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护理信息学

护理信息学

护理信息学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34006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护士进修杂志、护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4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等;护理信息学的相关文献由40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华平、刘辉、曹世华等。

护理信息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4006 占比:99.97%

总计:434138篇

护理信息学—发文趋势图

护理信息学

-研究学者

  • 刘华平
  • 刘辉
  • 曹世华
  • 潘红英
  • 张燕舞
  • 罗红
  • 臧渝梨
  • 于双成
  • 徐容
  • 曹梅娟

护理信息学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峥; 周滢; 王怡丹; 李峥
    • 摘要: 目的探讨美国高校护理工程学、护理信息学研究生培养机制及特征,以期为我国护理学交叉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护理工程学、护理信息学研究生培养机制相关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培养目标方面,美国高校护理工程学和护理信息学旨在培养运用交叉知识和技能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在招生方面,护理工程学对理工科素养要求较高,护理信息学更注重护理实践学习和工作经历。在导师设置上,实行多学科联合指导或采用交叉背景师资。在科研训练方面,主要有研讨会、临床实习、实验室轮转和完成毕业课题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为激励和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护理工程学和护理信息学高校均配备交叉研究中心和专业技术人员,并设置交叉学科专项奖励。结论美国护理工程学与护理信息学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交叉背景师资和研究平台建设,通过奖励机制促进交叉研究与合作的开展,但在此类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和质量评估上仍有待发展。国内护理高校可借鉴其经验,加快推进护理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满足临床需求。
    • 乐宇超; 曹世华; 汪梦鑫; 何丹妮; 陈彦菲; 钱倍颖
    •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近20年护理信息能力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前沿动态,为制订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理信息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 5.7软件和gCLUTO 1.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496篇文献。高频关键词有“信息素养”“护理”和“自主学习能力”,较新的突变关键词有“临床护士”“护理本科生”和“循证护理”;研究热点集中在护理教学、临床护理工作、评价工具、调查分析、培养策略、护理质量管理方面;时区图显示近年来对护理信息能力评价和人才培养关注较多。结论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研究力量集中在高校,护理人员的信息能力有待提高。相关学者应加强团队间联系,积极开展多区域、多中心合作,对提高护理信息能力展开深入探讨。
    • Renate Nantschev; Elske Ammenwerth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奥地利急性照护医院对日常收集数据二次使用进行护理敏感结局分析的挑战。方法采用汇聚平行混合方法研究设计。抽取32所奥地利综合性急性照护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具有代表性的定量调查,对11名护理质量管理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对量性和质性研究的结果分别进行报告和分析,然后在讨论中综合分析。结果在接受调查的奥地利医院中,平均76%的护理文书已经电子化。但现有护理资料很少二次使用,如用于护理敏感性结局分析。主要原因包括4个方面:医院通常没有将常规数据进行二次使用的数据策略;医院在使用统一的标准化护理术语方面不完善,尤其是在护理评估方面;日常收集的护理数据往往正确性和完整性不足;护理敏感结局的数据通常以特定的报告形式收集,而不是纳入日常记录文件。结论关于护理数据二次使用进行护理敏感结局分析的可能性,奥地利医院对其认识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护理人员和管理者应接受培训,了解如何收集和处理护理数据以进行护理敏感结局分析。进一步的研究可考虑确定对护理数据二次使用进行结局分析的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
    • 蔡婷婷; 倪飞霞; 黄青梅; 吴傅蕾; 袁长蓉
    • 摘要: 目的对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应用程序的研发、应用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用于提高慢性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设计特点及应用情况。结果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应用程序的需求调查、应用程序的构建及应用等方面。结论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其临床结局方面有突出优势。在相关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个性化功能定制、交互功能、不良药物治疗依从性行为预警、信息支持、激励机制等因素。
    • 吴觅之; 余红梅; 潘红英; 吕婷婷; 王敬萍; 李迪琼; 庄玉锌
    • 摘要: 目的挖掘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数据中有价值的关联规则,为预防非计划拔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个院区746例胃管非计划拔管事件的相关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使用卡方检验分别对得到的关联规则进行有效性评定。结果共发现637条胃管非计划拔管事件关联规则,经卡方检验筛选出225条规则,最终筛选出10条具有临床实际指导意义的强关联规则,包括患者意识、年龄≥60岁、置管1~7 d、未使用约束带、因置管带来的不适感等。结论在护理工作中需提炼胃管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要点,关注重新置管预测因素和患者不适症状,鼓励患者说出真实感受,夜间有效巡视,实施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减少胃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 李思君; 王玉坦; 张园园; 燕芳红; 钱晓玲; 马玉霞
    •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2000年以来护理信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护理信息学的发展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文献,限定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9月。利用Bicomb2.0软件统计相关研究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采用SPSS25.0软件生成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3644篇,提取35个高频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得到7个研究热点,分别是信息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移动护理在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满意度、电子护理病历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信息化管理、护士/护生信息素养及影响因素、标准化护理术语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远程延续性护理。结论近20年来我国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性的特点,未来应积极在全球视野下探索本土化护理信息学的发展方向,汲取有益经验,为我国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王怡萱; 汪晖; 李苏雅; 蒋梦瑶; 乐霄
    • 摘要: 该文对《北美国际护理诊断定义与分类(2021—2023)》中更新的护理诊断的条目名称、定义及指标进行解读,并结合我国临床护理实践对修订的内容进行分析,为我国护士了解全球护理诊断的发展趋势和深入学习护理诊断提供帮助。
    • 谢芬; 刘茜; 杨露; 张卓
    • 摘要: 目的建立癫癎患者居家服药管理APP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癫癎中心的180例癫癎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服药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试验组建立癫癎患者居家服药管理APP进行干预。结果6个月后,试验组癫癎药物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服药信念及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癫癎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的癫癎患者居家服药管理APP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癫癎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升患者的服药信念和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癫癎发作频率,是癫癎患者居家服药的有效管理工具。
    • 张冉; 蔡卫新; 王秀秀; 袁媛
    • 摘要: 目的分析压力性损伤智能化“评估-决策-控制”系统在脑血管病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压力性损伤管理系统进行智能优化,将系统优化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应用患者(2448例)设置为对照组,系统优化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应用患者(3547例)设置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入科2 h内压力性损伤评估完成率、风险评估准确率、伤口评估准确率、伤口处理正确率、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入科2 h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完成率分别为94.7%和99.0%(χ2=7.3,P=0.007),风险评估准确率分别为89.0%和96.3%(χ2=11.9,P=0.001),伤口评估准确率分别为74.0%和90.0%(χ2=4.3,P=0.037),伤口处理正确率分别为84.0%和96.0%(χ2=4.0,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0.04%(1/2448),观察组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0(0/3547)。结论压力性损伤智能化“评估-决策-控制”系统,可以帮助护士准确评估、判断和记录压力性损伤,并做出合理的临床护理决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