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施钾量

施钾量

施钾量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2505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14年年度会议、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施钾量的相关文献由61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光荣、高世铭、刘鹏等。

施钾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2505 占比:99.80%

总计:82667篇

施钾量—发文趋势图

施钾量

-研究学者

  • 陈光荣
  • 高世铭
  • 刘鹏
  • 张吉旺
  • 林克惠
  • 赵斌
  • 郭天文
  • 张晓艳
  • 李瑞奇
  • 李雁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杰; 王少祥; 李亮; 黄金苓; 赵斌; 张吉旺; 任佰朝; 刘鹏
    • 摘要: 于2019—2020年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农科所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在统一氮、磷肥用量(N 225 kg hm^(-2)、P_(2)O_(5)110 kg hm^(-2))的条件下,设置5个K_(2)O施用量,分别为0 kg hm^(-2)(K0)、150 kg hm^(-2)(K_(1))、225 kg hm^(-2)(K_(2))、300 kg hm^(-2)(K_(3))和375 kg hm^(-2)(K_(4)),研究连续多年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籽粒产量,2年均在225 kg K_(2)O hm^(-2)时增幅最高,2019年和2020年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64%和15.27%;施钾显著提高了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干物质向穗部转运的强度,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玉米氮、磷、钾积累量及花后氮、磷积累比例,但当施钾量>225 kg hm^(-2)时增效降低。玉米养分转运量随施钾量的增加也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施钾300 kg hm^(-2)时养分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施钾也提高了夏玉米养分利用效率。225 kg K_(2)O hm^(-2)时玉米养分收获指数,氮、磷、钾肥表观利用率和钾肥农学利用率都维持在较高水平,施钾量超过300 kg hm^(-2)后肥料利用效率则明显下降。适量施钾可促进夏玉米地上部生长,显著提高植株生物量和夏玉米氮、磷、钾素吸收效率与积累量,并优化花后养分积累与分配,提高养分转运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贡献率,进而提高了夏玉米产量与养分利用率。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养分积累与转运及肥料利用等因素,本试验条件下以施钾量为225 kg hm^(-2)较为适宜。
    • 刘雄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施钾量对鄂尔多斯地区马铃薯抗蚜虫能力的影响,选择'费乌瑞它'克新1号'2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Y"型嗅觉仪观察并测定蚜虫对不同施钾处理后不同马铃薯品种表现出的趋性行为,分析施钾处理后马铃薯关键挥发物含量、植株叶片茉莉酸含量与内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蚜虫对施钾处理后的马铃薯植株表现出明显趋避性;'克新1号'每株施钾量6 g情况下,4种挥发物含量显著上升;每株施钾6 g会较大程度影响'克新1号'植株叶片内LOX活性及茉莉酸含量.
    • 陈昌婕; 马琳; 苗玉焕; 郭兰萍; 刘大会
    • 摘要: 为明确钾肥施用量对蕲春县蕲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0(K_(0))、60(K_(60))、120(K_(120))、180(K_(180))和240 kg·hm^(-2)(K240)5个施钾处理,采用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蕲艾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叶片出绒率、叶片中总挥发油和7种挥发性成分含量、总黄酮和9种黄酮、酚酸类成分含量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促进蕲艾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艾叶产量。与K0处理相比,K180处理的产量在2018和2019年分别增长了47.2%和53.6%;施用钾肥后蕲艾出绒率分别提高了1.3%~23.1%(2018)和11.1%~40.6%(2019);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艾叶中总挥发油、桉油精、樟脑、龙脑、α-石竹烯、总黄酮、异绿原酸A、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含量呈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艾叶的产量和出绒率与叶片中K、Ca、Mg、Fe、Zn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叶片中有效成分含量与K、Ca、Mg、Fe、Zn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蕲艾产量、出绒率、挥发油、黄酮和酚酸成分含量等因素,在蕲春县蕲艾种植生产中,钾肥推荐施用量为120~180 kg·hm^(-2),为蕲艾规范化种植、科学施用钾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 黄建鸿; 林成豹; 邓则勤; 饶鸣钿; 唐江霞; 苏荣理; 叶仰东; 梁水金; 黄显波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栽插密度、施钾量和施氮量对杂交稻T两优明占产量及稻米品质指标的影响,提出针对T两优明占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优栽培措施方案。【方法】采用“311-A”试验方案,以栽插密度、施钾量和施氮量为试验因素,产量和稻米品质为目标函数,建立产量和米质指标与3项栽培因素的回归模型,进而分析3项栽培因素对T两优明占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在本试验设置的条件下,各因子取值在[-2,2]范围内:(1)提高栽插密度,有利于提高糙米率、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2)提高施钾量,有利于提高糙米率,但会降低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对胶稠度影响不显著。适宜的施钾量有利于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改善透明度,施钾量过低或过高对这3个品质性状均有不利影响;(3)提高施氮量,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对透明度影响不显著。适宜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垩白度。【结论】合理的栽培措施可以提高T两优明占产量,改善稻米品质。综合考虑,当栽插密度19.47万~23.43万丛·hm^(-2)、施钾量(K_(2)O)71.0~95.5 kg·hm^(-2)、施氮量(N)177.0~200.2 kg·hm^(-2)时,预测值T两优明占产量8373.14~8556.11 kg·hm^(-2),稻米品质可达国标优质稻米三级标准。
    • 苏兰茜; 张峰; 白亭玉; 吴刚; 谭乐和
    • 摘要: 为探究氯化钾肥在菠萝蜜苗期的适宜施用量,本试验以‘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钾素处理对菠萝蜜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增加,菠萝蜜叶片净光合速率、根系参数以及各器官生物量和氮磷钾积累大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呈增加趋势。施钾量为K1(1 g/kg)时促生效果较优,较K0处理显著增加,株高、茎粗、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总干重、根冠比的比例分别为25.41%、16.77%、13.73%、56.64%、230.24%、60.15%、157.89%,当钾肥用量过多时,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K1、K2处理较K0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25.29%和35.00%。随着钾肥用量增加,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且为K4处理时,限制叶片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气孔限制。K1处理对根系促生作用显著,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平均直径、根系体积、根尖数较K0分别提高10.65%、84.34%、71.92%、215.25%和46.84%,钾素处理过高对根系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根、叶氮磷钾素累积量随着施钾量增加大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茎钾累积量变化趋势相似。其中K1处理的各器官钾累积量最高,较K0处理分别增加203.84%、100.77%和64.32%。除根系总长度外,其他根系指标与根干重和根钾累积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净光合速率与根系平均直径、根系体积、根尖数、根干重和根钾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茎、叶钾累积量与茎、叶干重和根系平均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根系构型与根系钾素吸收累积量密切相关,对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和地上部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作用。适宜浓度的钾肥可通过改善根系参数和叶片光合作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和生物量积累。在本试验条件下,菠萝蜜幼苗适宜的施钾量为1 g/kg,可作为菠萝蜜苗期施肥的参考值。
    • 乔鑫阳; 杨鹏磊; 褚丽丽
    • 摘要: 为了探寻干旱胁迫强度和施钾量对大豆叶片补偿效应的影响,以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生长速率为指标,设计了在大豆营养生长期施加水、钾不同梯度的盆栽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强度和施钾量的一定范围内,单独增强干旱胁迫强度和施钾量都会增加大豆叶片的补偿效应,但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更为显著。如,LK3的叶面积指数仍为最高的14.67,MK2在复水后反超MK3达到最高的趋势,在14~21d叶面积指数LAI分别达到对照组的115.2%和113.36%,表现出了明显的补偿效应。中度干旱胁迫中度施钾量的MK2为本试验叶片补偿效应的极限值。
    • 宋杰; 任昊; 赵斌; 张吉旺; 任佰朝; 李亮; 王少祥; 黄金苓; 刘鹏
    • 摘要: 大田试验于2020和2021年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农科所进行,以登海605 (Denghai 605, DH605)为试验材料,在统一的氮、磷肥用量(N 225 kg hm^(-2)、P_(2)O_(5) 110 kg hm^(-2))条件下开展钾肥梯度试验,分别设置K_(0) (0 kg hm^(-2))、K_(1) (150 kg hm^(-2))、K_(2) (225 kg hm^(-2))、K_(3) (300 kg hm^(-2))和K_(4) (375 kg hm^(-2)) 5个钾肥(K_(2)O)施用量,研究施钾量对夏玉米维管系统结构和物质运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厚度、叶脉横截面积和木质部面积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K_(2)和K_(3)时达到最大。施钾显著提高了玉米基部茎节和穗柄的横截面积、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茎秆维管束面积占横截面积之比在K_(2)处理最大,而穗柄维管束面积占比则以K_(2)、K_(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穗轴维管束数目和面积随钾肥的施入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_(2)、K_(3)处理的维管束总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钾显著提高了茎秆、穗柄伤流强度,灌浆期在K_(2)处理下最高。相关分析表明,茎秆维管束总数及其总面积、穗柄维管束总数及其总面积与籽粒产量显著正相关;穗轴大维管束数目和穗轴维管束总面积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综合上述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施钾量为225 kg K_(2)O hm^(-2)时可促进玉米叶、茎、穗中维管系统的发育,提高伤流强度,增强“流”系统的通畅性,进而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
    • 孔丽丽; 侯云鹏; 尹彩侠; 张磊; 赵胤凯; 刘志全; 徐新朋
    • 摘要: 【目的】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是实现春玉米高产和高肥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春玉米产量、效益、养分转运及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东北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2019年在吉林省半干旱区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进行,供试玉米品种为‘富民985’。试验采用完全区组设计,设置60000、75000、90000株/hm^(2)3个种植密度(分别记作D1、D2和D3)和0、60、90、120、150 kg/hm^(2)和5个施钾(K_(2)O)量(分别记作K0、K1、K2、K3和K4)。分析玉米氮磷钾积累、分配与转运特征及产量、效益和钾素利用率。【结果】同一施钾量下,玉米产量和效益均以D2密度下最高,该密度下两年的玉米平均产量较D1和D3密度下分别提高了8.1%和5.3%,效益分别提高了10.3%和9.4%。在这3个密度下,玉米产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D1密度下,当K_(2)O量≥90 kg/hm^(2)时,产量和效益的增幅不再明显;而D2和D3密度下,当K_(2)O量≥120 kg/hm^(2)时,产量和效益增幅不再明显。随施钾量的增加,不同种植密度下钾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但同一钾量下的钾素利用率均以D2密度下的处理最高。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玉米吐丝前后氮、磷、钾素累积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D2K3处理促进了吐丝前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及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吐丝后氮、磷、钾同化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进而提高了籽粒氮、磷、钾积累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吐丝前后氮、磷、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36~0.971),其中吐丝后的相关性高于吐丝前。【结论】在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密度和钾肥互作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和钾素利用率。最佳密度和施钾量组合是75000株/hm^(2)配合K_(2)O 120 kg/hm^(2)。
    • 卞倩倩; 王雁楠; 陈金金; 乔守晨; 胡琳琳; 尹雨萌; 杨晓平; 杨育峰
    • 摘要: 【目的】甘薯是喜钾作物,合理施用钾肥对甘薯生产至关重要。本研究整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定量分析施钾对我国甘薯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为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数据来自2000—2020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甘薯钾肥田间试验的论文,共采集到548组数据。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我国甘薯施钾产量效应以及对不同因素的响应,并探究不同施钾量对甘薯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与不施钾相比,施钾使我国甘薯产量显著增加18.0%。对照组产量水平显著影响甘薯施钾增产效果,随对照组产量的提高,施钾的增产效应逐渐降低;在低和中对照组产量水平(≤25 t/hm^(2)和25~35 t/hm^(2))下,最优施钾量分别为225~300和300~375 kg/hm^(2),而在高对照组产量水平(>35 t/hm^(2))下,不同施钾量之间的增产效应没有明显差异。土壤条件是影响甘薯施钾增产效应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对施钾增产效应具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在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全氮含量>1 g/kg、有效磷含量10~20 mg/kg和速效钾含量≤50 mg/kg时,施钾的增产效应最明显;在不同土壤速效钾(AK)含量下,施钾的增产效应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AK≤50 mg/kg时,施钾量为225~300 kg/hm^(2)增产效应最好,当AK在50~100 mg/kg时,施钾量为300~375 kg/hm^(2)有更好的增产效应,当AK>100 mg/kg,施钾效果不稳定。对于钾素平衡来说,甘薯秸秆不还田时,施钾量>225 kg/hm^(2)可以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当秸秆还田时,施钾量>75 kg/hm^(2)能更好维持土壤钾素平衡。【结论】施钾对提升我国甘薯产量有重要作用,施钾效果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密切相关,而施钾水平也影响土壤钾素平衡。因此,在甘薯生产中,应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因素,确定适宜的施钾方案,以促进甘薯增产并改善土壤钾素平衡。
    • 郁凯; 霍钰阳; 朱俊俊; 陈兵林; 汤秋香
    • 摘要: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施钾调节棉花纤维断裂比强度的糖代谢机制,为盐碱地适量施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79(耐盐型)和泗棉3号(盐敏感型)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3个土壤电导率(低盐1.68~1.78 dS·m-1、中盐6.21~6.42 dS·m-1、高盐10.59~11.08 dS·m-1),3个施钾量(0、150、300 kg·hm-2),研究了盐胁迫下施钾对棉花纤维断裂比强度、纤维加厚发育期纤维素累积和蔗糖、β-1,3-葡聚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盐胁迫显著降低了棉花纤维断裂比强度;施钾显著缓解了中、高盐胁迫下盐分对纤维断裂比强度的影响,但施钾150、300 kg·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盐碱地施钾,中棉所79的纤维断裂比强度增幅高于泗棉3号.(2)盐胁迫降低了纤维加厚期纤维素的累积量,降低了纤维蔗糖含量并提高了β-1,3-葡聚糖含量;盐碱地施钾则提高了纤维加厚发育期纤维素最大累积速率,提高了花后28 d磷酸蔗糖合成酶以及 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提高了蔗糖及β-1,3-葡聚糖含量,且施钾缓解作用随盐胁迫程度加重而逐渐减弱.施钾条件下,中棉所79的纤维素最大累积速率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增幅高于泗棉3号.[结论]盐碱地适量施钾可缓解盐胁迫对棉花纤维断裂比强度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