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时机理论

时机理论

时机理论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专利文献8963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护理研究等; 时机理论的相关文献由540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明瑛、万献、张小芳等。

时机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2.12%

专利文献>

论文:8963 占比:97.88%

总计:9157篇

时机理论—发文趋势图

时机理论

-研究学者

  • 姚明瑛
  • 万献
  • 张小芳
  • 张振香
  • 李莉
  • 王培红
  • 王姗姗
  • 薛小玲
  • 陈倩
  • 刘丽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丽媛; 葛凤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对高龄PC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PCI手术的94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以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照顾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高龄PCI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并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黄文娟; 吴冬梅; 詹丽如
    • 摘要: 目的 构建基于时机理论肠造口患儿父母的阶段干预方案。方法 以时机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拟定干预方案初稿,选取10名专家经过2轮专家函询,对干预时期和具体措施进行修改,构建肠造口患儿父母的阶段干预方案。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和专家积极性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均>0.90,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23和0.29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围术期、出院准备期、调整期和适应期共4个干预阶段,包括在院发送宣教手册和视频,指导家属肠造口模型练习,出院后线下造口护理专科门诊结合互联网线上诊疗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等13项干预措施。结论 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基于时机理论肠造口患儿父母阶段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制定肠造口患儿及其父母不同阶段的照顾支持和开展延续性护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 王莹澄; 桂彩红; 毛芳
    • 摘要: 目的研究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23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采用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常规护理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C30)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ESCA、QOL-C30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22%)低于对照组(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效果明显,可有效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张亚坤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疾病症状、心功能状态、疾病控制及生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主护理技能、自主概念、自主护理责任感及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 陈晓霞; 吴慧; 陈春美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足病人健康信念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足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病人心理状况和健康信念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信念6个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足病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信念水平,促进病人提高健康动力和自我效能,改善健康结局。
    • 谢芬; 庞红霞; 孙小春; 周美燕; 郑旭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病人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慢性牙周炎病人,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间的40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间的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干预。对比2组疾病知识掌握度、心理状态[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流调用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分]、牙周相关指标[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附着水平(CAL)]、自我效能感、牙周健康(OHIP-14)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I、PD、PLI、CA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TAI、CES-D等心理状态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自我效能感较对照组增强(P<0.01),生理障碍、心理障碍、生理性疼痛等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针对性心理指导可抑制慢性牙周炎病人不良心理感受,提升健康知识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改善病人牙周指标,促进口腔健康,且护理满意度高。
    • 李静; 尹泽亮; 赵帅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结构式心理干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A、B组,最终纳入A组63例,B组41例,B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A组患者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结构式心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血压、心率、肾上腺素、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SBP、DBP、心率、肾上腺素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且A组低于B组(P<0.05),两组SAS、PHQ-9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A组各项评分低于B组(P<0.05),两组GSES、AD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A组各项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结构式心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AMI患者负面情绪及机体功能水平,提高自我效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 任宪芳; 万会会; 任丽
    • 摘要: 目的: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健康宣教模式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技能及社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健康宣教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生活技能、社交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及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健康宣教模式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临床症状,有利于病人生活技能及社交功能的提高,从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皮静花; 张琪; 王望姣
    • 摘要: 目的: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家庭干预模式结合结构式心理疗法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日1日~2020年6月1日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家庭干预模式结合结构式心理疗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疼痛缓解时间、胸闷气促时间、心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LVESD、LVEDD、LVEF、BNP、CTn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家庭干预模式结合结构式心理疗法可缓解急诊AMI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
    • 曹洋
    • 摘要: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主体,2019年12月研究开始,并于2021年12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划分成(45例)的常规组以及(45例)的实验组,予以常规组患者基础护理,予以实验组患者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对比入院时以及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时每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自护能力量表(ESCA)得分。结果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时实验组患者GSES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并且同组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时GSES得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时实验组患者ESCA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并且同组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时ESCA得分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