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生素抗性基因

抗生素抗性基因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95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89109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生物加工过程、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关文献由1070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洪强、耿金菊、张倩等。

抗生素抗性基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9109 占比:99.91%

总计:189286篇

抗生素抗性基因—发文趋势图

抗生素抗性基因

-研究学者

  • 任洪强
  • 耿金菊
  • 张倩
  • 谢冰
  • 刘冰洁
  • 李锋民
  • 王瑞瑞
  • 郑浩
  • 庄耀
  • 张滢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婉雪; 王凤花; 柏兆海; 李文彦; 王新珍; 马林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养殖场猪粪和鸡粪堆放地0~100 cm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研究了长期堆放畜禽粪便对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简称"抗性基因")和细菌群落结构垂直分布的影响.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猪粪和鸡粪堆放增加了0~100 cm土壤中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C、tetG、tetL、tetW)、磺胺类抗性基因(sulI、sulII)以及整合酶基因(intI1)的检出率和检出丰度,说明粪肥堆放造成堆放地土壤中抗性基因污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性基因和intI1基因的丰度随土壤深度呈递减趋势,且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表明堆放地土壤中抗性基因存在向下层土壤迁移的风险.相关性分析表明,intI1基因分别与抗性基因呈显著正相关,说明intI1基因可能在抗性基因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猪粪和鸡粪堆放显著降低了0~10 cm和10~30 cm土层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0~30 cm土层中,猪粪和鸡粪堆放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与对照土壤的差异要高于深层土壤.此外,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均影响了土壤中抗性基因的垂直分布,且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可为控制畜禽粪便堆放地土壤中抗性基因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 韩秉君; 牟美睿; 杨凤霞; 田雪力; 张克强
    • 摘要: 兽用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畜禽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污染日益严重,其在环境中的风险与危害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畜禽养殖环境中ARGs的污染与扩散情况进行综述,分析了不同畜种、不同国家(地区)间粪便中ARGs的浓度水平差异,并阐述了ARGs在粪便堆肥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在不同废水处理工艺中的消长情况。此外,还特别讨论了ARGs通过粪肥施用和气流作用等途径向周围土壤和大气等环境的输入,及其对周围环境介质中天然耐药水平的影响。最后,结合畜禽粪污ARGs的污染现状对今后减少养殖场ARGs排放和扩散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包灿鑫; 张园; 陈明龙; 周洁; 何文程; 史鑫成
    • 摘要: 为探讨不同类型生物炭对猪粪堆肥过程中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削减规律,分别将玉米秸秆生物炭、竹炭和猪粪生物炭添加到猪粪中进行好氧堆肥,解析不同类型生物炭添加对猪粪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浓度和ARGs丰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竹炭堆肥对抗生素的平均去除率最高(97%),其中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率高达98%;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堆肥对3类抗生素的去除率均是各处理组中最低的,平均去除率为84%,特别是磺胺类抗生素,去除率仅有74%;添加猪粪生物炭堆肥对抗生素的平均去除率达90%,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率较高(94%),而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率较低(80%),因此具有选择性。添加竹炭堆肥中ARGs的总丰度下降最多(48%),其中,qnrS的丰度下降了97%;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堆肥中ARGs的丰度下降了23%,其中sul 2的丰度增加;添加猪粪生物炭堆肥中ARGs的丰度下降了36%,其中sul 3的丰度仅下降了2%。因此,与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和猪粪生物炭相比,添加竹炭堆肥对抗生素及ARGs的削减效果最好。
    • 侯伟; 孙莉; 杨晓; 胡芳; 孙韶华; 赵清华; 贾瑞宝
    • 摘要: 城市供水水源及饮用水厂的水质是关系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近年来在全球各地城市供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ARGs检出种类在增多、检出频率和浓度在升高,给居民饮用水安全带来很大威胁。饮用水厂的处理工艺对ARGs的去除、控制更是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在对城市饮用水源中ARGs的污染状况及饮用水厂的去除效果方面进行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今后供水系统中ARGs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邱婉月; 夏雨荷; 龚林; 袁凤云; 陈琪; 李家豪; 梁建生; 唐非
    • 摘要: 为了解医院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污染情况与分布特征,于2018年1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分批次采集了武汉市两家医院部分病房空调回风口滤网积尘样本127份,对其进行β-内酰胺类ARGs(mecA、bla_(TEM)、bla_(CTX-M)、bla_(SHV))和碳青霉烯类ARGs(bla_(KPC)、bla_(NDM-1)、bla_(IMP)、bla_(VIM)、bla_(OXA-51))及一类整合酶基因intI 1的定性与定量检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医院不同科室及ICU空调滤网积尘中可检出以上9种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ARGs及intI 1,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5.12%、37.64%和81.89%.ICU的β-内酰胺类与碳青霉烯ARGs的平均检出率显著高于外科与内科(P<0.05);4种β-内酰胺类ARGs中的bla_(TEM)、mecA检出率及其相对丰度在内科、外科最高(P<0.05);ICU的bla_(SHV)检出率及其相对丰度高于内科、外科(P<0.05).5种碳青霉烯类ARGs中的bla_(NDM-1)检出率及其相对丰度在内科、外科显著高于bla_(KPC)、bla_(IMP)(P<0.05).intI 1与9种ARGs的相对丰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两家医院不同科室病房空调滤网积尘中存在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ARGs以及一类整合酶基因intI 1的污染,内科、外科、ICU均以bla_(TEM)、mecA、bla_(NDM-1)为主,由此可认为医院不同科室空气及相关环境中可能存在与此等ARGs相关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等耐药菌的现时与既往污染,并且存在ARGs水平转移的风险;ICU空调滤网积尘中β-内酰胺类与碳青霉烯ARGs的污染较内科、外科严重,其中bla_(SHV)污染高于内科、外科,由此表明,ICU是ARGs及相关耐药菌污染的高风险科室.
    • 李雯; 张明清; 赖星星; 张翠萍; 覃伟健; 杨金霖; 朱雅婷; 舒琥
    • 摘要: 为揭示"鱼-藻"和"鱼-虾-藻"混养对异枝江蓠(Gracilaria bailinae)生长性能、表面附生细菌群落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影响,阐明异枝江蓠表面附生细菌群落与生长性能、ARGs之间的关系,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Real-time qPCR技术分析了异枝江蓠表面附生细菌群落和ARGs的组成与差异,冗余分析(RDA)探讨细菌群落与生长性能、ARGs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1)"鱼-虾-藻"混养会促进异枝江蓠的生长性能,增加表面附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2)异枝江蓠表面附生细菌群落主要属于变形菌门、蓝藻门、浮霉菌门和拟杆菌门,不同混养方式中优势菌属组成不同,"鱼-虾-藻"混养优势菌属多样性较高。(3)"鱼-虾-藻"混养的异枝江蓠ARGs/MGEs的相对丰度大多高于"鱼-藻"混养。(4)RDA分析表明,生长性能主要与Ralstonia、Blastopirellula等显著相关,ARGs/MGEs主要与Nitrosomonas、Alteromonas、Pleurocapsa;CC-7319等显著相关。"鱼-虾-藻"混养能够增强异枝江蓠的生长性能,提高异枝江蓠表面附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但"鱼-虾-藻"混养能够增加异枝江蓠ARGs/MGEs的相对丰度,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因此,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可能存在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海水养殖环境的优化,为大型海藻在海水养殖业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 刘晓薇; 方芳; 李兰兰; 邓呈逊; 胡淑恒; 俞志敏
    • 摘要: 微塑料异质性生物膜成为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传播扩散的潜在汇。抗生素胁迫浓度以及微塑料种类对其生物膜上ARGs时间动态演化特征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以聚乙烯和聚苯乙烯作为代表性的微塑料,研究低(10μg·L^(-1))、中(100μg·L^(-1))、高浓度(1000μg·L^(-1))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胁迫下,微塑料生物膜上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和sul2)、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和细菌群落的动态演化特征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2种不同微塑料上ARGs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但SMX胁迫作用明显提高ARGs丰度并促进ARGs的传播扩散,尤其是高浓度SMX具有最显著的胁迫作用;高浓度SMX胁迫下ARGs具有明显的时间序列演化特征,中浓度胁迫下ARGs无明显变化,低浓度胁迫仅在第60天对ARGs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种微塑料生物膜上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具有差异性特征,然而与ARGs强关联性的细菌在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尽管2种微塑料上细菌属与ARGs共现模式存在差异,但未对不同微塑料上ARGs的相对丰度产生差异性影响。微塑料生物膜上intI1与ARGs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2种微塑料上intI1无明显差异,未引起不同种类微塑料上ARGs差异性分布。
    • 摘要: 再生水灌溉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扩散无显著影响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运用宏基因组技术对再生水长期灌溉土壤进行研究,发现种植模式而非再生水灌溉本身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扩散影响显著。抗生素抗性基因广泛存在于再生水中,因此,使用再生水灌溉是否会影响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土壤中的传播扩散备受关注。
    • 洪颖忻; 吴浪; 张立秋; 方茜; 荣宏伟; 魏春海
    • 摘要: 抗生素是治疗人类和动植物感染性疾病的核心药物,已成为全球使用范围最广、使用剂量最大的药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量抗生素进入环境中,会诱导抗生素抗性基因(ARG)产生,对人类健康及环境构成威胁。抗生素抗性菌(ARB)和ARG的环境排放问题日益凸显。制药废水处理系统是环境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ARB和ARG增殖扩散的热点场所,同时是控制ARB和ARG环境排放的重要节点。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制药废水处理系统中ARG的研究进展、ARG的增殖扩散机制、各种处理单元中ARG的分布特征和去除效果,对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制药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选择及ARG去除方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 李中浤; 李晓光; 黎佳茜; 陈素华
    • 摘要: 为探究垃圾填埋场中不同填埋年限固体废弃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多样性及变化规律,采集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某垃圾填埋场中不同填埋年限(2、5、8年)的固体废弃物样本,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考察固体废弃物中ARGs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3种固体废弃中共检测出21类ARGs,填埋2、5、8年的固体废弃物中ARGs的总相对丰度分别为3.783×10^(-1)、4.267×10^(-1)、6.741×10^(-1),其中大环内酯-林可胺-链霉杀阳菌素类、磺胺类、多药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万古霉素类和杆菌肽类是主要的ARGs种类,相对丰度占比合计均在90%以上。固体废弃物中共检测出259种ARGs亚型,相对丰度最高的ARGs亚型属于大环内酯-林可胺-链霉杀阳菌素类ARGs。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固体废弃物中ARGs的丰度以及多样性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其潜在环境风险也相应增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