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砟轨道

有砟轨道

有砟轨道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3年内共计3256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96068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山西建筑、高速铁路技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7(第六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中国铁道学会重载铁路建设养护与装备安全研讨会等;有砟轨道的相关文献由6838位作者贡献,包括谢永江、孙立、王森荣等。

有砟轨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1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6068 占比:99.64%

总计:96415篇

有砟轨道—发文趋势图

有砟轨道

-研究学者

  • 谢永江
  • 孙立
  • 王森荣
  • 朱彬
  • 李秋义
  • 杨艳丽
  • 郑新国
  • 刘竞
  • 姚裕春
  • 李安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帆; 王少华; 杜佳桥
    • 摘要: 目前传统的道床刚度测量方法较为繁琐,而轨道刚度测量相对简单。对此,文中进行了对轨道刚度以及道床刚度的现场试验,对轨道刚度与道床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得到了轨道压力和位移线性拟合后所得表达式与轨道刚度的关系,以及轨道刚度与道床刚度的定量实测关系,因此证明了道床的刚度可以通过间接测量轨道刚度来进行反推得之,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道床刚度的测量效率,对有砟轨道的建设以及维护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张世杰; 张良; 宣立华; 崔俊杰
    • 摘要: 为完善高速铁路时速350 km有砟轨道路基基床结构设计方法,从列车轴载作用模式、路基面动力影响系数、路基动应力及动变形计算方法等方面着手,分析现行设计方法的不合理之处,并针对性的建立基于填料变形状态控制的基床结构设计方法,主要结论为:(1)参考高铁实车测试数据,建立考虑动车组转向架车轴动力叠加效应的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路基“动车组双轴荷载作用模式”;(2)提出用于路基基床动强度、长期稳定性及动变形验算的动力影响系数Φ_(i),前者为极限动力影响系数Φ_(1),后者为频遇动力影响系数Φ_(2),时速350 km条件下Φ_(1)为1.94、Φ_(2)为1.44;(3)根据填料累积变形状态演化规律,以基床以下路基处于快速稳定状态为原则确定基床厚度,以基床填料处于中缓慢稳定亚状态为原则确定基床表层及底层厚度。建立了一套适合高速铁路时速350 km有砟轨道的路基基床结构设计方法,并结合具体算例进行说明。
    • 侯博文; 赵闻强; 高亮; 蔡小培; 郄录朝; 徐旸
    • 摘要: 复杂艰险山区铁路严苛的服役环境给桥隧相连区域轨道选型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明确复杂艰险山区铁路桥隧相连区轨道服役要求的基础上,建立艰险山区桥隧相连区轨道-下部基础空间精细化分析模型,并同时考虑了隧道内外的温度荷载特征,分析不同轨道结构在桥隧相连区域的温度适应性,提出相应的选型建议。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口存在的纵向温度梯度荷载使得钢轨纵向位移峰值出现在温度过渡区内;桥上铺设无砟轨道后,受多层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变形协调关系影响,线路中存在中短波长的不均匀垂向变形,且道床板与底座间可能存在离缝,最大离缝量可达1.6 mm,对线路平顺性造成影响;桥上铺设有砟轨道后,有效减小了钢轨的温度应力,线路整体变形分布更为均匀。结合复杂艰险山区地区可能存在的大跨悬索桥、大跨钢桁拱桥等特殊桥梁结构,建议在艰险山区桥隧相连区域桥上铺设有砟轨道
    • 时瑾; 张雨潇; 陈云峰; 何越磊
    • 摘要: 随着既有线提速开行160 km/h及以上动车组,轨道长波不平顺对行车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大机捣固作业过程还不能充分控制线路长波平顺性,线形几何参数恢复达不到理想效果。通过分析提速线路波长对行车性能的影响关系,提出采用70 m检测弦长、10 mm管理幅值以控制长波不平顺。结合非线性规划理论提出满足长波平顺性控制标准的优化算法,通过逐点移动70 m弦实现了敦煌铁路提速改造工程精捣方案起拨量优化,大机精捣效果表明,采用优化算法可使轨向和高低70 m弦矢高相比精捣前降低了30%~40%,全线动检TQI达到3.4以下,证明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可显著改善既有线提速线路轨道平顺性。
    • 贾军
    • 摘要: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砟轨道面临大量清筛渣土处置的问题日益严峻。为积极响应我国“交通强国”国家战略,把有砟线路清筛渣土作为再生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将成为我国未来处置方案的发展趋势。在这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已对有砟线路清筛渣土的回收再利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调研国外发达国家关于清筛渣土资源化再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凝练清筛渣土资源化处置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既有线路清筛渣土处置方案提供理论保障与参考。
    • 高春雷; 徐其瑞; 张宝明; 陈斌; 邢磊; 何国华
    • 摘要: 针对既有有砟轨道线路中作业面宽度较小的隧道、桥梁段道砟机械化清筛难题,设计了SQS‑300型隧道桥梁清筛车。采用倾斜式挖掘装置或垂直式挖掘装置,实现最小挖掘宽度3100 mm(Ⅱ型枕)、3200 mm(Ⅲ型枕);采用道砟综合回填技术,大幅减少人工辅助,缩短辅助作业时间;采用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主辅起拨道装置进行线路挖掘前后起拨道作业,配合横平测量及里程测量装置、分砟犁与回填装置,实现作业后线路水平和轨向良好;采用排水沟挖掘装置实现了桥梁两侧排水沟槽道砟的挖掘和疏通;设计了水雾喷淋、发动机尾气净化、通风装置,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经现场运用,铁路隧道桥梁段道床机械化清筛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可行,清筛车性能良好。
    • 蔡德钩; 石越峰; 楼梁伟; 闫宏业; 吕宋
    • 摘要: 为掌握有砟轨道沥青混凝土面路基结构的温度场特性,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有砟轨道-沥青混凝土层-路基结构体系温度场数值模型,结合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现场监测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校核,分析有砟轨道-沥青混凝土层-路基结构体系温度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沥青混凝土层厚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有砟轨道沥青混凝土面路基结构温度场沿横向呈W形分布,沿深度方向呈非线性分布,且采用4次多项式拟合具有较高的精度;与传统路基结构相比,增设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基床结构平均温度可提高3~7°C,推荐采用线间最高温度作为轨下沥青混凝土结构的高温设计温度;沥青混凝土结构对基床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其影响深度约为0.3 m,且增加沥青混凝土厚度对保温作用影响深度无显著影响。
    • 王石磊; 彭湛; 李明; 王光辉; 许永贤
    • 摘要: 为量化评估铁路碎石道床状态,采用高频雷达测试系统分别采集有砟轨道线路洁净道床和脏污道床数据并分析其雷达信号时频特性,基于雷达原始信号设计频谱域积分面积、扫描区域面积、时间轴交叉数、时域拐点数和希尔伯特变换后幅值包络5个道床状态表征指标,并进行指标有效性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高频雷达测试碎石道床枕底探测厚度达55 cm,满足道床检测需求;相对洁净道床,脏污道床5个指标均存在变大现象,5个指标均可有效表征道床状态;希尔伯特变换后幅值包络计算效率为140 s·km^(-1),其他指标计算效率为5 s·km^(-1);在路基段及隧道段希尔伯特变换后幅值包络最为敏感,其次是扫描区域面积;在桥梁段时间轴交叉数最为敏感,其次是扫描区域面积;扫描区域面积能够适应路基、桥梁、隧道等不同的线下结构类型,综合敏感性较高。
    • 龙亦语; 曲建军; 刘攀; 徐菲
    • 摘要: 参考国内外轨道质量评价指标,在充分考虑轨道当前质量状态和轨道质量劣化速率的基础上,提出了捣固指数概念作为衡量轨道是否需要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维修的指标,并提出了捣固指数计算公式及参数确定方法。以160 km/h速度等级普速铁路轨道检测数据为样本,计算了各单元区段的轨道质量劣化速率,基于其分布特点确定劣化速率标准值,计算捣固指数,选取评估指标验证捣固指数在维修决策方面的适用性。根据捣固指数制定捣固计划,并基于欧氏距离聚类优化模型和工务现场实际对捣固计划进行调整。结果表明:根据捣固指数可对轨道质量指数暂未超限但劣化速率较快的区段安排维修,实现维修预警;优化后的捣固计划能够充分发挥大型养路机械捣固连续作业的优点,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
    • 胡琴; 陈晗
    • 摘要: 在列车荷载和环境影响的双重作用下,有砟轨道道砟层支承轨枕的刚度会逐渐退化,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本文建立包含钢轨-轨枕-道砟层的二维有砟轨道模型,以有砟轨道系统中轨枕结构的频率和振型作为输入数据,采用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对枕下道砟层的单损伤和多损伤工况进行了损伤识别研究。本文首先采用室内两跨三层异型框架结构损伤试验验证了所提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采用该方法对有砟轨道室内试验的损伤工况进行了损伤识别和不确定性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出道砟层在单损伤和多损伤工况下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同时计算了道砟层损伤参数的后验概率密度分布,有效评估识别结果的不确定度。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有砟轨道道砟层的损伤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