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75篇;相关期刊801种,包括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2008·学术前沿论坛、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等;政党制度的相关文献由202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淑真、张献生、李金河等。

政党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27 占比:83.4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475 占比:16.33%

总计:2908篇

政党制度—发文趋势图

政党制度

-研究学者

  • 周淑真
  • 张献生
  • 李金河
  • 王继宣
  • 杨爱珍
  • 林怀艺
  • 吴光会
  • 唐棣宣
  • 石媛
  • 朱兆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清伟
    • 摘要: 建党的百年历程即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传承.厘清百年来"质量建党"的内在属性,探讨其内在构建的实践方略,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政治性是"质量建党"的根本所在,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根本立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党的先进性的政治本质和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地位,赋予"政治统领"的"质量建党"原则."质量建党"的核心是人民性,党的生命力源于人民的支持拥护,我们党从诞生起就坚守"以人民为心"的"质量建党"价值取向."质量建党"的逻辑是可持续性,要坚定"伟大工程"的战略定力;"质量建党"的意蕴延展是世界性,要树立"为世界政党管党治党提供中国方案"的战略思维.
    • 毕松; 杨立云
    • 摘要: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党政关系、政党关系和党社关系等方面超越了传统的政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势,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好制度。但这一制度目前尚存在理论话语更新滞后、实践机制急需完善、主体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不利于其“应然优势”完全地转化为“实然效能”。针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新条件和新任务,应采取综合举措,形成集实现体系、评估体系和保障体系于一体的机制系统,全面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
    • 邵丹峰
    • 摘要: 2021年1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给团结报社发来贺信,对团结报创刊65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创刊以来取得的突出成绩、作出的积极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从1956年创刊至今,团结报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伴随着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而发展,在中国新闻报业史上留下了独特印记。
    • 蔡清伟
    • 摘要: 建党的百年历程即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传承。厘清百年来“质量建党”的内在属性,探讨其内在构建的实践方略,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政治性是“质量建党”的根本所在,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根本立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党的先进性的政治本质和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地位,赋予“政治统领”的“质量建党”原则。“质量建党”的核心是人民性,党的生命力源于人民的支持拥护,我们党从诞生起就坚守“以人民为心”的“质量建党”价值取向。“质量建党”的逻辑是可持续性,要坚定“伟大工程”的战略定力;“质量建党”的意蕴延展是世界性,要树立“为世界政党管党治党提供中国方案”的战略思维。
    • 刘志东
    • 摘要: 中国民主和西方民主有着本质差别,中国的民主是人民大众的结果上的实质的民主。中西民主的差别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传统上的巨大差异。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基础、前提和最大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加强我国政治话语力度,必须加强中西文化传统研究,努力建构中国特色的政治话语体系。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作者:谢春涛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本书的重点是叙述和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多年来形成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方略,包括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央和地方的政府制度、政党制度和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别行政区制度、干部管理制度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李翔; 马睿
    • 摘要: 政党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物,是现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历经一百年的探索,将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创造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出色的历史实践证明其拥有广阔的未来。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关键历史交汇点,推动多党合作事业迈上新台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发挥价值。
    • 乔发进
    • 摘要: 与科学技术界联系密切,是九三学社的界别特色。2017年修订的《九三学社章程》规定:“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以及高等教育、医药卫生等方面的高、中级知识分子,赞成并愿意遵守社的章程,可以申请加入本社。”2021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以及相关的高等教育、医药卫生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九三学社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界别特色?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本文拟对此作一番梳理和考察。
    • 蒋晶
    • 摘要: 新世纪以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就中国的政党制度发表过《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通过对两部白皮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其差异并阐释背后的原因,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党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相比,《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在政党制度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创新与发展。一是政党制度理论认识不断升华,对政党制度的定位、生成逻辑、功能价值的认识都有了深化发展。二是政党制度的运行机制不断丰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形式都有了新发展。三是政党制度各要素职责定位更加清晰,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
    • 宋晓颖; 周幼平
    • 摘要: 泰国政党制度的演变历程复杂且漫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46至2001年是多党制建立阶段,2001至2006年是多党制向一党独大制转变阶段,2006年至今是一党独大制向两党制转变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从结构和历史的双重维度切入,能更好地厘清泰国政党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一方面,社会经济和国际环境是泰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宏观背景,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诱发了泰国旧政党制度的“供需不均”。受到这一非均衡状态刺激的政治行动者纷纷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和行动,并在权力博弈过程中实现政治权力结构的重组和政党制度的更替。因此,外部环境、旧制度和政治行动者三个变量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泰国政党制度演变的动力机制。另一方面,在历史时间的视域里,路径依赖可以维持一段时期内的制度均衡,但关键节点的冲击则会造成制度断裂,随后受路径依赖强大惰性的影响,制度演化会再次进入新的均衡。因此,五次关键节点作用下的“制度断裂”和路径依赖维持下的“制度均衡”,通过循环往复的方式共同塑造了泰国政党制度的变化路径。复杂的变迁逻辑预示着泰国政党制度的演化前景充满未知,但依据路径依赖理论和现实实践仍可预测,泰国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出多元民主和庇护主义两大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