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进展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42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13899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循证医学、癌症进展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首届两岸四地中医药循证高峰论坛、第三届岐黄论坛、2015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岐黄论坛分论坛等;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文献由1466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毅、王志光、李晓燕等。

无进展生存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2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3899 占比:99.80%

总计:214318篇

无进展生存期—发文趋势图

无进展生存期

-研究学者

  • 胡毅
  • 王志光
  • 李晓燕
  • 王三虎
  • 范先基
  • 邢晓娟
  • 韩馥馨
  • 高明
  • 于壮
  • 何昌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永磊
    • 摘要: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PC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PC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无进展生存期、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力状况、行为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CEA、CA15-3、CA12-5、CA19-9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4.90%低于对照组的77.55%(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PC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患者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时间,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 王在凡; 王蕊; 李海涛
    • 摘要: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肽酶22(USP22)、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表达与鼻咽癌(NP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安阳市眼科医院NPC病人及其组织标本9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慢性鼻咽炎病人及其组织标本9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USP22、Trop2蛋白表达水平及USP22、Trop2诊断价值。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病人USP22、Trop2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NPC临床病理特征关联性。并对比不同USP22、Trop2表达水平病人3年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观察组USP22(59.78%比12.63%)、Trop2(66.30%比15.79%)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等3个因素均为USP22、Trop2蛋白表达的影响因素或关联因素(P<0.05);USP22、Trop2联合诊断准确性、敏感性高于二者单一诊断;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的NPC病人组织标本中USP22、Trop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USP22、Trop2蛋白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USP22、Trop2蛋白阳性表达病人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病人(P<0.05);USP22蛋白、Trop2蛋白高危组、低危组生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op2、USP22蛋白表达水平在NPC病人中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关联性,加强Trop2、USP22蛋白表达水平联合检测,对早期识别NPC、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林志琴; 曾澄; 冯远平; 彭涛; 赖闺娥; 刘凤恩
    • 摘要: 乳腺癌不是乳房单纯的病变,而是全身性病变,单靠手术切除乳房肿瘤或切除乳房很难达到根治性效果,容易引起复发或远处转移。乳腺癌化疗分为术前化疗及术后化疗,术前化疗又称为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手术切除率,降低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率,且普遍认为新辅助化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CR)的患者生存期可有很大改善。但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很多,本文就新辅助化疗及预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宦佳乐; 王骁; 张雯雯; 潘德键
    • 摘要: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分割调强放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27例接受了3个月大分割调强放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1.1版)将其分为疾病进展(PD)组(29例)和非PD组(9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放疗前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水平,分析晚期NSCLC患者大分割调强放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PD组年龄>65岁、TNM分期为Ⅳ期占比及放疗前血清TAP水平均高于非PD组,CEA、CA19-9水平均低于非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放疗前血清TAP、CEA、CA19-19水平均为晚期NSCLC患者大分割调强放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TNM分期,放疗前血清TAP、CEA、CA19-19水平与晚期NSCLC患者大分割调强放疗效果有关。
    • 韩馥馨; 李玲玲; 李晓燕; 胡毅
    • 摘要: 背景免疫治疗给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令人鼓舞,但目前尚缺乏成熟的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预测指标。目的 探索外周血相关指标预测PD-1单抗治疗晚期UC患者的疗效及生存预后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肿瘤内科2017年3月-2020年4月接受一线PD-1单抗治疗的晚期UC患者。分析治疗前后外周血各项指标(以中位数为切点转化为二分类指标)与免疫治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相关指标对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患者46例,男性32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64岁。一线接受PD-1单抗治疗的46例患者中位PFS为10.5(3~22)个月。治疗6周后的外周血高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组(15.0个月vs 6.6个月)、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组(未达到vs 6.6个月)、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组(15.0个月vs 6.6个月)患者的PFS显著延长(P<0.05)。Cox分析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的Hb、NLR和SII是患者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P均<0.05)。ROC分析显示:治疗后6周的Hb、NLR、SII预测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760(0.570~0.943)、0.698(0.435~0.958)、0.666(0.391~0.944),均对接受免疫治疗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效能。结论 开始接受免疫治疗6周后的Hb、NLR和SII对晚期UC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可能是晚期UC患者对一线PD-1单抗治疗产生应答的生物标志物。
    • 贾攀; 马素平; 陈欣菊; 陈晓琦
    • 摘要: 目的:以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E-钙黏蛋白(E-cadherin)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扶正消癥方对Ⅰ期、Ⅱ期乙肝相关肝癌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胸腺肽α1注射液及西医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扶正消癥方疗程9个月,若肿瘤复发则为发生终点事件,即终止本临床观察。考虑观察病例的完整性,ELISA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HIF-1α、E-cadherin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al,PFS)的关系,并对2组Karnofsky评分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HIF-1α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cadherin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Karnofsky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Karnofsky评分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PFS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HIF-1α与E-cadherin存在中度的负相关关系(P<0.05),HIF-1α与PFS存在强度的负相关关系(P<0.05),E-cadherin与PFS存在中度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扶正消癥方联合胸腺肽α1注射液及西医内科常规治疗能更好地降低Ⅰ期、Ⅱ期乙肝相关肝癌TACE术后患者HIF-1α水平,提高E-cadherin水平,延缓肝癌复发,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韩琳; 苏秀贞; 张俊萍; 祝敬燕; 刘洪星
    • 摘要: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鳞癌采用吉西他滨与顺铂两药联合(GP)化疗方案,腺癌采用培美曲塞二钠与顺铂两药联合(P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比较两组PFS、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及NK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中位PFS延长了1.6个月(P<0.05);观察组KPS评分提高率优于对照组(P<0.05),降低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78.1%,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热敏灸有助于恢复中晚期NSCLC患者化疗后受损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耐受性,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 尚娜娜; 刘志; 董雪茹; 王鹏远
    • 摘要: 目的探讨晚期初治肺腺癌患者接受含铂联合化疗后生存获益影响因素及HER2基因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接受含铂联合化疗期初治肺腺癌患者共424例临床资料,分析HER2基因状态与临床特征关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评价患者接受含铂联合化疗后生存获益影响因素。结果424例患者中男252例,女172例;中位年龄57.0(32.0~75.0)岁;根据HER2基因状态划分,突变型12例,野生型412例;接受含铂联合化疗中位周期数为6.0(2.0~14.0)个;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2.64%(96/424),71.70%(324/424)。HER2基因状态与晚期初治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及既往吸烟情况有关(P<0.05);HER2突变组接受含铂联合化疗后ORR和DCR均显著高于HER2野生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脑转移、给予维持化疗及HER2基因型与晚期初治肺腺癌患者接受含铂联合化疗后生存获益有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存在HER2基因突变是晚期初治肺腺癌患者接受含铂联合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晚期初治肺腺癌患者接受含铂联合化疗后生存获益与HER2基因突变独立相关,HER2突变型人群接受含铂联合化疗PFS更长。
    • 高一鸣; 陈思远; 韩馥馨; 胡毅
    • 摘要: 背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抑制剂治疗可显著延长食管癌患者生存期,但如何筛选高受益人群,探索成熟的预测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仍具挑战。目的评估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筛选PD-1抑制剂治疗高获益人群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6年7月-2021年6月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一般信息及治疗信息,记录患者生存数据和外周血检验结果,预后评价采用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使用ROC曲线计算外周血LMR最佳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2.708)和低LMR组(<2.708),分析基线和应用PD-1抑制剂治疗2周期后LMR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食管癌患者202例,男性182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为61岁。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整体中位PFS为29.2个月,中位OS为35.3个月。相比于基线高LMR水平,基线低LMR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FS为终点,HR为2.383(1.355~4.191)(P=0.003);以OS为终点,HR为2.702(1.542~4.733)(P<0.001)。结论对于应用PD-1抑制剂的食管癌患者,外周血LMR水平或可作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焦培培; 祁志荣; 李远良; 陈儒骜; 陈莹莹; 邱旭东; 李梅; 罗杰; 谭煌英
    • 摘要: 目的:探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SSA)配合中药治疗晚期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采用SSA常规剂量联合中药治疗3个月以上的晚期GEP-NET患者,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68例。本组病例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9%、63.2%、43.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总体不良反应较轻,主要表现为轻至中度的腹泻和胆结石。结论:SSA配合中药治疗可能延长晚期GEPNET患者的PFS,减少不良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