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稳定心绞痛

不稳定心绞痛

不稳定心绞痛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4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55572篇;相关期刊483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吉林医学、现代医药卫生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等;不稳定心绞痛的相关文献由265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红旭、余国膺、等等。

不稳定心绞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4 占比:0.86%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55572 占比:99.12%

总计:156955篇

不稳定心绞痛—发文趋势图

不稳定心绞痛

-研究学者

  • 刘红旭
  • 余国膺
  • 胡大一
  • 李静
  • 王有国
  • 王颖
  • 蔡乃绳
  • 谢东明
  • 赵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晓媛
    • 摘要: 目的 分析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选择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为39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用药辛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用药比索洛尔。对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之后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LVEDD、LVEF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前后的疼痛、负面情绪、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等进行统计,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1)观察组(35例,占89.74%)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28例,占71.79%)单药治疗而言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D、LVEF指标、心电图ST段、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时间都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突出(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和负面情绪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突出(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且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改进,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更为突出(P<0.05)。结论 通过比索洛尔和辛伐他汀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药先伐他汀,不仅不会产生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实现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调节,可以减轻心绞痛的次数和发生时间,改善心电图状况,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疼痛,提升整体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张刚
    • 摘要: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不稳定心绞痛(U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炎症反应及心血管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UA合并T2DM行PCI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使用达格列净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使用除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以外的降糖药,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严重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UA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采取达格列净进行治疗,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MACE发生率。
    • 欧阳好; 林炳锐; 李平; 王伟; 潘柳芬; 张春兰
    •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医疗和院前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UA)和无Q波心肌梗死(NQ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诊并最终转送至本院的UA和NQMI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常规组给予吸氧、完善心电监护后,立即转诊至本院进一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血管疾病社区医疗以及现场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阻滞剂类药物和抗血小板治疗等院前急救后,转诊至本院进一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静息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脏收缩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常规组,心绞痛及伴随症状发生率、就诊费用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疗和院前治疗可提高UA和NQMI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及心功能水平,降低医疗费用。
    • 石庆元; 黄菲菲; 柳梅
    • 摘要: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依折麦布通过调控miRNA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协和江北医院收治的92例行PCI术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n=46)和实验组(n=46)。普通组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实验组术前1周开始加用曲美他嗪和依折麦布口服,并服用至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6~18 h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微小RNA-21(miRNA-21)、和微小RNA-222(miRNA-222)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分析miRNA-21和miRNA-222与心肌梗死标志物的相关性,以及预测治疗有效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随访两组患者12个月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s)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PCI术前,两组患者的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yo、miRNA-21、miRNA-22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8 h,实验组的cTnI、CK-MB、Myo和miR-222分别为(2.10±0.33)μg/L、(60.16±14.32)μg/L、(207.86±33.08)μg/L、0.65±0.11,明显低于对照组[(2.33±0.54)μg/L、(67.25±12.14)μg/L、(220.74±23.81)μg/L、0.71±0.14],miRNA-21为3.88±0.63,明显高于对照组(3.25±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ACEs发生率为6.52%,显著低于对照组(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依折麦布能上调miRNA-21,下调miRNA-222,降低心肌梗死标志物的水平,减少12个月内MACCEs的发生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上伟; 李晓; 夏小红; 赵赞梅
    • 摘要: 职业病专科医师在接诊长期暴露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环境中的患者时,询问病史应认真、仔细,诊疗思路应清晰、全面,除考虑本专业的疾病外,还应考虑是否伴有其他专科疾病,否则很可能会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时机,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收治1例既往长期暴露于石棉、煤尘等粉尘环境,本次以活动后胸闷、气短入院,最后诊断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例,给予PCI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
    • 褚焕英
    •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综合评估护理(CGA)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疾病控制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老年UAP患者38例为研究组,给予患者老年CGA护理干预,同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UAP患者38例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比组间UAP控制效果、生活质量、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次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绞痛单次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老年CGA护理用于老年UAP患者,在减少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孙丹丹; 郭刘备
    • 摘要: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治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证、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心功能指标及血脂代谢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5.0%、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治不稳定心绞痛可提高疗效。
    • 王朝清; 任明芬; 刘建庄
    • 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FCR)后残余SYNTAX评分(RSS)对多支血管病变(MVD)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UA合并MVD行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介入治疗的患者374例。按RSS将患者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RSS=0)、低分组(08),比较三组患者2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CR组、低分组和高分组患者分别有106例(28.3%)、194例(51.9%)和74例(19.8%)。FCR后2年随访三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11.3%,13.4%和17.6%(P=0.233)。COX回归分析显示RSS与PCI术后2年MACE事件发生风险无显著相关性(HR=1.105,95%CI:0.942~1.214,P=0.382)。结论:FFR指导下介入治疗UA合并MVD是可行的,FCR后RSS与患者2年MACE无明显相关性。
    • 张峡玲; 张峡君
    • 摘要: 目的 研究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84例U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常规治疗+丹参川芎嗪注射治疗),每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炎症细胞因子(hs-CRP、TNF-α),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1、PDGF)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s-CRP、TNF-α、ET-1、PDGF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UAP疗效显著,其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可靠.
    • 王冰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科收治的117例UAP患者,运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治疗2个月后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时间、频率,无统计学差异时(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时间、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UAP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干预,可缩短UAP发作时间、频率,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