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机电类专业

机电类专业

机电类专业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54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教育、文化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8923篇;相关期刊277种,包括职业、职教通讯、职业技术教育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华东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等;机电类专业的相关文献由64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炳章、鲁明珠、叶金虎等。

机电类专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4 占比:0.5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8923 占比:99.43%

总计:79373篇

机电类专业—发文趋势图

机电类专业

-研究学者

  • 王炳章
  • 鲁明珠
  • 叶金虎
  • 王建民
  • 郭誉嬿
  • 陈大桥
  • 颜志勇
  • 黄裕建
  • 丁亮
  • 于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农斯淇
    • 摘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工业发展对于原料要求及制作过程要求更加严格,产品的制作尺寸、规格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于塑料产品的生产制作而言,产品在进行塑形时,离不开生产模具的辅助,只有严格遵照生产标准,选择合适的模具进行辅助,才能更好地达到生产标准。为了提高模具专业教学质量,当前模具专业教学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专业词汇的英语翻译,对模具、机电类及非机电类专业人员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2016年3月,由吴拓主编.
    • 甘勇; 甘杜芬; 邓妍祯
    • 摘要: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我国的制造业将走向世界。在新工科背景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结合地方高校机电类工科专业特点与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要求,研究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地方高校机电类专业人才教育国际化培养。通过研究我国高校专业人才教育国际化培养的现状,对新形势下机电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 蒋毅; 钱明霞; 张秋菊; 顾杰斐; 吴静静
    • 摘要: 分析机电类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的特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针对专业教师缺乏英文教学经验、难以拿捏英文介入尺度、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适合机电类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三阶段教学法。通过初探式全英文、过渡式全英文、沉浸式全英文的三阶段教学,分别以专业词汇、逻辑表达、沉浸式体验为抓手,逐次推进构建专业术语框架、逻辑表达框架、全英文交流框架,使教学的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阶段性措施更加有力,从而更好地确保教学质量。
    • 李敏; 宫丽; 郝双双
    • 摘要: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为例,分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创新,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课程体系的新内涵、教学方式的新导向、教师素质的新方向、评价方式的新转变五个方面提出“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促进“1+X”证书制度更好地施行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 周建清; 王金娟
    • 摘要: 通过梳理与反思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课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机电类专业课教材建设进行改革探索,提出教材改革必须遵循“德技兼修、工学结合”的理念,在构建闭环的专业课教材建设改革架构模型的基础上,组建双元合作的创新编写团队,紧紧围绕企业生产实际,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丰富教材的呈现形式,力争纸数融合。
    • 韦曙光; 钟清
    • 摘要: 针对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融合度不高、日常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培训重复或脱节等问题,通过把岗位技能要求与课程教学、技能考证培训三者融合的“岗课证三融合1+X”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机电类专业为例,探索“岗课证三融合1+X”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法。分析了岗、课、证融合的基本思路、注意事项、融合的前提,探索了融合的方法,提出了融合的保障建议,总结了实践效果。通过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职业资格培训机构三方的合作,确定与专业最相关的一两个职业资格证书为“X”,并以企业具体岗位要求为目标,细分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把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技能鉴定要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以岗位职业任务为考核评价标准,“校、企、培”三方共同制订教学标准、编写相关的校本教材,互派兼职人员,使教与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学习动力更加充足,学生通过日常学习,能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掌握的实践技能更加符合企业岗位需求,为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 陈伟珍; 陈韶光
    • 摘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根本上为解决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打开了局面,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快速发展做出来了巨大贡献。同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激增,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并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担人才培养的“供给方”——学校如何培养满足“需求方”——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立“供”“需”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是职业院校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供给侧改革的视域下,应用我国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寻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存在的矛盾,从中挖掘出职业院校发展的契机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通过“供给侧”整体性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需求侧”补足教育短板等途径,为解决人才供需矛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激发职业院校和生产企业合作共赢的内生动力,寻求校企协同发展之路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 罗皎
    • 摘要: 实训基地是实现学生职业技能、道德素养、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应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出发点,以构建侧重于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文章分析了机电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现状,梳理了机电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方向、定位和条件,提出了机电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路径。
    • 王锦谟; 邓成
    • 摘要: 制造产业转型变革以来,高职院校为制造行业输入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机电专业人才,但仍存在部分专业人才与实际工作不吻合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思考探索了当前阶段机电类专业教学的现状,并思考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 王成忠; 丁亮
    • 摘要: 机电行业处于产业发展的快速升级期,急需大批专业复合型人才。对机电产业发展特征、复合型人才内涵及培养路径进行分析,阐述了复合型人才培养中为何复合、复合要素及如何复合几个关键点。以智能设备运行与控制等专业为例,从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创设多元培养平台和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复合能力培养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