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期筛查

早期筛查

早期筛查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123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2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68135篇;相关期刊431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社区医师、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3年粤桂妇产科学学术交流会议暨2013年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学术年会、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早期筛查的相关文献由2795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昕、王立东、赵学科等。

早期筛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2 占比:1.39%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8135 占比:98.56%

总计:69131篇

早期筛查—发文趋势图

早期筛查

-研究学者

  • 宋昕
  • 王立东
  • 赵学科
  • 王盼盼
  • 雷玲玲
  • 杨苗苗
  • 徐瑞华
  • 韩文莉
  • 张建营
  • 叶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红; 张艳培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与胸部X线早期筛查肺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肺癌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低剂量螺旋CT与胸部X线。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肺癌及肺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与肺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胸部X片(P<0.05)。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与肺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胸部X片(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与肺腺癌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信息参考,值得临床应用。
    • 张蕾; 高漫; 高瑜; 解建毅; 巩佩; 吴键; 惠立本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血清CA_(125)检测对结核性输卵管炎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80例疑似结核性输卵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开展经阴道超声检查及血清学检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经阴道超声、血清CA_(125)以及阴道超声联合CA_(125)检测对结核性输卵管炎的诊断价值,并分别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①经阴道超声对结核性输卵管炎诊断一致性为61.25%,灵敏度为58.82%,特异度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93.02%,阴性预测值为24.32%;②血清CA_(125)对结核性输卵管炎诊断一致性为60.00%,灵敏度为63.24%,特异度为41.67%,阳性预测值为86.00%,阴性预测值为16.67%;③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CA_(125)对结核性输卵管炎诊断一致性为96.25%,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91.67%,阳性预测值为98.51%,阴性预测值为84.62%;④超声对结核性输卵管炎诊断AUC为0.6500(P=0.0011),血清CA_(125)对结核性输卵管炎诊断AUC为0.6125(P=0.0140),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输卵管炎诊断AUC为0.6563(P=0.0006)。结论:经阴道超声与血清CA_(125)对结核性输卵管炎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但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一致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建议临床上可将上述两种方式联合起来用于结核性输卵管炎的初筛中。
    • 李爱文; 曾婷; 邓梁琼; 马丽琴; 覃小燕; 蒋婉娟
    • 摘要: 目的建设柳州市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筛查三级网络系统,分析系统建立后的效果。方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为一级筛查机构,县(区)妇幼保健院为二级筛查机构,市妇幼保健院为三级专科诊断和干预机构,比较三级筛查网络系统建立后各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级筛查网络建立后,ASD的一级筛查率由2019年的71.5%上升到2020年的85.0%,一级筛查单位向二级筛查单位转诊到位率由2019年的57.8%上升到2020年的85.4%,均呈上升趋势;二级筛查单位向三级诊断机构转诊到位率由2019年的82.4%上升到2020年的89.9%;早期确诊的ASD患儿人数由2019年的26人上升到2020年的58人,平均确诊年龄是(1.4±0.6)岁。结论 ASD早期筛查三级网络建立后,柳州市ASD儿童得到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预后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郭冰冰; 胡秀枋; 宋子玥; 黄馨雨; 沈亦纯; 邹任玲; 谷雪莲; 邸元帅; 郭宛星; 徐秀林
    • 摘要: 为了满足患者对于高质量精准诊疗服务的需求,实现智能化、高通量、高检出率的无创早期筛查,研发一台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仪。仪器提供高度集成和自动化微流控芯片,采用精准高效的荧光检测系统进行单细胞水平的CTCs检测,并通过检测系统进行程序化检测。仪器可对病人血液中的CTCs进行分离、富集和检测。将人体外周血液样本通过微流控分选芯片得到CTCs富集液,再通过微流控检测芯片和光路检测系统由上位机计数得到血液样本中CTCs的数量。使用裂解红细胞后的模拟血液样本进行了6次实验,在达到0.2 mL/h的最佳流速时,CTCs平均检出率能够达到75.9%以上,组内相关系数大于0.8,证明了该仪器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良好的可靠性,可为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良好的研究设施。
    • 胡勤刚; 泥艳红; 王雨晗
    • 摘要: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5年生存率仅约60%,缺乏高效、特异及快速的诊断方法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至今尚无相关肿瘤标志物或差异物。研究显示,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OSCC发生了明显的代谢重编程,而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变化的代谢酶及代谢物则可能有助于OSCC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本文回顾了近年来OSCC相关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希望为改进OSCC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呈现新思路或新方法。
    • 邱婷; 章恒
    • 摘要: 目的:探讨线上筛查模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筛查中的临床运用可行性。方法: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医生采用线上筛查系统对常规体检的1139名18~24月龄儿童进行ASD线上筛查,对线上初筛阳性的儿童进行线下复筛。统计线上筛查系统的初筛阳性率、复筛阳性率;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线上筛查和线下筛查模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通过线上筛查模式,共筛查了1139名儿童,初筛阳性儿童39名(其中男童35例,女童4例),初筛阳性率3.42%;复筛阳性12名(其中男童11例、女童1例),复筛阳性率为1.05%;线上和线下筛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P<0.001)。结论:线上筛查模式不受时间、空间、地域、人力限制并且经济方便有效,为ASD普筛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新的思路,对实现疾病的二级预防,改善其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健康和经济社会效益。
    • 王明航; 毕丽婵; 赵欢欢; 屠新敏; 李素云; 李建生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2020年居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造成严重经济和社会负担[1~4]。2007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5],2014~2015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13.6%,较2007年增长约1倍[6]。Wang等[7]基于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中国10省5万余名居民调查显示,40岁以上COPD患病率为13.7%,患病人数近1亿人。
    • 米雪飞
    • 摘要: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我国是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各地区间发病率亦有所不同。研究表明,早期胃癌可获得根治性切除,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但临床中多数胃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所以胃癌的筛查、早诊早治是降低胃癌发病率及病死率的主要策略。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忽视,因而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那么,胃癌的症状有哪些?又该如何正确预防和治疗呢?
    • 陈敏; 胡耀芳; 王丽; 王晶; 洪琴; 池霞; 童梅玲; 钱君
    • 摘要: 目的 分析1 534例4~6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超声筛查结果。方法 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和Graf法,对2020年8月—2021年2月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1 058例4~6周足月儿(出生孕周≥37周)进行首次髋关节超声筛查;另收集同期在高危儿随访门诊就诊的早产儿476例,予纠正胎龄4~6周首次行髋关节超声筛查。比较2组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结果,并分析影响髋关节发育的相关因素。结果 足月儿1 058例,检测双侧髋关节共2 116次,检出髋关节异常97例,检出率为9.17%(97/1 058),其中检出Ⅱa型116次,Ⅱc型1次。早产儿476例,检测双侧髋关节共952次,检出髋关节异常16例,检出率为3.36%(16/476),其中检出Ⅱa型8次,Ⅱb型9次。进一步分析发现,足月儿DDH的检出率高于早产儿,女性患儿DDH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左侧DDH检出率高于右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DDH的影响因素发现,巨大儿DDH检出率高于低体质量儿、正常体质量儿,初产妇DDH检出率高于经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生后早期进行髋关节B超检查是筛查DDH的有效手段,女童、左侧、初产、足月巨大儿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4~6周婴儿DDH的初次筛查。
    • 尤鑫; 戚润鹏; 温瑞; 谢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糖类抗原153(CA153)、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诊治的192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的M-CSF、CA153、HPV等指标,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最终诊断,计算M-CSF、CA153、HPV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并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M-CSF、CA153表达水平和HPV病毒载量,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上指标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M-CSF、CA153、HPV单独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68.23%、66.15%、65.10%,与联合检测的92.19%相比较低(P<0.05);与联合检测相比,各单项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较低,假阴性率、假阴性率较高(P<0.05);阳性患者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患者M-CSF、CA153水平及HPV病毒载量均高于阴性患者,且随着病情加重呈递增趋势(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宫颈癌与血清M-CSF、CA153水平及HPV病毒载量均为正相关,OR值依次为1.022、1.704、1.289。结论M-CSF、CA153、HPV均为宫颈癌诊断的重要指标,其表达水平可随患者病情发展而变化,均属于宫颈癌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M-CSF、CA153、HPV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有重要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