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断裂韧度

断裂韧度

断裂韧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建筑科学、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1篇、会议论文105篇、专利文献8703篇;相关期刊353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84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第四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等;断裂韧度的相关文献由2374位作者贡献,包括管俊峰、姚贤华、胡晓智等。

断裂韧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1 占比:8.43%

会议论文>

论文:105 占比:1.09%

专利文献>

论文:8703 占比:90.48%

总计:9619篇

断裂韧度—发文趋势图

断裂韧度

-研究学者

  • 管俊峰
  • 姚贤华
  • 胡晓智
  • 谢超鹏
  • 霍立兴
  • 白卫峰
  • 张玉凤
  • 王启智
  • 吴智敏
  • 王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海伟; 王汉臣; 师郡; 任皎龙
    • 摘要: 为了研究静载荷作用下加载模式和温度对沥青混凝土抗断裂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裂缝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了纯I型、纯Ⅱ型、混合I/Ⅱ型等不同加载模式下的三点断裂试验.通过4种温度(-15°C、-5°C、0°C、10°C)和5种加载模式(纯Ⅰ型、纯Ⅱ型、混合型0.8、混合型0.5、混合型0.2)的断裂试验探究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加载模式和温度对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及裂纹扩展规律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在某个特定的混合加载模式下,沥青混凝土的抗断裂能力最差,该混合加载模式可以作为评估沥青混凝土裂纹开始扩展的指标.
    • 杨辉; 王富祥; 钟婷; 玄文博; 雷铮强
    • 摘要: 现行管道设计标准大多遵循传统的基于应力的设计准则,当管材出现屈服和应变强化时,基于应力的设计准则便不再适用。为了有效开展基于应变的高钢级管道环焊缝适用性评价,需要解决驱动力的应变表征和失效准则确定两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含环焊缝根部裂纹的高钢级管道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基于应变的裂纹扩展驱动力,研究了缺陷尺寸、强度匹配及压力等因素对环焊缝应变能力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两种管道环焊缝断裂失效准则并明确其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缺陷尺寸不仅影响裂纹扩展阻力,而且影响裂纹扩展的驱动力,裂纹深度较长度对基于应变裂纹驱动力的影响更为明显;高匹配焊接的环焊缝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承载能力也相应增强;错边和变壁厚等根部不连续会削弱环焊缝的承载能力;基于裂纹失稳扩展失效准则评价的是极限应变能力,对环焊缝的断裂韧度要求很高,建议选择基于断裂韧度准则的评价方法。所得结论可为高钢级管道环焊缝应变能力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 梁睿; 李传习; 聂洁; 李海春; 刘高成; 王圣杰
    • 摘要: 为探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断裂性能与机理,以合成纤维替代率为变量,通过三点弯曲断裂试验,以聚乙烯醇纤维(PVA)、聚丙烯纤维(PP)替代部分钢纤维对UHPC断裂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使用修正后的双K断裂韧度与断裂能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了不同纤维含量的UHPC断裂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纤维(PVA或PP纤维)替代部分钢纤维后,荷载-裂缝口张开位移曲线会出现“二次硬化”现象,荷载-位移曲线的下降段会出现明显波动;PVA纤维替代部分钢纤维后,可有效提高UHPC的起裂韧度与延性,同时亦会造成黏聚韧度与纤维桥接韧度的下降,以致失稳韧度的下降;PP纤维替代部分钢纤维后,会导致UHPC起裂韧度小幅下降,失稳韧度与断裂能明显下降;PVA纤维与PP纤维各半,共同替代30%的钢纤维后,能综合提高UHPC的断裂力学性能,是最理想的钢纤维替代方案。
    • 郑轶; 王向东; 刘庆辉
    • 摘要: 混凝土的失稳断裂韧度是进行带裂缝混凝土结构裂缝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计算失稳断裂韧度需要准确的临界有效缝长.基于虚拟裂缝模型,应用断裂力学经典理论中的最大拉应变断裂判据,推导出混凝土Ⅰ型裂缝失稳扩展临界有效缝长的计算公式;基于Loland损伤模型,应用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考虑损伤和断裂过程区的混凝土Ⅰ型裂缝失稳扩展临界有效裂缝缝长的计算公式.采用数值模拟实验得到的结果和推导得到的临界有效裂缝缝长的计算公式,计算临界有效缝长,进一步计算得到断裂韧度,该结果与柔度改变法计算结果吻合.说明用本文方法得到的临界有效缝长计算公式的合理性,据此进行断裂韧度计算是有效的,且新方法对于工程实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柴辉; 王新华; 孙涛; 程一启; 杨林; 齐勇胜
    • 摘要: 目的提高海水轴向柱塞泵摩擦副的耐磨和耐蚀性能,以钛纳米颗粒(Ti)和碳纳米纤维(CNF)为原料,设计并制备Ti–CNF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涂层。方法借助红外光谱仪分析纯树脂和Ti–CNF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官能团的变化,通过硬度、附着力、断裂韧度、摩擦磨损和耐酸碱溶液浸渍测试,分别评价不同含量的Ti–CNF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的硬度、附着力、断裂韧度、摩擦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揭示复合涂层的断裂、磨损和腐蚀机理。结果Ti–CNF混合填料与树脂基体的结合方式为物理黏合;当添加填料的质量分数为6%时,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最佳,硬度、附着力、断裂韧度、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分别为668HL、5.8 MPa、0.937 MPa·m^(1/2)、0.354、7.52×10^(−13) m^(3)/(N·m),耐酸碱溶液浸渍测试后未观察到明显的锈点。当添加填料的质量分数增加到8%时,复合涂层的性能逐渐下降,耐酸碱溶液浸渍测试后观察到明显的锈点。结论添加适量的Ti–CNF混合填料能够有效提高环氧树脂的硬度、断裂韧度、摩擦学性能和耐酸碱溶液腐蚀性能;Ti纳米颗粒与氧气产生化学反应,有效抑制了微裂纹的持续扩展;CNF填料由于尺寸上的差异,限制了周围树脂基体的运动,延长了酸碱溶液在树脂中的扩散路径,2种填料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涂层的性能。
    • 赵源; 侯子义; 李思李; 田波; 权磊
    • 摘要: 为了研究路面低坍落度混凝土早龄期弯曲断裂特性,基于国际材料和试验室联合会推荐的双参数模型,通过MTS测定两种常用配合比组成的路面混凝土浇筑后1、3、5、7 d的P-CMOD图及荷载-挠度曲线图,计算得到相应龄期的断裂能、断裂韧度和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根据所得的断裂能数据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随着龄期增长而增大,两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分别增加了117.91%、107.45%;混凝土断裂能及断裂韧度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长而增长,两组混凝土的断裂能分别增长17.40%、43.82%,断裂韧度分别增长57.14%、58.64%;龄期与配合比对混凝土的断裂曲线形态影响较小;早龄期的混凝土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变化不明显;混凝土断裂能的概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 吴秋红; 谢成龙; 谢柚生; 赵延林; 李学锋; 刘杰; 翁磊
    • 摘要: 非对称半圆弯曲试件(ASCB)以结构简单、加工经济、实验实施便利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的断裂力学行为研究,然而,目前很少使用ASCB试件测定岩石的断裂特征。本文采用不同裂纹长度的花岗岩ASCB试样,研究花岗岩的断裂韧度值、裂纹开裂角以及裂纹扩展轨迹等断裂力学行为。首先,分析裂纹长度对纯Ⅰ/Ⅱ型断裂韧度的影响。然后,结合多种混合断裂理论,分析对比断裂韧度比值理论值与试验值的差异,以及断裂理论预测开裂角及实验测量值的差异,得到了预测混合断裂韧度及裂纹断裂角的最优准则。最后,探讨了半圆弯曲、非对称半圆弯曲试件测量岩石材料断裂力学特性时存在的不足之处。研究发现,当断裂过程区尺寸为2.6 mm时,采用广义最大环向拉应力准则能够很好地预测裂纹断裂角。在使用非对称半圆弯曲试件执行岩石断裂实验时,应把预制裂纹切割更深,即调整裂纹长度与试件半径的比值达到更大。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工程岩体断裂失稳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 李二强; 张龙飞; 赵宁宁; 朱天宇; 张洪昌; 冯吉利
    • 摘要: 以甘肃岷县在建木寨岭隧道层状炭质板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即时烘干试样(试样加工完成后立即用烘箱烘干)和静置风化(加工后室内常温通风放置60 d)试样开展巴西劈裂试验,然后,对静置风化试样开展直缝半圆盘(SCB)试样三点弯试验,系统研究层状炭质板岩抗拉强度及其I型断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即时烘干和静置风化炭质板岩试样抗拉强度均与层理关系密切,且受水−岩及风化综合作用,其抗拉力学性质显著劣化;不同层理倾角下静置风化炭质板岩SCB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形式具有一定相似性,均呈现出压密→近线弹性→塑性弱屈服→瞬时破坏跌落的发展过程;当层理倾角为0°,30°,45°,60°和90°时,试样断裂韧度随倾角增大而逐渐减小,依次为0.168,0.137,0.121,0.116和0.097 MPa·m^(1/2),而在divider状态下试样断裂韧度陡增至最大即0.195 MPa·m^(1/2),体现了层理、水−岩及风化作用对炭质板岩张拉断裂特性的显著影响;各组SCB试样均从直缝尖端起裂但其扩展路径因受层理影响而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试验数据拟合所得断裂韧度经验公式的可决系数R2为0.97,说明该公式可用于预测板岩等层状岩相关断裂参数及指导工程实践。
    • 周磊; 董玉清; 朱哲明; 高维廷; 杨正艳; 王兴开
    • 摘要: 为了研究高温环境下花岗岩材料力学性质与断裂力学性质的细观与宏观损伤机制,对直切槽式巴西圆盘试样(CSTBD)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借助于全自动电液伺服压力机进行巴西圆盘试样劈裂试验,并分别从细观和宏观角度对静力学断裂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纵波波速在处理温度为600°C时降幅最大,花岗岩损伤因子达到0.832,随着处理温度升高,花岗岩从脆性破坏特征逐渐转变为延性破坏特征;花岗岩的断裂韧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呈现出线性衰减的特点,当高温处理温度达到700°C时,断裂韧度仅为常温(23°C)时的21.3%;花岗岩细观断裂面随着高温处理温度升高而逐渐变得粗糙,热损伤裂缝逐渐变得多而密集,晶体结构受到了很大损伤,且分形维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
    • 赵洪; 谢友均; 龙广成; 朱胜阳; 张嘉伟; 程智清
    • 摘要: 为研究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蒸养混凝土(SC)与自密实混凝土(SCC)层间界面的断裂破坏特性,制备不同相对缺口高度的含黏结界面混凝土,并对其进行三点弯曲荷载下的断裂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黏结界面混凝土在三点弯曲荷载作用下均沿界面破坏,同时裂纹向强度较低的SCC内部拓展,并导致SCC在SC表面剥离;含黏结界面混凝土的荷载-挠度(P-f)曲线、应力-应变(σ-ε)曲线的演变和发展均经历了4个阶段:预压阶段、线性增长阶段、开裂拓展阶段和失效破坏阶段;相对缺口高度对含黏结界面混凝土的起裂韧度值和失稳韧度值的影响不大;缺口张开速率随相对缺口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荷载的施加,缺口张开速度依次经历迅速上升阶段、平稳拓展阶段、急剧增加阶段;DIC技术表明,含黏结界面混凝土达到起裂荷载后开始在缺口尖端进行裂纹的积累,达到峰值荷载后缺口尖端裂纹才会发生明显的拓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