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晨峰血压

晨峰血压

晨峰血压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专利文献22109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晨峰血压的相关文献由26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敏、李秀琴、王浩等。

晨峰血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22109 占比:99.65%

总计:22187篇

晨峰血压—发文趋势图

晨峰血压

-研究学者

  • 徐敏
  • 李秀琴
  • 王浩
  • 王雷
  • 陈旭锋
  • 魏叶红
  • 东方
  • 严政
  • 乔向亮
  • 于佳岚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菁菁; 王佳; 李素华; 刘珍; 桑晓红; 陆晨
    • 摘要: 目的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晨峰血压与临床指标的分析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IMN患者168例,根据其24 h动态血压情况,将纳入患者分为晨峰血压组及非晨峰血压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MN患者晨峰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晨峰血压组和非晨峰血压组患者在年龄[(51.04±9.67)岁比(46.99±13.14)岁]、尿素氮[(5.90±1.59)mmol/L比(4.64±1.19)mmol/L]、血肌酐[(81.81±34.66)μmol/L比(69.58±24.97)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92.66±19.50)mL·min^(-1)·(1.73m2)^(-1)比(103.39±23.82)mL·min^(-1)·(1.73m2)^(-1)]、血尿酸[(393.63±97.67)μmol/L比(347.37±94.03)μmol/L]、血浆白蛋白[(25.26±7.44)g/L比(28.41±5.50)g/L]、24 h尿蛋白定量[(6.37±4.43)g比(4.46±2.26)g]、肾间质损伤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尿素氮、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血浆白蛋白、肾间质损伤程度为晨峰血压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尿酸、血浆白蛋白、肾间质损伤程度为晨峰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晨峰血压升高患者肾间质损伤程度较非晨峰血压升高患者明显加重。血压,尤其是晨峰血压的干预治疗在膜性肾病患者中可能十分重要。
    • 陈金凤; 连丽虹; 冯龙艳; 黎洁雯
    • 摘要: 目的:研究优化药物疗法联合血压监测干预对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晨峰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轻度SAS患者84例纳入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疗法干预,联合组则予以优化药物疗法联合血压监测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晨峰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联合组血压晨峰时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药物疗法联合血压监测干预对轻度SAS患者晨峰血压的控制效果较佳,同时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 谷文莉; 魏剑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维生素D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及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肌注维生素D3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平均舒张压(24h DBP)、晨峰血压及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变化.结果 两组24h SBP、24h DBP、晨峰血压、左PWV、右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h SBP、24h DBP、晨峰血压、左PWV、右PWV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 SBP、24h DBP、晨峰血压、左PWV、右PWV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水平,改善动脉僵硬度,临床疗效满意.
    • 崔凌志; 唐存亮; 孔令伟; 黄冠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蒙汉两族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的不同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未经系统药物治疗的蒙汉两族高血压患者209例.比较两组患者晨峰血压峰值、24 h动态血压值和基础临床指标.结果 蒙族组高血压患者在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水平、晨峰收缩压(mS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和夜间收缩压(nSBP)高于汉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中,两组患者晨峰血压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蒙族组高于汉族组.特别是在年龄大于70岁年龄段,蒙族组患者与汉族组患者晨峰血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蒙古族组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高于汉族组患者,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 朱媛媛; 常陆; 仝璐; 张俊梅
    • 摘要: 目的 研究运动耐力训练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运动训练,研究组行运动耐力训练.观察晨峰血压、心率、心脏功能、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晨峰收缩压(SBP)为(142.75±8.94)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72.04±4.31)mmHg、心率(82.74±3.51)次/min、左室后壁厚度(LVPWT)(9.74±0.92)mm、左室间隔厚度(IVST)(9.53±0.91)mm、血浆内皮素(52.52±9.41)ng/L和一氧化氮水平(476.44±35.51)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6.92±7.65)mmHg、(78.36±4.26)mmHg、(86.32±3.14)次/min、(10.83±1.07)mm、(10.36±1.02)mm、(69.85±10.54)ng/L、(514.63±37.30)mmol/L(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61.53±4.14)%显著高于对照组(55.84±4.09)%(P<0.05).结论 运动耐力训练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能降低晨峰血压,减慢心率,调节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增强心脏功能.
    • 贾想想; 朱慧芳
    • 摘要: cqvip:本文采用中药热熨联合药枕疗法治疗肝肾阴虚型晨峰血压(MBPS)阳性患者39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就诊,首次被诊断为MBPS阳性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女16例,男23例;年龄46~73岁,平均58.78±7.19岁;病程5~23个月,平均13.27±1.65个月。
    • 杨洁
    • 摘要: 目的 研究康复运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晨峰血压水平、心脏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自感劳累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晨峰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VST、LVPWT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VST、LVPWT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自感劳累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运动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心功能,增加运动耐量及机体免疫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张莹; 王培安; 刘兆琴; 戚尧; 李春梅; 王雷; 肖俊英; 宫海滨
    • 摘要: 目的 了解徐州市12~17岁青少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特征.方法 2018年10月至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纳入徐州市12~17岁青少年高血压患者697例(男性451例,女性246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获取血压变异系数(CV)、晨峰血压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等数据.结果 青少年高血压患者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大于及夜间(P<0.05).与非晨峰高血压组比较,晨峰高血压组的白天心率[(81.7±9.0)次/min比(80.1±7.7)次/min]更快;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 [12.1%(10.7%~13.6%)比10.7%(9.3%~12.27%)]、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BPCV) [19.5%(16.2%~21.5%)比17.2%(14.9%~20.4%)]、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 [10.5% (8.7%~12.8%)比8.2%(6.3%~10.8%)]、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16.1%(12.9%~20.1%)比14.4%(11.2%~18.2%)]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昼夜节律呈勺型者最多(349例,50.1%),其次为非勺型(292例,41.9%),反勺型(34例,4.9%)和超勺型(22例,3.2%)较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0.186、-0.178)和肥胖(B=0.532、0.736;均P<0.05)是24hSBPCV和白天SBPCV的影响因素;年龄(B=0.314、0.451;P<0.05)是夜间SBPCV和夜间DBPCV的影响因素;性别(B=-0.786、-0.945)、年龄(B=-0.697、-0.534)及肥胖(B=1.213、1.729;均P<0.05)是24hDBPCV和白天DBPCV的影响因素.结论 晨峰高血压者的白天心率更快.青少年高血压的昼夜节律以勺型、非勺型为主.年龄、性别、肥胖为青少年血压变异系数的影响因素.
    • 符新宇; 任英亮; 李钦辉
    •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控制及血压管理效果评估.方法:将4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完善24 h动态血压、24h动态心电图及头颅CT检查,随后每3个月行1次24h动态血压检查.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达标情况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中后期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起床后2h内平均收缩压及晨峰血压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1,P<0.05).结论:诊室血压达标伴晨峰血压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采用适宜的血压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晨峰血压.
    • 王晶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不同睡眠质量因素影响下,晨峰血压达标率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2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估调查,根据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总分,将患者分为睡眠很好组、睡眠较好组、睡眠较差组与睡眠很差组,分别为50、71、60、45人.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晨峰达标标准[1],对比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同睡眠质量下的晨峰血压达标率.结论:不同睡眠质量影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晨峰血压值,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者晨峰血压达标率低,本探究显示,睡眠质量与高血压病患晨峰血压达标率低相关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