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智能矿山

智能矿山

智能矿山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8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64658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采矿技术、金属矿山、露天采矿技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现场会议、2010年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第27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8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等;智能矿山的相关文献由68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维国、曾祥玉、王忠鑫等。

智能矿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64658 占比:99.97%

总计:764897篇

智能矿山—发文趋势图

智能矿山

-研究学者

  • 张维国
  • 曾祥玉
  • 王忠鑫
  • 辛凤阳
  • 丁涛
  • 丁震
  • 代碧波
  • 刘善军
  • 刘海锋
  • 吴立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卫东; 桑锦国
    • 摘要: 数字化转型是传统金属矿山企业追求的目标。通过论述金属矿山企业面临的问题、国家政策形势及技术发展现状,分析金属矿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和可行性。重点分析国内金属矿山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探讨金属矿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途径,为准备或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企业提供参考。
    • 周继国; 焦健; 孙晓慧; 陈继勋
    • 摘要: 煤炭行业正在朝着绿色智能方向迅速发展,高质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供给不可或缺。为研究如何更好地培养绿色智能矿山背景下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结合智能矿山结构与技术,分析毕业生所需专业素质,探讨人才培养的难点以及关键点,结果表明:毕业生专业素质应包含采煤基础、矿井通信、矿山物联网、计算机技术、矿山智能机电五个方面。由于智能矿山职业型人才培养仍然存在学生基础薄弱、实训实习困难、缺少职业认同、缺乏系统的智能矿山教材、教师不熟悉智能采矿等困难,为此,需要采取应对措施进行改善。智能矿山职业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把握企业人才能力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增设智能课程或融入智能元素,添置智能实训设备并优化实训教学,与智能矿山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 郭捷楠; 韩冬阳; 沈雪; 杨本杰
    • 摘要: 针对建材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水平差异大、缺乏行业标准的现状,从智能矿山的基本内涵和系统架构出发,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标准、文献、企业实践等,提取建材行业智能矿山评价指标内容,构建全生命周期视域下智能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建材行业智能矿山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可为企业实施智能矿山建设、政府开展智能矿山评价等提供有益思路。
    • 顾清华; 江松; 李学现; 卢才武; 陈露
    • 摘要: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采矿系统工程作为采矿工程与系统工程的交叉学科方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首先梳理了采矿系统工程涉及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采矿系统工程中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通过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综述了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采矿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应用对象,最后指出了未来采矿系统工程在跨学科应用、大系统优化及智能采矿方面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以进化计算和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新一代新能源智能化无人采矿装备,无人采矿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模式,采矿生产各工艺流程智能化和多系统融合大数据平台等4个重要发展方向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未来引领智能矿山建设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采矿工艺的结合必将推动采矿系统工程学科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 贾冬冬
    • 摘要: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智能矿山建设,其中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是智能矿山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代替工人在一些较为危险的场所作业,极大地保证了工人的安全。论文主要介绍了宁煤公司在智能矿山建设过程中即将投入使用的几类机器人,分析其设计思路、原理、结构及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徐帅; 郭玟志; 纪旭波; 杨正明
    • 摘要: 锚杆锚固力现场评测是锚杆支护效果评价、支护参数设计与优化的基础。为解决当前锚杆锚固力现场测试方法与设备存在的效率低、携行困难、数据采集不连续和测试过程连接复杂等问题,基于自主研发的锚杆智能拉拔测试系统,提出了锚杆现场检测快速连接技术,开发了荷载—位移实时采集软件对拉拔全过程的荷载与位移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与可视化。将研发的拉拔系统应用于新城金矿对锚杆现场锚固力进行评测,结果表明:长2.4 m、壁厚2.5 mm、管径差2 mm的管缝锚杆平均锚固力为61.5 kN,位移可达150 mm以上;长2.2 m、直径22 mm的端锚树脂锚杆锚固力可达230 kN,位移约120 mm;长2.2 m、直径22 mm的涨壳式锚杆锚固力可达94.5 kN,位移为25 mm。现场应用验证了锚杆智能拉拔测试系统具有便捷高效、智能分析的特点,有助于降低矿山锚杆测试成本,可为锚杆锚固力现场定量评测提供数据支撑,可为智能矿山建设、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 罗晨
    • 摘要: 5G 700MHz+2.6GHz煤矿双频组网方案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广电700MHz频段穿透力强、覆盖远、时延低、抖动小的优势,实现井上井下基础数据、语音和物联的低成本组网;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国移动2.6GHz频段大带宽的优势来提升系统容量,同时结合1D3U等灵活帧结构大幅提升上行的边缘速率。煤矿井下5G覆盖成本优势明显,将极大推动煤矿低成本5G全覆盖部署。
    • 张波; 袁金祥; 赵耀忠
    • 摘要: 伊敏露天矿是全国第一家大型煤电联营企业——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煤炭生产单位,采区面积42.35 km^(2),可采范围内剩余保有煤炭资源量为19.85亿t,目前核定生产能力为2700万t/a。露天煤矿的生产主要包括采掘、运输、排土、疏干排水、供配电及推平碾压辅助等环节。伊敏露天矿曾14次获得全国特级安全高效露天矿称号,连续2年被评为煤炭工业先进煤矿,3次被评为“双十佳煤矿”,2017年,成为首家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考核的露天煤矿。
    • 陈杰
    • 摘要: 针对智能矿山建设发展趋势下安全防控方向安全监测类系统井下融合及“人-机-环”应急联动需求,通过研究井下常用监控类系统的业务特点、融合方法与应急联动策略,结合国家能源局、各地煤监局近期下发的智慧矿山建设方案中对安全防控建设建议,设计并研发了1款边缘协调管控分站,基于边缘协调管控分站实现智能矿山安全防控多系统井下融合与应急联动。分析了目前井下常用监控类系统多系统融合与应急联动存在的关键问题,论述了多系统融合和应急联动方法的技术设计,给出了“人-机-环”3种状态的应急联动技术路线。
    • 余成富
    • 摘要: 煤炭在我国是重要的化石能源,对火力发电和供暖行业都是及其重要的资源,但是煤矿生产因为我国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其蕴藏的危险也十分多,所以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一直广受关注。为了有效遏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行业内做出了许多探索,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煤矿行业内信息技术也得到了普及,出现了智能矿山这种新型矿山生产管理模式。文章从煤矿基层区队的安全管理重要性入手,对智能矿山建设作了描述。在典型的矿山生产安全问题—水煤泥提出了解决措施,最后就煤矿基层区队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