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语言学

教育语言学

教育语言学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专利文献42809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 教育语言学的相关文献由60位作者贡献,包括俞理明、严明、沈骑等。

教育语言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42809 占比:99.83%

总计:42880篇

教育语言学—发文趋势图

教育语言学

-研究学者

  • 俞理明
  • 严明
  • 沈骑
  • 杨梅
  • 梁国杰
  • 梅德明
  • 毛浩然
  • 韦汇余
  • 夏宁满
  • 夏纪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宁满
    • 摘要: 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研究范式是形成常规科学的要素,是学术共同体必须遵守的理论体系,任何一门学科成为科学之前都要经过新旧范式之间的竞争和调整并逐渐走向成熟。受库恩范式理论启发,社会学家Guba&Lincoln依据学术共同体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不同回答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范式划分为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四种研究范式。上述理论既为研究范式的解构提供了有力的分析依据,又为透视研究范式的重构提供了颇具说服力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四十年来教育语言学研究的考察,认为教育语言学在经历从前范式科学(与应用语言学竞争而建立起范式)到常规科学(既有范式发生动摇)再到新常规科学的连续变化过程中,其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赖以运作的理论体系均呈现出一系列明显的、质的区别性特征。据此,教育语言学研究可以相应地解构为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等四种研究范式。而从重构的观点看,单一的研究范式已经无法涵盖教育语言学的全部属性和知识全貌,因而从单一研究范式向多元研究范式过渡将成为未来教育语言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另外,多元化的研究范式只有主动融入我国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因地制宜,才能促进其自我成长,进而实现本土化。
    • 胡壮麟
    • 摘要: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外语教育的历程,探讨教育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我国外语教育的历史告诉我们,对外语教学语种的选择与政治、经济因素密不可分。服务国家需求是外语教育的恒久主题。我国外语教学所倡导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在不同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本文还分析了“活用词”教学法和语篇分析、交际教学法和交际语言学、情景教学法与语用学和语境理论等之间的关系,揭示外语教育实践与语言学理论关联的丰富内涵。从外语教育视野来看,这些丰富的内涵正是教育语言学应当关注的问题。
    • 严明; 俞理明
    • 摘要: 教育语言学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性的研究领域。作为聚焦语言和教育之间互动关系的学科与语言教师的精神家园,教育语言学对于当前语言教学、教师发展乃至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立足于教育语言学蓬勃发展的前沿图景,分析与评述了《教育语言学新发展研究》的结构框架、理论精髓、实践意义及其亮点与不足之处,由此归纳并呈现了当今教育语言学的热点议题与研究启示。述评旨在引导语言教师及教育研究者从这一标志性成果中了解教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最新视角及前沿动向,从而助力该学科连接起语言研究和教育实践,彰显其时代使命和现实意义。
    • 李民
    • 摘要: 我国外语教育一直偏重教学实践,轻于理论建设,缺乏明确的学科依托,这已成制约其深入发展的主因之一.因此,强化外语教育理论架构,思考外语教育理论属性,探讨外语教育学科归属,对外语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外语教育学这一新兴学科与应用语言学、教育语言学、二语习得、他语人英语教学和外语课程与教学论的异同,凸显外语教育学的独特性和必要性,为构建外语教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奠定理论基础.
    • 王莎莎
    • 摘要: 对于文本,我们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表面。任何文本都不是封闭的,在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中,存在着大量"空白",即表面之下的"不可见部分",就像冰山理论一样,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是水上的一小部分,而水下的部分占据空间更大。在文本的解读中也是一样,文本"空白"是"文本空间"的存在,我们在思政课实际教学中,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一个关键就是对"文本空间"的打开。打开文本空间可以理解为语言符号背后的阐释、语言符号之间的省略及语言符号之外的延伸。这些在教学中的主要体现,是在思政课教材文本之后找出"文本空间"的不同存在形态,常见的有"遮蔽""省略""对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教育语言学为切入点,借用注释、替换、插入和延伸四种方法,对语言空间的空白进行填充,从而实现话语创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 马忠; 郭艳; 原霞霞
    • 摘要: 任何文本都不是封闭和固定的,由于存在大量"空白"即"不可见部分",因此提供了很大的"文本空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打开"文本空间"是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思政课的"文本空间"主要体现为语言符号背后需阐释、语言符号之间被省略、语言符号之外待延伸的空间.为此,必须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思政课"文本空间"的存在形态,即"遮蔽、省略、对话"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从教育语言学出发,采取注释、替换、插入、延伸四种方法填补这些空间,实现话语创新,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 杨金龙; 梅德明
    • 摘要: 教育语言学自1972年诞生至今,已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相对于国外教育语言学异军突起、百花齐放的迅猛发展势头,我国的教育语言学研究则存在研究领域单一、相关实证研究匮乏的窘境.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外教育语言学的发展概况,认为在面临战略转型的新时期,我国的教育语言学研究应聚焦于教育中的语言问题,以双语教育、语言服务、外语教学的生态观、移民/特殊群体的语言权利与教育、汉语的对外传播等话题为切入点,并对部分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