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部创面

手部创面

手部创面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一般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32275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实用临床医学、实用手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感染伤口的防治与修复研讨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烧伤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华北地区烧伤与整形外科学术年会、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烧伤整形外科专科分会年会、包头市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年会暨《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年全国编委会议、第十二届全军显微外科学术大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皮瓣学组2013年会、宁波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并手外科分会2013年会等;手部创面的相关文献由26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晓东、丁茂超、侯瑞兴等。

手部创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32275 占比:99.99%

总计:732367篇

手部创面—发文趋势图

手部创面

-研究学者

  • 杨晓东
  • 丁茂超
  • 侯瑞兴
  • 刘杨武
  • 巨积辉
  • 张根福
  • 杨锦
  • 侍德
  • 刘扬武
  • 刘新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泽艺; 李雯; 殷晓枫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皮瓣修复术对手部创面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一共将98例患者选入,时间范围是2019年1月-2020年5月。采取随机数表法方式分为不同两组(对照、试验),每组皆有4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方式,试验组展开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白介素-6(IL-6)、人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血清水平和另一组比较要更低一些(P<0.05);两组中试验组手部创面修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试验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对该患者实施不同皮瓣修复术具有不同临床价值,其中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治疗效果要更好一些。
    • 冯亮; 樊力
    •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第一足趾腓侧皮瓣在手部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手部创面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抽签原则把84例患者分为游离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游离组给予游离第一足趾腓侧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邻近皮瓣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围手术指标对比游离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皮瓣血供质地优良率比较,游离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vs88.1%,P<0.05)。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情况对比,游离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vs23.8%,P<0.05)。术后6个月的手部感觉恢复功能对比,游离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第一足趾腓侧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加快恢复患者的手部感觉功能,提高患者的皮瓣血供质地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向往; 杨顺; 程亚博; 陈柯屹; 张静
    • 摘要: 目的 探究腕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与前臂静脉皮瓣在修复手部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手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动脉化前臂静脉皮瓣组(接受腕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和前臂静脉皮瓣组(接受前臂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分、皮肤恢复情况、创伤愈合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动脉化前臂静脉皮瓣组患者创伤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前臂静脉皮瓣组(P<0.05),严重色素沉着发生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前臂静脉皮瓣组(均P<0.05),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显著小于前臂静脉皮瓣组(P<0.05),皮肤恢复正常比例和皮瓣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前臂静脉皮瓣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和2个月TAM评分较术前均逐渐升高(均P<0.05),动脉化前臂静脉皮瓣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TAM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前臂静脉皮瓣组(均P<0.05).结论 与前臂静脉皮瓣修复术相比,腕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术用于手部创面修复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皮瓣成活率,加快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周飞; 曹尚鹏; 郑娜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皮瓣修复术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4例手部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手部创面修复效果、感染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部创面修复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2.26%(P=0.01).观察组手术后创面总感染率为1.61%,低于对照组的11.29%(P=0.03).观察组术后满意度为98.39%,高于对照组的83.87%(P=0.00).结论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和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均能作为手部创面有效的修复手术,但后者更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程度,降低感染风险,有助于术后恢复且患者满意度高.
    • 刘小智; 宋坤修; 张晓童; 赵多伟; 张政; 张月恒; 刘永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足背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与术中观察到的血管走行及皮穿支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为皮瓣的切取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4月,对1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并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患者,采用足背部穿支皮瓣游离修复.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足背部动脉走行及皮支位置,术中观察定位的准确性.结果 12例通过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足背动脉穿支准确,术中均被采用.术后仅1例皮缘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5~8个月,皮瓣质地及外形良好,无臃肿,其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结论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及皮支定位在游离足背部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中可提供技术支持,术中对皮支处的组织加以保护,其余部分可快速切取,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梅林军; 陈绵; 刘淦良; 谢广中; 袁凯平
    • 摘要: 目的 分析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院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采用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对可能影响其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共计有10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5.00%.10例患者共计检出1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比60.00%(6/10)和40.00%(4/10).年龄因素、性别因素、损伤部位因素、合并基础性疾病因素以及受伤原因因素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无显著关系(P>0.05),但是就诊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以及皮瓣面积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P<0.05).导致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就诊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以及皮瓣面积(P<0.05).结论 导致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就诊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以及皮瓣面积,临床需要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并且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尽可能的降低其术后感染风险.
    • 贾宇博; 党连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切痂植皮术联合肝素治疗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创面愈合能力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切痂植皮术结合常规换药包扎;观察组采用切痂植皮术联合肝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创面细菌计数和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创面愈合能力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凝血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细菌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烧伤面积的大小和移植皮片的成活率是影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愈合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愈合能力与烧伤面积和移植皮片的成活率有关.切痂植皮术联合肝素治疗有助于减少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细菌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孙建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接受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56例)及非感染组(205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部创面受污染情况、就诊时间、手术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61例患者中56例术后发生了创面感染,发生率为21.46%.感染患者中共检出4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比最高,为66.67%(32/48).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h、就诊时间<8h、皮瓣面积大于创面面积10%~15%、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更易发生术后感染(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时间、手术时间、皮瓣面积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术后创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早期预防和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时间,以避免创面感染的发生.
    • 何海珍
    •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对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46例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术后患者,依据病例选取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8年2~7月)与观察组(2018年8月~2019年1月),各2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Ⅰ期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Ⅰ期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1.30%、4.35%、95.6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22%、26.09%、73.9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该护理方式有助于加快患者手部创面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 张卫军
    • 摘要: 目的:本次行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术的患者为例,对其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应用,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期1年收治的72例行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术的患者分成2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36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进一步对比2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1)在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为94.44%,与对照组的69.44%比较显著更高(P<0.05).(2)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56%,与对照组的25.00%比较显著更低(P<0.05).结论: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术后,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促进患者手指功能的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所以,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