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893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62972篇;相关期刊232种,包括花卉、现代园艺、安徽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森林培育高峰论坛、2008年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等;抚育间伐的相关文献由1569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希斌、郭晋平、马履一等。

抚育间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9 占比:1.3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2972 占比:98.61%

总计:63859篇

抚育间伐—发文趋势图

抚育间伐

-研究学者

  • 董希斌
  • 郭晋平
  • 马履一
  • 朱玉杰
  • 许中旗
  • 刘凯利
  • 吴耀先
  • 张会儒
  • 张斌
  • 张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李娟
    • 摘要: 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运行方面,森林都属于重要资源,因而森林培育一直备受关注。该文阐述了森林抚育间伐的原理,分析了森林抚育间伐与森林培育的关系,从森林培育视角出发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以期为提高森林抚育水平提供参考。
    • 贾秋红
    • 摘要: 通过对中牟县林场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对中幼林抚育的具体技术措施,并对中幼林抚育间伐的具体技术措施、作业方式、工程量测算、经济效益、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确保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落到实处,为提升中幼林抚育质量,改善森林密度,实现生物多样性,发挥防风固沙效能,实现林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加强中幼林抚育工作实现林业经营向造林和经营并重转变。
    • 吴延瑾
    • 摘要: 为确定适宜的抚育方式,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使森林的多种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试验采用标准地法,通过测定林分生长量、林分蓄积量及林下植被等进行青海云杉林抚育效果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抚育间伐显著提高了青海云杉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生长量;抚育间伐显著提高了青海云杉林分的蓄积量;抚育间伐前期明显抑制了林下灌木的生长、加快了林下草本的生长,抚育后期灌木和草本又缓慢恢复为抚育前的状态,但林下植被种类变得单一。
    • 吴俊俏; 汤继明
    • 摘要: 抚育间伐是森林培育过程中常用的营林措施。管理单位要设计适宜的间伐强度、间伐时间,遵循森林质量提升原则,根据不同林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建立科学的森林抚育技术体系,达到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保留木生长、缩短培育周期的目的。文章阐述了森林抚育间伐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森林抚育间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 王春风; 贾磊; 许中旗; 房子怡; 李校
    • 摘要: 为了解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林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抚育间伐对林分的直径分布、树高分布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前后林木直径和树高分布均服从于Weibull分布,间伐后小径级林木所占比例明显减小,中大径级比例明显增加;抚育间伐前后,蒙古栎林在多数尺度上都表现为集群分布,但抚育间伐后其聚集程度明显下降;取样大小对蒙古栎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影响,随取样面积的增大,蒙古栎林的聚集程度逐渐下降,逐渐向随机分布转化。综上,抚育间伐使蒙古栎林的林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结构趋于合理。
    • 武莉琴; 孙一博; 孙赫; 丁玉辉; 刘国良; 刘强
    • 摘要: 确定森林年采伐量是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科学合理的森林年采伐量对于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2019年更新的二类调查数据,以人工华北落叶松林、人工樟子松林和天然白桦林为对象,采用森林仿真优化系统(FSOS)分析多种采伐策略情境下主要森林类型龄组结构、蓄积量结构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在未来100年期间的变化趋势确定不同森林类型最合理的年采伐量。结果表明:人工华北落叶松林年主伐量的优化结果为50000 m^(3),年抚育间伐量的优化结果为100000 m^(3);人工樟子松林年主伐量的优化结果为5000 m^(3),年抚育间伐量的优化结果为40000 m^(3);天然桦树林并无主伐设计,年抚育间伐量的优化结果为20000 m^(3)。3种森林类型的全周期采伐量优化结果显示,短期内采伐量会存在一定波动,但在未来80年后,采伐量将稳定在既定目标。FSOS系统以未来目标为导向,基于全周期经营理念,是编制新型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奠定基础。
    • 吴单子; 王丽娜; 胡昊程; 吴俊文; 董琼; 石卓功; 李禄平
    • 摘要: 为探究云南松林分抚育间伐(采伐强度为53%)和未抚育间伐不同土壤层(0~20 cm、20~40 cm、40~60 cm)的理化性质以及抚育间伐对云南松林分土壤性状的短期效应。在作业小班内进行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抚育样地和对照样地。结果表明:①抚育后土壤物理性质容重、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并未出现显著变化;土壤中N、P含量在各组抚育后没有差异,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K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增加,而C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显著降低,降幅约为20%;②随着土壤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增加,而土壤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降低(33%、16%、25%),并只在0~20 cm和40~60 cm下低于抚育前;土壤N、P、K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仅土壤C含量降低(31%);③云南松林C∶N为52.5±36.81,高于中国平均值11.9%,而C∶P和N∶P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间伐对土壤C∶N影响不显著,但土壤深度对C∶N影响显著,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值降低。抚育间伐在短期内不会对云南松林分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与国内土壤平均值相比,该研究区森林土壤氮含量较低。该地区土壤存在氮素普遍缺乏的问题,有可能是限制该地区林分生产力的一个因子。
    • 袁则明
    • 摘要: 在森林培育期间,森林抚育间伐所采取的措施是基本保障,不容忽视。森林抚育间伐的最终目的是全方位保护树种,确保一些长势好、有培育价值的林木可以在保护机制下持续性生长,创造理想的社会效益。该文从抚育间伐的现实问题入手,提出抚育间伐的具体措施,为今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傅贵江
    • 摘要: 以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人工杉木林作为实验对象,在分析该林地基础条件之后,分别以不同林龄的人工杉木林地为基础进行相同力度的间伐,针对抚育间伐对不同林龄杉木林生物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间伐实施时间产生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选择适当的年龄进行抚育间伐,对于林地后期的生态形成具有明显的基础性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林区内的生物量。
    • 刘代亿; 赵航文; 杨峰; 曾琳; 张雁辉; 任仕伟; 李彬; 李云东
    • 摘要: 根据金殿林场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基于林场管理现状调查结果,客观分析了林场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和低产低效林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金殿林场低产低效林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栽培树种选择不当、自然灾害发生频发,栽培树种配置不当、种植密度过大,政策体制限制较大、造林后经营管理措施不到位等。结合林场实际情况,提出调整林分密度、林分结构、实行补植补造和封山育林等改造措施,并对改造后的效果进行了预测,对改造中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林场科学经营国有森林资源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