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显微外科治疗

显微外科治疗

显微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385647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实用手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大会、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周围神经学术会议暨东北地区第三届手外科学术会议等;显微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献由922位作者贡献,包括游潮、余定庸、唐文国等。

显微外科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85647 占比:99.93%

总计:385917篇

显微外科治疗—发文趋势图

显微外科治疗

-研究学者

  • 游潮
  • 余定庸
  • 唐文国
  • 孙来广
  • 张红赟
  • 张黎
  • 毛伯镛
  • 漆建
  • 王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良; 阎涛; 王科大; 刘龙奇; 王汉斌; 苏亦兵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7例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手术相关情况。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脊髓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McCormick分级标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来评价患者的脊髓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1例(46.3%)患者表现为胸背疼痛、束带感;18例(26.9%)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减退或肢体麻木等;7例(10.4%)表现为下肢无力;5例(7.5%)表现为行走不稳;3例(4.5%)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3.0%)表现为站立困难;1例(1.5%)表现为截瘫。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可见椎管内相应节段占位性病变,矢状面上表现为卵圆形或扁平形隆起,边界清楚,脊髓受压,明显移位变形,部分病例不易辨识。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3±6.7)d,手术时间为(167.5±33.1)min,术中出血量为(334.3±163.1)ml。术中切除程度情况按Simpson分级:Ⅰ级48例,Ⅱ级13例,Ⅰ~Ⅱ级均为全切除,共61例(91.0%);Ⅲ级为部分切除,共6例(9.0%)。入院时的Mc Cormick分级:Ⅰ级2例,Ⅱ级14例,Ⅲ级35例,Ⅳ级16例。出院时的McCormick分级:Ⅰ级7例,Ⅱ级23例,Ⅲ级26例,Ⅳ级11例。出院6个月后的McCormick分级:Ⅰ级47例,Ⅱ级13例,Ⅲ级5例,Ⅳ级2例。出院时,患者的JOA改善率为28.8%,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出院6个月后,患者的JOA改善率为63.6%,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67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均给予抗感染治疗,且其中1例进行伤口清创术;2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其中1例于术后3个月再次进行修补手术;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进行影像学复查,2例(3.0%)显示肿瘤复发,7例(10.4%)显示硬膜局部增厚伴强化;其余58例(86.6%)均显示硬膜囊膨胀良好,无复发迹象。结论 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显著,早期诊治至关重要,合理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 徐振涛; 冉然; 苏道庆
    • 摘要: 硬膜下型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罕见类型,脱出的髓核组织穿透后纤维环、后纵韧带及腹侧硬膜囊进入硬膜下引起腰腿痛等症状。该类型疾病治疗较为棘手,本文介绍显微镜下经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完全去除硬膜囊内脱出的髓核组织,术后随访患者腰腿疼症状明显改善。
    • 陆天宇; 俞天赋; 刘浩; 陈维涛; 金伟; 梁维邦; 倪红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显微切除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 、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部位分为单纯腹侧型(3例)、单纯背外侧型(15例)和哑铃型(5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不同分型肿瘤采用不同操作方法 切除肿瘤.术中行电生理监测保护神经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神经损害症状完全缓解者16例,部分缓解5例,无缓解或加重2例,随访0.5~10年(平均5.4年)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均无出现感染、脑脊液漏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的疗效良好.枕骨大孔区骨质磨除、肿瘤包膜合理松解、充分瘤内减压及神经血管零牵拉的操作方法 可提高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 宋德恩; 张广超; 江小萌; 周树萍; 朱光显; 张小亚; 牛晓梅; 宋力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治疗、显微镜下清创及早期功能训练对手部高压注射伤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2例手部高压注射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高压枪或泵等高压设备注射致伤.行急诊手术治疗、显微镜下彻底清创,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d进行早期功能训练.结果 10例伤口平均18d愈合,1例术后不可控制的感染导致软组织坏死、缺损,行腹部皮瓣修复创面;1例就诊时已为伤后2d,术后指体坏死,行残端修整术.随访6~18个月,末次随访依据手指总体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价患指功能:优7例,良2例,可1例,差2例.结论 高压注射伤因注射物质及注射量不同造成临床疗效差异较大,争取及时就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彻底清创及早期功能训练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 郭腾云; 王冠宇; 郭广阔; 王舒楠; 陈立朝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R-MR)血管壁成像在镜像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中判断责任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镜像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术前通过HR-MR血管壁成像判断责任动脉瘤的结果与术中确认的责任动脉瘤结果进行一致性对比,计算通过HR-MR血管壁成像判断动脉瘤破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通过双侧动脉瘤瘤壁强化差异判断责任动脉瘤的准确率和失效率.结果 21例镜像动脉瘤患者共检出42个动脉瘤.HR-MR血管壁成像时出现瘤壁强化的动脉瘤22个,其中破裂动脉瘤20个,未破裂动脉瘤2个.HR-MR血管壁成像时未出现瘤壁强化的动脉瘤共有20个,其中破裂动脉瘤1个,未破裂动脉瘤19个.通过HR-MR血管壁成像时动脉瘤壁出现强化判断动脉瘤破裂的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0.5%.显微外科手术中共确认责任动脉瘤21个,其中术前通过HR-MR血管壁成像时双侧瘤壁的强化差异判定为责任动脉瘤的有20个,无法通过HR-MR血管壁成像判断责任动脉瘤的有1个.通过HR-MR血管壁成像时双侧动脉瘤瘤壁的强化差异判断责任动脉瘤的准确率为95.2%,失效率为4.8%.结论 在颅内镜像动脉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HR-MR血管壁成像对责任动脉瘤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率.
    • 高翔宇; 岳康异; 曹源; 赵伯言; 张昊阜子; 黄毓韬; 罗鹏; 蒋晓帆
    • 摘要: 目的 分析显微外科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rain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s,BSCM)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BSCM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BSCM完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未出现手术中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轻微脑水肿3例,意识障碍2例,均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病人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随访72个月,出现轻度视物模糊1例;出现癫痫症状2例,休息后缓解,发作频率较低;无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安全切除BSCM病灶并改善病人临床症状,预后良好,并发症较少.
    • 徐振涛; 冉然; 苏道庆
    • 摘要: 硬膜下型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罕见类型,脱出的髓核组织穿透后纤维环、后纵韧带及腹侧硬膜囊进入硬膜下引起腰腿痛等症状.该类型疾病治疗较为棘手,本文介绍显微镜下经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完全去除硬膜囊内脱出的髓核组织,术后随访患者腰腿疼症状明显改善.
    • 孔繁福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断以及采用显微镜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足骨科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0例患有手指血管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5),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取显微镜外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0,P<0.05).结论:临床上除了根据"三联征"的表现,还应结合大头针试验进行手指血管瘤的诊断,显微外科手术是可有效提高手指血管球瘤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 黄全胜
    • 摘要: 目的: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之间接收的足踝部组织缺损及骨外露患者8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显微外科皮瓣、肌皮瓣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半年,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患者的治疗结果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皮瓣全部成活,患者术后创面全部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结论: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