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旋转轴

旋转轴

旋转轴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3246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3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41076篇;相关期刊292种,包括中国体育科技、设备管理与维修、金属加工:冷加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1中南·泛珠三角十一省(区)炼钢连铸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自动化大会暨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及中国自动化学会五十周年会庆等;旋转轴的相关文献由5794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发平、朱满国、宁军等。

旋转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3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41076 占比:99.83%

总计:241495篇

旋转轴—发文趋势图

旋转轴

-研究学者

  • 夏发平
  • 朱满国
  • 宁军
  • 马秀云
  • 魏志凌
  • 吴德斌
  • 朱衡
  • 中山一隆
  • 付国强
  • 徐利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磊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利用球杆仪测量五轴机床旋转轴动态反向误差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一个旋转轴和一个平行于该旋转轴轴线的直线轴进行两轴联动动态测量,测量路径是由球杆仪运动的球面和两联动轴运动的圆柱面相交得到的空间曲线,工作台侧小球设置在圆柱面切线上;通过误差敏感性分析和误差轨迹仿真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对旋转轴的动态反向误差能够达到充分敏感,并且能够适用于尺寸范围更广的旋转轴;通过在双五轴镜像铣机床上的测量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对旋转轴的动态反向误差测量识别的有效性。利用该方法指导旋转轴的伺服调试优化,有利于提高旋转轴的动态反向精度。
    • 摘要: 格劳博五轴联动通用加工中心G系列G150/G350/G550/G750,为机械加工行业的每一位用户提供了最大的施展空间,让他们在铣削各种材料制成的零件时,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该通用加工中心产品系列具备加工效率高、设计紧凑、铣削性能卓越、可见性高、工作区操作方便和易于维护等特点,还配有多种选件以完美满足加工要求。独一无二的设计理念如卧式主轴可达到同类机床中最长Z轴行程和最佳排屑效果;三个直线轴的独特布局,将导轨与工作点(TCP)之间的距离降至最小,使机床具有最佳稳定性;“隧道“概念保证在使用最长刀具时机床各旋转轴都不受任何限制,仍然能够实现最大工件的加工;三个直线轴和两个旋转轴,可实现五面加工和五轴联动加工;A'轴与B'轴的倾角范围分别为230°和360°,最大程度提供了加工自由度。
    • 马丁哥哥
    • 摘要: 圆柱与圆锥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笔筒、蜡烛、电池、手电筒等都是圆柱体。当然,圆锥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沙堆、漏斗和斗笠等都是圆锥体。小学数学中,对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有多种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是下面这种:圆柱就是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
    • 王新星; 任明强; 梁尚锋; 黄武杰; 张爱华; 曾旭升
    • 摘要: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基于PowerMILL软件自带的机床仿真功能,以双转头五轴数控加工中心为例,介绍五轴机床仿真模型的建立和仿真机床参数设置,并以轴流风叶片进行数控刀路仿真、优化和试切加工,验证仿真系统的有效性,确保五轴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和可靠性。
    • 邵圳; 蒲耀洲; 曹利; 王贤钧; 李洋洋; 殷国富
    • 摘要: 数控机床几何误差测量与辨识技术对于提高机床加工精度至关重要。为了快速精确地测量机床旋转轴安装误差,对一台五轴加工中心旋转轴结构和R-test仪器测量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R-test仪器的数控机床旋转轴安装误差辨识方法。该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组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将旋转轴上被测点的运动轨迹进行拟合。并根据运动轨迹确定了旋转轴在三维空间中的实际位置,最终计算出旋转轴的四项安装误差。该方法为快速测量和辨识数控机床旋转轴安装误差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 摘要: 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风能的物料筛分装置,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设有行进装置;所述行进装置工作带动所述机体自由移动,所述机体上端面固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外周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风扇与旋转轴,所述风扇在自然风力作用下转动,经过传动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
    • 王蕾
    • 摘要: 针对测绘仪旋转轴在装配调试过程中存在精度低的问题,为更加准确、便捷地检测出通用测绘仪的旋转轴误差,提出了基于共面特征点的通用测绘仪旋转轴误差检测方法研究。通过对测量工序中旋转轴误差的映射,得到测绘工序各误差源与旋转轴误差的关联性,诊断出通用测绘仪旋转轴误差源,根据误差源的共面特征点,得到通用测绘仪旋转轴误差检测精度取决于误差因素,利用通用测绘仪旋转轴误差检测的线性模式,对通用测绘仪误差检测过程去噪处理,构建了通用测绘仪旋转轴误差模型,根据通用测绘仪旋转轴误差产生的不同原因,建立了检测函数,实现了通用测绘仪旋转轴误差检测。实例分析表明,基于共面特征点的通用测绘仪旋转轴误差检测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适用于通用测绘仪旋转轴的装配调试精度分析。
    • 田锐
    • 摘要: (接上期)3减速机构减速机构是由启动机齿轮、从动齿轮以及载体构成。相对于凸轮轴旋转轴,载体以偏心圆形状与从动齿轮嵌合。启动机齿轮固定于壳体罩上的齿数、与从动齿轮相比少1个齿。从动齿轮通过载体的偏心运动与启动机齿轮啮合的同时进行旋转,如图20所示。
    • 黎永杨; 刘远凯; 王科; 葛鹏遥; 黄国辉
    • 摘要: 为避免五轴数控系统中旋转轴线性跟随平动轴运动时出现的速度跳变问题,提出一种计算量少、易于在嵌入式系统实现的旋转轴柔性速度规划方法。基于时间同步的原则,利用平动轴的运动时长约束实现对旋转轴的速度规划,计算得到合理的起步速度、加速度、驱动速度和末速度值,并通过梯形速度规划插补输出给伺服电机执行,以实现对五轴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相比于旋转轴线性跟随加工,介绍的控制方法进行多段连续轨迹插补时也能保持旋转轴的速度连续,各关节运行在合理的运动学阈值范围内。
    • 王少博; 王春芳; 杨凌云
    • 摘要: 针对目前无法对旋转轴上的状态检测装置进行非接触供电难题,提出一种无线供电方案,并建立实验平台加以验证。将铝箔、绝缘层和铁氧体软磁片作为复合屏蔽层依次固定于旋转轴外侧,在其上绕制接收线圈,在平行于旋转轴的一定距离内安装发射线圈。用SolidWorks设计螺线管磁耦合器,用Maxwell有限元法对磁耦合器进行优化设计,用Saber搭建P-S补偿的单管逆变无线供电模型,借助仿真结果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所提方案的正确性。该综合实验平台包括硬件和多种软件,可用于电力电子教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