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副刊

文学副刊

文学副刊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专利文献1538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中国地市报人、新闻世界、青年记者等; 文学副刊的相关文献由18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革雨、卜宝玉、熊唤军等。

文学副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11.25%

专利文献>

论文:1538 占比:88.75%

总计:1733篇

文学副刊—发文趋势图

文学副刊

-研究学者

  • 刘革雨
  • 卜宝玉
  • 熊唤军
  • 何小龙
  • 傅宏星
  • 刘炯
  • 周启祥
  • 布莉莉
  • 杨秋晓
  • 柯小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根红
    • 摘要: 《泰州晚报》开设的"坡子街"副刊,已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一股"人人争说坡子街"的现象。叶橹、李风宇、王慧骐等先生都对"坡子街"的特点和成功之处做了详尽的分析,深入透彻,切中肯綮,自然也无需我再多发叠床架屋的议论。不过,"坡子街"现象的出现,不由得引发了我对文学副刊的一些感想。文学副刊本来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吸引人的版面。就我接触过的文学副刊来说,印象较为深刻的大抵有几种。
    • 陈力丹(编译); 何渊(译)
    • 摘要: 我国新闻传播学课程中必然会讲到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期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家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头。但讲课的老师在2020年以前,只知道报纸上发表的部分马克思或恩格斯的文章,都不知道《新莱茵报》什么样,不知道报纸是否有广告,是否有文学副刊,一天有几个版等等。因为没有任何一号《新莱茵报》被翻译为中文。2020年10月以来,该报中文版在我国学术期刊上陆续发表了11号。《新莱茵报》三分之二号报纸一天出版2—4次以满足读者对新闻的需求。考虑到篇幅,本刊发表第23号,仅因为这号只有正刊4版,没有增刊。每一号报纸都显现了马克思统领报纸的风采。我们完全按照原版样式编排,尽可能还原报纸版面语言。该报面临普鲁士王权的政治迫害,还有资产阶级股东成批退股的困境,但在马克思的领导下,不到一年,报纸从最初发行量几百份,飙升到6000份,一跃成为德国第四大、普鲁士第二大报纸。马克思亲自撰写的《新莱茵报》发行部征订启事,持续安排在1—87号头版头条。第23号报纸头版头条是启事的缩写(前14号是全文),展现了马克思强烈的报纸经营意识。那时报纸的消息、通讯、评论尚没有区分,只以第一段开头的“地点+日期”相区分,均为匿名(地点前的符号是考证作者的依据之一)。世界唯一大报《泰晤士报》也是如此。但《新莱茵报》提供的“概览”使得主要新闻得以一目了然。在马克思的决断下,报纸的所有内容都体现着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第23号集中报道了普鲁士资产阶级自由派内阁不到三个月即倒台的新闻。作为对这一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马克思写的新闻安排在第一条。他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奥地利剧作家的诗“不管太阳多么亮,它总是要落的”,艺术化地对这个内阁出卖革命做了巧妙的讽刺。安排在第二篇的是恩格斯写的新闻,揭露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通过了支持奥利地政府镇压意大利革命的决议。这号的意大利栏6条新闻,均为恩格斯所写(这组报道为首次译为中文),从军事专家的角度描述了意大利统一战争的实况。1848年6月23日,巴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工人阶级六月起义。由于当时新闻传递的时效,《新莱茵报》和其他德国报纸均未获知,但该报的法国栏报道了由国家工场引发的法国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预示着冲突的爆发。英国的新闻,则以工人宪章派与当权者的斗争为主线展开。这号的小品栏发表了《新莱茵报》编辑费迪南·沃尔夫写的随笔《资产阶级》,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地阐释了马克思1844年论证的观点:“犹太人的解放,就其终极意义来说,就是人类从犹太精神中得到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3卷192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该号第四版三栏双线下和该版的下半部为广告。本刊同时发表的关于《新莱茵报》广告的论文,有4个分析实例来自这一号,凸显了报纸广告服务的意识。从这一天的《新莱茵报》,可以窥见当时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极为细微的社会事件和丰富多彩的思想碰撞,仿佛可以触摸到马克思的思想。现在任何一本历史书都不可能展现这样的历史现场感,这就是报纸特有的魅力。
    • 曾崇明; 李玉洁; 张春玲
    • 摘要: 西南边境地市党媒如何讲好故事,讴歌守护热带雨林的典型人物的精神追求,激发各族群众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云南《西双版纳报》“绿宝石”副刊栏目自创刊以来,与新闻报道同步、与时事共振,运用报告文学、散文、诗歌、小说、小小说等文学副刊形式,围绕守护北回归线附近热带雨林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 刘炯
    • 摘要: 一切多么完美。一切都在路城北计划之中,丁沸并没有爱上他。而他与她微信聊天期间所有的纠葛,给予他情感上的疼痛,最终都将保留在以女主角第一人称叙述的章节当中。路城北42岁了,在小城的日报社担任文学副刊编辑。每周看见报纸上出现“责任编辑路城北”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欣慰就内心游动,脑海浮现自己手拿园丁铲脚穿泥泞套鞋在泥土与青草的气息中劳作的想象画面。是的,这些安排有序的文艺文章和插图,正如花草一般带着新鲜油墨的气息流动在这座城市,尽管网络自媒体在新闻方面接管太多,但纸张更多存留文字的梦幻气质。
    • 吴小如
    • 摘要: 我一生只干过两种工作:一是教书。从1943年到1946年在中学教语文,1947年到1948年教家馆(当时是兼操副业),1949年到1980年一直在大学中文系。二是当编辑。那是在1948年,由于混几个编辑费,便由沈从文师介绍给一家报纸编了不足一年的文学副刊。虽属业余性质,总算是另一种工作。今后如果更换职业,我也只想离开高等学府去当编辑。至于学写文章,则从1934年即开始试着给报刊投稿,比教书早了近十年。
    • 何小龙
    • 摘要: 近年来,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传统纸媒主动踏上与新媒体融合之路,在确保纸媒正常运行情况下,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增加信息传播渠道,扩大受众面,提高纸媒社会影响力。相对来说,专门刊登文学作品的副刊就显得安静些。那么,如何打破地方党报文学副刊这一潭“静水”,让副刊也跟上媒体融合发展节奏呢?笔者作为《平凉日报》文学副刊编辑,在这方面主动做了一些尝试,取得较好反响。
    • 柯小瑛
    • 摘要: 在当前信息交流量大、文化载体传播形式众多的情况下,如何让日报文学副刊突破阅读瓶颈,成为激活乡土情怀并为广大地方受众所珍爱的阅读爱好和习惯?这是每一位文艺编辑追求的目标,也是责任编辑应有的担当与使命.本文以党报副刊文艺编辑视角,论述了在多年的编辑实践工作中,与广大读者和作者形成良好互动,努力激活乡土情怀,从而激发读者阅读热情和作者创作热情的有益尝试.
    • 布莉莉
    • 摘要: 《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因刊载了邓拓的杂文专栏《燕山夜话》而在"十七年"的文学场域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学界对《北京晚报》副刊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此,而对同一时期邓拓以"左海"为笔名在《五色土》副刊发表的24首旧体诗——《南游未是草》缺乏足够关照。这两种文学景观并置于《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在版面空间上形成了不同语言样态(白话文/文言文)、不同文体形式(杂文/旧体诗)、不同话语姿态(批判/歌颂)的交错对话,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这种版面空间上的话语对峙视为邓拓精神领域冲突的一种隐喻。
    • 王艳华
    • 摘要: 文学副刊是地方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地方党报、文艺类报刊中占有较大比重,同时,因其重要的文化宣传和思想教育作用,常被当做地方文化的风向标和主阵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平台、微博、直播平台等新兴媒体快速兴起,大量侵占人们的阅读空间和时间,对地方报纸及文学副刊形成了严重冲击。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主要对融媒体时代提高地方报纸文学副刊吸引力的具体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为地方报纸文学副刊的兴盛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 柯小瑛
    • 摘要: 在当前信息交流量大、文化载体传播形式众多的情况下,如何让日报文学副刊突破阅读瓶颈,成为激活乡土情怀并为广大地方受众所珍爱的阅读爱好和习惯?这是每一位文艺编辑追求的目标,也是责任编辑应有的担当与使命。本文以党报副刊文艺编辑视角,论述了在多年的编辑实践工作中,与广大读者和作者形成良好互动,努力激活乡土情怀,从而激发读者阅读热情和作者创作热情的有益尝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