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替牙期

替牙期

替牙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77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0323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北京口腔医学论坛等;替牙期的相关文献由942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寅、徐璐璐、李媛等。

替牙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0 占比:1.4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323 占比:98.50%

总计:30784篇

替牙期—发文趋势图

替牙期

-研究学者

  • 丁寅
  • 徐璐璐
  • 李媛
  • 秦燕军
  • 范存晖
  • 陈慧霞
  • 兰青
  • 刘进
  • 徐晓琳
  • 陈文静

替牙期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琦; 范存晖; 杨茜; 李然; 徐晓琳; 丁玮; 王文惠; 杨彩秀
    • 摘要: 目的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和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牙弓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UCLP患者23例、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24例为试验组;年龄相仿的个别正常患者24例为对照组。在石膏模型上测量3组患者的牙弓宽度及长度。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UCLP组上颌裂隙侧牙弓宽度及长度均小于非裂隙侧(P0.05)。2)UCLP组上颌裂隙侧牙弓宽度及长度小于骨性Ⅲ类组,2组均小于正常组(P0.05)。3)UCLP组骨性Ⅲ类组下颌牙弓的宽度及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替牙期UCLP患者上颌牙弓较骨性Ⅲ类患者更窄、更短,且不对称;下颌牙弓在该期与骨性Ⅲ类患者尚无明显差异。对于UCLP反及牙弓缩窄患者的治疗应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差异性扩弓矫治方案。
    • 江晓娴; 茅传青; 赖永圳; 卢萌; 王承勇; 蔡志宇; 陈伟辉
    • 摘要: 目的探究替牙期单侧牙槽突裂患者行块状髂骨移植术的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采用自体半厚块状髂骨块进行单侧牙槽突裂植骨修复的替牙期患者37例。植骨术后1周、术后6~12个月随访观察,并通过Mimics软件对15例患者(术前恒尖牙未萌出的9~12岁患者)的随访影像资料进行髂骨块的三维重建和体积测量,对比分析髂骨块骨吸收率。结果37例患者中,32例植骨成功,5例植骨失败。植骨成功率为86.5%。术前恒尖牙未萌出的9~12岁的15例患者中,有2例在术后6~12个月尖牙自行经植骨区萌出;锥形束CT示移植骨块出现良好的骨性连接,其吸收主要发生在牙槽嵴顶处和腭侧,不同患者之间的骨吸收率差异较大,术后6~12个月的平均骨吸收率为39.0%±13.8%。结论对替牙期牙槽突裂患者采用块状髂骨植骨术可获得较好的成骨效果。
    • 乔爱莉; 郭正峰; 崔菁
    • 摘要: 目的探讨萌出诱导矫治器对替牙期牙列拥挤髁状突位置、正畸标准指数(PAR)的影响。方法选取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口腔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替牙期牙列拥挤患儿,按照随机数表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并以Hawley氏保持,研究组接受萌出诱导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三维牙颌数字模型,比较髁状突位置、PAR指数变化。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平均疗程为(6.78±2.61)个月、(14.19±2.57)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后牙列拥挤度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间隙、PAR值等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萌出诱导矫治器可以显著改善替牙期牙列拥挤,能够有效改善髁状突位置,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牙齿、颜面正常发育、改善牙列拥挤等,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应用。
    • 傅蕾; 余晶; 吕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前牵联合扩弓矫治8~11岁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正常或轻度发育过度)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年龄差异分为8~9岁组与>9~11岁组,每组24例,两组患儿均施行前牵引联合扩弓矫治,比较两组患儿头颅侧位片检查结果、恢复效果与相关生理结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的下齿槽座角(SNB)、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的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腭平面角(SN-PP)、下颌平面角(MP-FH)、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测量结果大于治疗前,上下中切牙角(U1-L1)测量结果小于治疗前,8~9岁组治疗后6个月的SNA、ANB、U1-SN、SN-PP测量结果大于>9~11岁组,U1-L1测量结果小于>9~1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岁组治疗后6个月的有效恢复率高于>9~1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1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牵引联合扩弓矫治可有效改善8~11岁患儿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但8~9岁患儿的矫治效果更佳。
    • 邱雄文; 曾晓川
    • 摘要: 目的:观察并评估开窗减压术结合牵引矫治治疗替牙期儿童颌骨含牙囊肿(DC)近远期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替牙期颌骨DC患儿98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开窗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牵引矫治。比较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术后3个月以及6个月随访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囊腔减小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颌骨形态更好、囊腔全部吸收、囊腔的周围骨质修复再生以及牙槽嵴较丰满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牙期颌骨DC患儿实施开窗减压术结合牵引矫治治疗近远期疗效显著,降低DC复发率与并发症。
    • 黄玮; 况司琦; 李跃; 黄耀文; 董雅迪
    •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南昌市部分儿童下颌中切牙的萌出时间,了解儿童替牙期开始时间,以便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牙齿萌出标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市区10所幼儿园和小学为调查样本点,再在其中抽取4~7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最终调查数据,纳入统计分析的儿童有660名,其中男童下颌中切牙初萌平均年龄为(5.86±0.40)岁,女童较男童萌出年龄更小,为(5.73±0.45)岁。统计分析得出不同性别之间下颌中切牙萌出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昌市市区男童的下颌中切牙萌出时间要比女童晚。但男女童下颌中切牙萌出时间较以往其他地区的报道结果均有所提前。
    • 李晓然
    • 摘要: 目的探究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小儿替牙期牙齿畸形矫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直丝弓矫正技术)和对照组(不锈钢丝矫正技术),每组31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牙齿功能等。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咀嚼及吞咽功能均明显提升,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对小儿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进行矫正治疗具有理想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咀嚼功能、吞咽功能恢复良好。
    • 摘要: 内容简介:错畸形的发生与儿童龋齿、牙发育异常、口颌面系统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儿童正畸治疗和诊断都往往选择在儿童恒牙列期(12岁以后),即儿童错?畸形基本定型以后,这与人类疾病早发现、早预防的理念产生明显的矛盾。本书系统性地阐述了儿童口腔科医生如何在儿童替牙早期(7~8岁)对儿童错畸形做出较为清晰、明确的诊断,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对其理论和临床依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 宋莉秋; 张英华; 宋朝霞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替牙期。以“右下后牙区不适2周”为主诉于2018年3月1日入大连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患者曾在外院有右下后牙治疗史,无全身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系统疾病史。口外检查:张口度正常,右下颌肿胀,颞下颌关节无弹响,无压痛,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 尹艳波; 赵鑫
    • 摘要: 替牙期Ⅲ类错畸形错畸形在临床较为常见,表对患者身心健康、性格形成等产生严重的负性影响。调查数据显示,牙科就诊患者中,50%以上是出于美学原因考虑,而受益于医学美容学的快速发展、口腔齿科设备的不断更新,通过正外科手术来改善畸形,恢复颌面部的美观协调成为可能,然而替牙期患者矫治效果受到多因素影响,术后出现错复发的概率较高,因此探讨有效的矫治手段预防术后错复发尤为重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