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核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0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1028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等;有核红细胞的相关文献由769位作者贡献,包括金春莲、夏庆杰、李勇等。

有核红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1028 占比:99.81%

总计:131276篇

有核红细胞—发文趋势图

有核红细胞

-研究学者

  • 金春莲
  • 夏庆杰
  • 李勇
  • 杨林
  • 刘丽英
  • 孙开来
  • 慕悦意
  • 朱剑文
  • 李筱梅
  • 林长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兴丽
    • 摘要: 目的:比较希森美康XN3000型与XN1000型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对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计数的性能评价。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希森美康XN3000型与XN1000型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对NRBC进行计数,以显微镜计数结果为标准,比较两台仪器对WBC计数及分类情况,对NRBC检测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两台仪器与显微镜计数对WBC计数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分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显微镜计数结果为检测标准,XN3000型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对NRB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略高于XN1000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希森美康XN3000与XN1000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对WBC、NRB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高,均是临床检测NRBC的有效手段。
    • 刘彬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有核红细胞检测中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新安县第二人民医院行有核红细胞检测的84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外周血液标本依次采用显微镜检查法和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以显微镜检查法为金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计数结果,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两种检测方式间的相关性,分别从批内精密度、稳定性等方面观察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结果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出阳性标本占比54.76%,阴性标本占比45.24%;显微镜镜检法检出阳性标本占比58.33%,阴性标本占比41.67%;两种检测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显微镜镜检法为金标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诊断特异度97.14%、灵敏度91.84%、阳性预测值97.83%、阴性预测值89.47%、准确度94.05%。对45例阳性标本测定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显微镜镜检法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得出回归方程Y=0.7483X+1.8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7618,P<0.05)。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低值标本、中值标本和高值标本有核红细胞批内变异系数值(3.059%、3.429%、3.711%)均小于性能要求变异系数(5%),测定结果合格。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低值标本、中值标本和高值标本的有核红细胞值无明显变化,批内变异系数(1.685%、1.421%和2.007%)均低于性能要求变异系数(5%),测定结果稳定较好。结论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在有核红细胞检测具有性能良好,精密度高、稳定性强及可重复操作等优势,并且其测定结果与显微镜镜检法相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保障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面效果突出,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何逸琳; 边春红; 郭胜香; 郑文伟; 王荣祺
    • 摘要: 日本希森美康最新一代全血细胞检测仪器,是XN系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日常血细胞分析检验中被广泛应用。过往案例报道,XN系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通过识别有核红细胞,达到自动纠正白细胞计数的目的,与显微镜手工镜检方法比较,结果无明显偏差,可信度及相关性较好。针对此情况,收集我院2021年1月至9月的17例患者的结果,发现当有核红细胞计数NRBC为25.3个/100WBC及NRBC>61.3个/100WBC,并伴有大量幼稚红细胞或白细胞碎片存在时,仪器自动纠正白细胞计数与显微镜手工镜检分类纠正白细胞计数比较,结果有明显偏差,两者之间存在不符。由此证明先进的全血细胞分析仪仍无法取代显微镜手工镜检法纠正白细胞的地位。因此,当大量有核红细胞存在时,仍需要手工纠正白细胞计数。
    • 李智杰
    • 摘要: 目的:探究Sysmex XN-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有核红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均使用Sysmex XN-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并以显微镜检查法作为检验金标准,用于观察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情况。结果:①Sysmex XN-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NRBC结果中,发现高值、中值、低值其标本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数量逐渐降低,且低值变异系数逐渐增加;②Sysmex XN-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有核红细胞敏感性为98.55%(68/69);特异性为93.75%(15/16),假阳性率为1.45%(1/69),假阴性率为6.25%(1/16);③利用XN-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NRBC与显微镜镜检下有核红细胞百分数计数相关性进行比较,其相关性为r^(2)=0.866,进行配对t检验,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显微镜镜检,Sysmex XN-3000血液分析仪对于外周血有核红细胞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而且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陈浩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有核红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分析仪检测提示血液中有核红细胞(NRBC)为阳性的5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制作上述患者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出患者血液NRBC的计数及百分比,同时依照显微镜的方法将标本经人工涂片和瑞式染色后行镜检,观察并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的NRBC计数及百分比,并以人工镜检为"金标准"评价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NRBC的精密度,并计算其真阳性率.结果: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人工镜检法检测NRBC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两种检测方法计数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分析仪检测低、中和高值标本的NRBC百分比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2.38%、9.82%和6.62%,检测结果真阳性率为89.80%;真阴性率为85.71%,两种方法检测NRBC百分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有核红细胞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精密度高,可快速并准确地自动完成患者外周血NRBC的计数,且相较于常规人工镜检结果,相关性也较高,同时具有操作简便和有效可靠等优点,该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黄海丽; 刘小柳; 肖昭君; 邓玉容; 张秀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BC-69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法(简称仪器法)检测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的方法 学特点,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同时用仪器法和显微镜检查法(简称镜检法)检测100例外周血标本中的NRBC,以镜检法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方法的计数结果 ,并从批内精密度、稳定性、携带污染率、人机比对方面分析BC-69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NRBC的效果.结果 仪器法检测NRBC的灵敏度为97.959%(48/49),特异度为96.078%(49/51),假阳性率为3.922%(2/51),假阴性率为2.041%(1/49).仪器法与镜检法检测结果 有极好的相关性(r=0.9731),2种检测法比较,NRBC计数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检测NRBC的重复性好,线性范围较宽,携带污染率小,比对试验中各项目变异系数(CV)均小于实验室允许的CV.结论 BC-69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NRBC性能良好,能满足临床医生对全血检测分析的需求.
    • 罗晓成; 曹存巍; 麻秋英; 磨立达; 罗晓璐
    •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27例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白细胞散点图、外周血涂片特点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寻找早期识别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TSM)的指标.方法 收集通过外周血涂片诊断的27例AIDS合并TSM患者作为AIDS合并TSM组;同时选取单纯HIV感染者、AIDS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对3组的白细胞散点图特点、白细胞手工分类计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3组的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计数、转氨酶及1,3-β-D真菌葡聚糖(BD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IDS合并TSM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均在有核红细胞区域出现散点,外周血涂片均可见有核红细胞,同时可见幼稚、畸形的中性粒细胞.单纯HIV感染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和血涂片形态未见异常.AIDS合并其他并发症组的散点图有部分出现中性粒细胞散点上移,血涂片可见幼稚、畸形的中性粒细胞.3组的白细胞分类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AST、ALT、BDG、CD4+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IDS合并TSM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和外周血形态有异常表现,有核红细胞的出现为特异性提示,且中性粒细胞比例、AST和BDG水平增高,CD4+T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降低更明显.
    • 赵建奇; 张征; 袁伟红; 毛伯能; 刘雷
    •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害性急性胰腺炎评分(HAPS)、C-反应蛋白(CRP)、有核红细胞(NRBC)、辅助性T细胞17(Th17)对轻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7月急性胰腺炎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MAP组)和非轻症组(non-MAP组),对比两组CRP、NRBC、Th17及HAPS水平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各指标对MAP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non-MAP组患者CRP、NRBC、Th17和HAPS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NRBC、Th17和HAPS是M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RP、NRBC、Th17和HAPS对MAP的诊断均具有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757、0.754、0.714,4者联合的AUC为0.872,敏感性为91.3%,特异度为84.8%,95%置信区间为0.748~0.996;高水平的CRP、NRBC、Th17和HAPS局部并发症发病率、全身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低水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NRBC、Th17和HAPS可作为MAP临床诊断和预后的评估指标,4者联合评估效能更好.
    • 严国康
    • 摘要: 目的:评价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06-2019.06我院新生儿患者共42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测定新生儿患者外周血中的NRBC计数绝对值、比例及检出率.结果:NRBC的检出率与性别无关;不同疾病患儿NRBC检出率不同,均高于正常新生儿,,且窒息患儿NRBC的检出率、计数绝对值及比例均高于未诊断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RBC计数绝对值及比例,早产儿高于足月儿,低体重患儿高于正常体重患儿,窒息新生儿高于非窒息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产儿、低体重患儿、及窒息患儿NRBC的检出率、计数绝对值及比例均升高,且不同疾病患儿NRBC检出率不同,均高于正常新生儿,外周血NRBC检测在新生儿检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用于评估新生儿的健康情况.
    • 周俊; 周莉; 马莉; 郭晓辉
    • 摘要: 目的 分析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在捕捉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和胎盘滋养层细胞(EVT)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利用生物抗原抗体的生化特性辨认,再通过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捕捉最大量的fnRBC和EVT.结果 孕妇平均年龄(36.9±2.8)岁,平均孕周(20.2±2.3)周,在8 mL母体血中,第1次捕捉fnRBC平均个数为(20.6±6.1)个/mL,第2次为(20.4±5.8)个/mL,两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62,P>0.05);第1次捕捉EVT平均个数为(67.6±7.9)个/mL,第2次为(67.2±8.2)个/mL,两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鉴定fnRBC纯度为(95±2)%,EVT纯度为(93±1)%.结论 通过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能较准确捕捉、分离和识别孕妇外周血液样本中的fnRBC和EVT.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