD方案治疗视作VTD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VRD组治疗结束后骨髓浆细胞比例、β_(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均低于VTD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V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6、7.175、2.241、10.617,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VRD方案能更明显改善肾功能、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免疫固定电泳转阴率,且治疗安全性良好,临床疗效更好。
    • 汤杨明; 石仁州; 蓝梅; 李学军; 温宗华; 陆晓晨
    • 摘要: 一线治疗失败或复发的老年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患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国外文献报道来那度胺对于复发/难治的MCD有一定疗效,但中文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报道2例来那度胺二线治疗老年复发/难治的MCD患者后取得长期缓解,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示来那度胺治疗MCD有效,可以作为治疗复发/难治MCD的一种选择。老年MCD患者本身可能一般状况差,存在各种合并症,从而可能从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中获益。
    • 吕殿亮; 石琳; 吴艺; 张宽顺; 卢金金; 曹天星; 程志
    • 摘要: 目的对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地塞米松(RCD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方法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参比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参比组应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应用RC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M-蛋白、β_(2)-微球蛋白、CD4^(+)、CD4^(+)/CD8^(+))、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M-蛋白(17.39±6.08)g/L、β_(2)-微球蛋白(1.61±0.36)mg/L均低于参比组的(23.54±8.37)g/L、(2.25±0.63)mg/L,CD4^(+)(45.24±5.13)%、CD4^(+)/CD8^(+)(1.78±0.51)均高于参比组的(35.92±4.79)%、(1.32±0.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7.18%高于参比组的6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神经组织病变、嗜睡、便秘发生率低于参比组,血小板数量减少、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发生率高于参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RCD方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相关指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神经组织病变、嗜睡、便秘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